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树立素质教育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师应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构建什么样的社会,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表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这不仅可由唯物史观得以说明,也可以且有必要从科学发展观加以论证.符合自然根本法则的社会秩序结构基于底层起始的文化建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以个体文化过程作为社会建构的起始点,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以期涌现出和谐社会的秩序结构,这是教育应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教育观,有其特殊的现实内涵和时代特征。探讨这种内涵和特征,对于认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素质教育的现实内涵第一,它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是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界出现的“应试教育”的倾向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育学词典中是找不到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它作为对“应试教育”模式的修正,本身就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思想特征;体现了它追求综合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倡导者们一致提出…  相似文献   

4.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树立素质教育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师应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是全部教育观的核心,它具体阐明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人的目标、规格、标准等,其基本观点是:  相似文献   

5.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树立素质教育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师应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朱德全宋乃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注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进行静态化研究,过份强调对素质教育理论上的抽象化认识;缺...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教育改革最主要不是条件的问题,而是教师素质问题.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转变观念,掌握素质教育关键理论,勇于在实践中探索,摸索出适合地方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 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在更新.学校朝什么方向发展,主导权和决策权在于校长.校长应正确理解、划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教育观,自身具备探究、先行、指导精神,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理论,掌握素质教育操作策略,高层次更新教育观念,做素质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加快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特别是正确理解和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直是当前教育界争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研究者较多地注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静态比较性研究,缺乏素质教育自身的学科渗透性研究。在基础教育中,为保证和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笔者认为,这不仅需要改革课程设置,更重要的是必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根据数学教学的自身特点,试图探究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一、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活化学生思维过程,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