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的皮肤     
鱼类的皮肤其实和其他脊椎动 物的皮肤一样,有两大层:外面一层薄膜叫表皮,里面一层较厚的叫真皮。此外,鱼类的皮肤还有一种特别的腺体,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使皮肤富有黏滑性。黏液随鱼的种类不同,在数量及组成成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将一尾百鳗放在一只水桶里,水很快会变成乳白色的胶状液,其他的鱼类就没有这种现象。 鱼类的皮肤外面包围着不同的鳞片,这些鳞片是依靠身体组织中的钙质渐次沉积于真皮中形成的。鱼鳞起到了保护皮肤的作用。 一般来说,鱼的鳞片可分为四种;盾鳞、圆鳞、栉鳞和硬鳞。 盾鳞:是埋在皮肤内的骨质基板,…  相似文献   

2.
鱼类的鳞片     
曹玉茹 《垂钓》2001,(12):58-59
当我们解剖大鲤鱼的时候,首先要把它身上的鳞片刮掉,所以鲤鱼的鳞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属于圆鳞。鱼的鳞片可分为四种:盾鳞、硬鳞、圆鳞、栉鳞。  相似文献   

3.
软骨鱼和硬骨鱼盾皮鱼的进一步进化,则向着两个方向发展而演变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盾应鱼的一部分,仍保持其内骨骼为软骨的特征逐渐发展成为软骨鱼类。但它已不再保留体表的骨板而是被以鳞,有的则身躯裸露,有发达的牙齿。现在海洋中那些长着锋利牙齿,性格凶残的鲨鱼就是一种古老的软骨鱼类。说它古老,并不是指个体的寿命特别长,而是指这一类群世代延续的时间非常久远。3亿年前它们便已活跃在地球上了。鱼类的尾鳍和鳞片都有一定的演化意义。原始的尾鳍称为原尾,其后演变成歪尾、半歪尾,最后变为正尾(图1)。鳞片则由鳞、硬鳞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鱼的鱼鳞上有许多类似人的指纹和树的年轮精密纹路,称为“鳞纹”。  相似文献   

5.
谢春明 《垂钓》2009,(4):80-82
上一节讲的是怎样拓鲫鱼。鲫鱼是有鳞片的鱼,拓出来非常好看,但是身上没有鳞片的鱼也能拓吗?况且没有鱼鳞的鱼体表面或者肌肤很粗糙,或者很滑腻,无论怎样晕色都会在鱼体上留下笔刷的痕迹。这能行吗?其实有鳞和无鳞的鱼都可以拓,只不过在无鳞的鱼体上晕色要用海绵代替笔罢了。下面我就以没有鱼鳞的鲇鱼为例来制作鱼拓。  相似文献   

6.
鱼的年龄,是根据鱼的鳞片、脊椎骨、鳃盖骨、胸鳍、脊鳍棘、耳石等测出来的。如比目鱼,是用脊椎骨推算年龄的,凶猛的鲨鱼,是用背鳍推算的;大马哈鱼,是用鳃盖骨来推算的;大小黄鱼,是用耳石来推算的。更多的鱼,是用鳞片来推算的。 怎样用鳞片推算鱼的年龄呢?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科学家们发现,鳞片仿佛树木的横断面,存在许多环纹,类似树木的“年轮”。环纹是怎样形成的呢?春夏季,食物丰盛,鱼类生长快,  相似文献   

7.
我国丰富多彩的鱼文化,还反映在饶有趣味的鱼名上。诸如,三角鳊、四鳃鱼、五道黑、六件鲨、七星浮子、八目鳗、九肋君、十棘银队十二红龙睛。三十六鳞……这些个位数以至十位数的名称,构思实在巧妙。其中,有些数字显然和鱼的形态特点有关。就说“三十六鳞”吧,它是鲤鱼的别名,也称“六六鳞”、“六六鱼”。它的数字指的是,鲤鱼脊侧的一道鳞上都有个小黑点,共有36片这样的鱼鳞。此名较早见于唐诗,段成式(与温庭简云篮纸)咏有:“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宋代陆游也有这类吟咏鲤鱼的诗句:“望断秋江六六鳞”。对此,北…  相似文献   

8.
鱼的寿命     
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捕捞的影响,绝大多数鱼都不能够完成它们的整个生命过程而寿终正寝。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其生理寿命,只能了解其生态寿命。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捕到的某种最大个体(鱼类终生生长,个体越大,年龄也越大)体组织(如鳞片、耳石、鳍条、支鳍骨、鳃盖骨、脊椎骨等)上的年轮来判断其寿命。一般说来,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体越大,性成熟越晚,寿命就越长。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的寿命应最长。可惜,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寿命一无所知。据报道,生活在里海和黑海里的欧鳇,体重…  相似文献   

9.
泰山赤鳞鱼     
泰山赤鳞鱼是稀有名贵鱼种,又名五鳞鱼、时鳞鱼,因季节和环境的变化其颜色也不同,有金赤鳞、银赤鳞、铜赤鳞、铁赤鳞之别。赤鳞鱼只能生活在泰山的山涧、溪水和湾潭中,至今尚未发现别的地方有。有人曾在鱼缸中放养,结果不到一天就死了。非泰山水不能养活,有"东不过麻塔(泰山东5公里),西不过麻套(泰山西4公里)"之说。赤鳞鱼最长、最大的只有14~15厘米,最重13克左右。此鱼喜静怕惊,一有动静便迅速钻进五缝、树枝、树叶中藏起来,半天不露面。来泰山的游人要观赏到赤鳞鱼,必须静悄悄地蹲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见到。这种鱼鱼鳞很细,…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7,(8)
鲻鱼俗称:肉滚子,又称白眼、属鲻科鱼。口裂上缘由前颌骨组成。鳍有鳍棘,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腹鳍腹位或亚胸位体被圆鳞,鳃孔大,鳃盖骨后缘无棘有鳔,但无鳔管,身体延长,有纵列鳞片35~38,前部近似  相似文献   

