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 2 0 0 3年第 6期发表了李功爱老师关于“地磁北极、南极与地理北极、南极相反吗 ?”一文 .该文作者为了搞清楚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关系 ,查阅了《大英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等资料 ,并且请教了有关专家 ,最后得出结论 :(1)地磁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2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中由潘孝硕先生撰写定名的“磁南极”和“磁北极”不是国际公认的“磁南极”和“磁北极”,也即我国现行中学物理课本中标注的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的方位不是国际公认的 .对于上述结论笔者不敢苟同 ,说明如下 :一、…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课标的第八章电与磁中,对地磁场有这样的定义: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我们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讲解到: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但是,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时,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磁场”这一概念本身就很抽象。另外,学生平时也难以感觉到地磁场。  相似文献   

3.
日前 ,正在念初二的儿子拿出八年级物理课本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 7月第一版 ,2 0 0 2年6月第七次印刷 )问笔者 :地磁北极和地理北极相反图 1吗 ?细看课本第 33面有一幅示意图 (如图 1所示 ) ,将地磁南极画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北极画在地理南极附近 .笔者询问了一些学校的高中学生 :地磁北极、地磁南极和地理北极、地理南极相反吗 ?他们答曰 :是的 .为慎重起见 ,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查了《大英百科全书》和《大美百科全书》.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如图 2所示的插图说明地磁南极…  相似文献   

4.
<正>地磁场的磁感线,以及均匀辐向磁场的磁感线,还有马蹄形磁铁的磁感线都是非匀强磁场,同学们相对生疏,这类磁场如何研究呢?例1我们知道,地球上存在磁场,地球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图如图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磁场在地球内部也是存在的,但是地理北极附近却是地磁南极B.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地理的南、北极是不完全重合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磁场     
因为地球是个大磁体,所以我们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地球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上所说的南北极是有区别的.地球磁场的南极靠近地球的北极,而地球磁场的北极靠近地球的南极,地磁极和地球的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地球的磁场十分类似于假设在地球内部深处有一根巨型的棒形磁铁所产生的那种磁场.  相似文献   

6.
地理极点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即地理北极和地理南极。地磁极点人们假想的地球磁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即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地理极点与地磁极点,通称地球极点。它们的相似之处,都位于地球的高纬地区,都能用于指示方向,与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课标的第八章电与磁中,对地磁场有这样的定义: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我们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讲解到: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但是,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时,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磁场"这一概念本身就很抽象.另外,学生平时也难以感觉到地磁场.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有许多个"极",从地理角度,人们习惯称地球上有两极,即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其次还有峰极(指珠穆朗玛峰)等。本文所说有"两极"异同,是特指地球的北极和南极。一、位置异同南极和北极都位于地球的两个端点,即地轴附近区域,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最小区域。南极是地球方位南方的终点,北极是地球方位北方的终点,是地球所有经线的交会点。南极和北极附近分布着地磁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二册“地磁场”一节,内容抽象。单凭教师讲和出示课本图10—13,不仅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受课本图10—13的启发,我自制一简单模拟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收到较好的效果。将条形磁铁放入排球内并按课本图10—13所示的位置固定好(用较轻的填充物将磁铁四周填满),在排球表面画出经纬线,将地理北极和地磁南极的位置作出明显标记。这样就制成了有地磁场的简易地球仪。讲课时,把一个支起并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这个简易地球仪上,转动小磁针,或转动简易地球仪,当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简易地球仪的地理北极附近(即地磁南极的位置)。这个“神  相似文献   

10.
地磁场是考纲明确的考点内容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因其与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和近代物理知识紧密相关 ,故深得命题者的青睐 ,在学习或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地磁场进行阐述以飨读者。1 地磁场的起源说地球是一个磁体 ,地球周围空间有磁场分布 ,这就是地磁场 ,如图 1所示 ,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 ,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 ,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 ,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以上特点已得公允 ,但就其起源问题一直争…  相似文献   

11.
田丰 《地理教育》2003,(4):19-19
本刊2002年第4期第22页有一文对高一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练习篇”中第4题做了解释,它的解释主要反映了地理学的特征之一:时空分布特点,即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特征,或同一事物因观察的时间或空间不同具有不同的表象,这对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有较大的意义。如果更全面地解释该题,笔者认为还须作两点补充。第一,原文中不仅展示北半球天空的观察图,而且有南半球天空的观察图。受“上北下南”习惯用法的干扰,学生易形成定势思维,不易判断出图中地轴的北极(或南极)。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准确、清晰、快…  相似文献   

12.
围 ︺豁。④ 李件乌一、选择题 1.在一个圆纸盒里藏着一条形磁铁 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涂黑端为N 极),这些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l所 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盒中条形磁 铁放置情况的是(). @⑩⑩ 2.下列四个通电螺线管中,能正确地表示通电螺 线管磁极极性的是(). 吵曾哪臀 A 3. A. B. C D 磁j匕极 4。 因为( A. B. B CD 下列关于地磁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理北极附近有地磁北极 地理南极附近有地磁南极 地磁方向是不定的 地理北极附近有地磁南极,地理南极附近有地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指南北是 ). 同名磁极相互排…  相似文献   

13.
胡晓风 《生活教育》2011,(12):37-41
《同舟共进》2011年第1期刊发了周正章先生《陶行知当年的“深思”与“多虑”》一文,谈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持编辑、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下文简称川版全集)10卷本时,编委内部就是否收录陶行知《关于社会改造的提案》和《读列宁传》两篇文献有截然不同的意见。周先生表示是他的“意见被采纳,这两篇颇有争议的文章收入了《陶行知全集》”。  相似文献   

14.
谈谈地磁场     
1.地磁场的分布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相似.地球表面的地磁场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主要特点是: (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相似文献   

15.
沪科版新编物理第一册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 0 0 1年审查通过 )中错误颇多 ,有的用词不当 ,有的表述不太严密 ,有的作图不够准确 ,现仅举几例分析如下 :第 5 4页 ,“每种物质从液态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每种物质”是指所有物质中的任何一种物质 ,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凝固为晶体的 ,这种说法扩大了凝固点的定义范围 ,否认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这里用“每种”是不恰当的 ,应用“某种” ,干脆将“每种”二字删去也未尝不可。第 4 1页 ,“由于磁针的北极指向北方 ,因此地理的北极应是地磁的南极 ,地理的南极却是地磁的北极…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理解型信息给予题例1我国宋代的学术著作《梦溪笔谈》中有如下一段叙述:“方家(指精通某种学问的行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令南也(表示正南方向).”以上叙述的现象证明地球是一个_____,并且以事实说明了地球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_____.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黑暗之中。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来,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生物学家普罗茨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南极和北极在地理上并不相同。南  相似文献   

18.
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而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相反,地球自转轴线与地磁轴线间有一个偏角(约11°),学生遇到与地磁场相关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个错误:一是将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混淆;二是缺少空间想象能力,分不清东南西北,无法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下面将与地磁场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极昼极夜’释疑”的置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年7-8期第62页有李春楼教师的文章“‘极昼极夜’释疑。”李老师在其文章中指出:北极极昼、极夜日数应与春秋二分日之间时间间隔吻合,极昼日数为186日,极夜日数为179日,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  相似文献   

20.
开卷有益,读书贵疑。读书快乐,质疑、讨论更是其乐无穷。《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第1期刊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陈金华老师的《‘踮起脚尖”犯了“重复口嗦”的错误吗》(以下简称陈文),另一篇是张志先老师的回应文《“踮起脚尖”的确犯了“赘余”语法错误》(以下简称张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