11.
滩钓黄花鱼     
《钓鱼》2007,(9)
黄花鱼是大黄鱼和小黄鱼的通称。大黄鱼又称金龙、黄瓜鱼,小黄鱼则称梅子,厚鳞仔、花鱼,同属鱼纲石首鱼科。其习性相近,形态相似,施钓的方法也与钓白姑鱼基本相同。黄花鱼体侧扁平略长,体背黄色。大黄鱼尾部细长,呈三角状,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部较短,鳞片较大,椎骨28~30枚。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  相似文献   

12.
戴频 《钓鱼》2007,(4X):46-46
鲻鱼俗称:肉滚子,又称白眼、属鲻科鱼。口裂上缘由前颌骨组成。鳍有鳍棘,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腹鳍腹位或亚胸位体被圆鳞,鳃孔大,鳃盖骨后缘无棘有鳔,但无鳔管,身体延长,有纵列鳞片35~38,前部近似圆桶形,头短平扁,口小,下位,上下颌边缘有绒毛状齿,上颌骨完全被眼眶前骨遮盖,脂眼睑发达,眼间隔平坦,鳃耙细密,无侧线,体色青灰,腹白色,体侧上部有数条喑色纵带。鲻鱼分布较广,沿海均产,是热带、亚热带沿岸性的中上层鱼,也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进入淡水生活的主要是鲻科鱼类。  相似文献   

13.
作为钓鱼爱好者,吃鱼自然是常事过去收拾鱼除剖掉内脏外,一般都要刮去鱼鳞.挖掉鱼鳃。后来看了《中国钓鱼》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说鱼鳞不但能吃,而且营养还很丰富,所以,现在收拾鱼时不再刮鱼鳞至于鱼鳃.习惯上仍要挖掉大一点的鱼鱼鳃倒还好挖些.可一些小型鱼的鱼鳃就不好挖了.  相似文献   

14.
趣钓麻鱼     
吴斌 《中国钓鱼》2005,(5):14-14
“麻鱼”又称肉捧鱼、罗汉鱼、麦穗鱼、肉柱鱼。其大小如麦穗,肉多刺少,我们绵阳地区老百姓因此鱼身体鱼鳞生有黑色斑点,故称之“麻鱼”。麻鱼是一种小型鱼种,食性杂,最长不超过12厘米,各种昆虫、食物碎屑、附着在水草上的鱼卵、青苔都是它喜爱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5.
鲜鱼辨别法     
新鲜鱼眼珠突出,有弹性和光泽,鱼腮鲜红;腹部白色不膨胀;鱼鳞有光泽且不易脱落;鱼肉与骨不易脱落;用手指压窝能很快复原;把鱼平放在手掌上不会下垂;放在水中则下沉。反之是不新鲜的鱼。  相似文献   

16.
鳕鱼,也叫做大头鱼、大口鱼、大头腥、明太鱼、大头青、乌口鱼。隶属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体长一般为20~70厘米。头较大,颏部有l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腹鳍喉位,各鳍均无硬棘。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细牙1鳞很小,侧线鳞不显著。鱼体呈灰褐色,具有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  相似文献   

17.
话说鱼鳞     
鱼鳞是鱼体表面由皮肤衍生的覆盖物,具有保护躯体的作用。随着水域环境和鱼类生理的周期变化,在鳞片上会出现疏密轮纹,常作为鉴定鱼龄的标志 鲥鱼为最鲜美的鱼种之一,其鳞比鱼肉更鲜美。故烹调清蒸鲥鱼时,将鳞朝下,以猪板油丁垫之,又  相似文献   

18.
钓黄鳝     
许波  晓玲 《中国钓鱼》2021,(2):30-31
黄鳝俗称长鱼,其体细长,前端圆后端渐侧扁,尾部尖细。体色黄中带黑色小斑点。头尖眼小体滑无鳞,上下颌及口盖骨上有细齿。黄鳝为我国特产,分布于各地湖库河流等自然水域,稻田、沟渠也可看到其身影。  相似文献   

19.
在修河的上游,生长着一种性猛刚烈的鱼,它的外形很像草鱼或者青鱼,所不同的是它的嘴边长有两根像鲤鱼一样的短须,尾下鳍为红黄色,主要特征是它的鳞片与同等重量的草鱼相比显得特别大,因此我们这儿的人习惯于叫它粗鳞鱼。 粗鳞鱼肉质白嫩,味道极其鲜美。因其性猛刚烈,撒网的人遇上1千克以上的鱼,它一穿而过,多是鱼逃网破,若是2千克重以上的鱼就很难网得着。因而要想品尝粗鳞鱼的  相似文献   

20.
海钓牛尾鱼     
牛尾鱼学名鲬鱼,头大,口大,尾小。有细牙,背部有硬刺,鱼鳞较细,颜色褐色。相貌丑陋,整体呈圆锥形,故南方渔民称之为“牛尾”,有的地方也叫“驴尾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