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一 《职大学报》2014,(4):64-69
清末“癸卯学制”、“壬寅学制”颁布后,实业教育地位得到提高,安徽实业教育得以确立。实业教育区别于以往学徒式的技术传授,将专门技术逐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一笔。它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实业救国”的需求。本文从该时期教育资料、皖省报刊、地方志等史料出发,试图还原当时安徽实业教育的面貌,观察皖省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中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个翻译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历史时期,注定其翻译的特殊性,而在翻译中出现问题亦属必然。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期待视域,分析文学期待视域和生活期待视域对清末民初翻译的影响,对清末民初翻译出现的翻译问题作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四川女子教育的发展,是近代四川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早期四川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有识之士的呼吁,四川地方当局推动,特别是大批女子教育家拓荒与耕耘的结果。本文以收集整理的材料为据,拟对中江李云淑在清末民初四川女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梳理和探讨,既充实近代四川教育的研究,也供德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时期是广东武术的繁荣期,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史料调查等方法,对广东武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从地域环境及政治环境两大方面来探讨其繁荣发展的原因。经研究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时期广东武术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土壤;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契机;岭南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活跃地,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民生凋敝,内外交困,各种因素交错影响使得西学东渐逐步深入,也诱发了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农业教育的产生。清末民初我国农业教育的兴起的不仅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过程,也有思想和社会现实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农业教育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教育和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清末民初社会联系密切的留日学生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了不同的风貌.他们是社会各阶层中对现实感觉最敏锐的群体,因而他们天然地倾向于社会变革,而且扮演最为激进的角色.当转型成为趋势,发展成为必然,改革就是成功的基础,留日学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这种良性互动,对近代云南现代化进程起着强有力的可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的百年演进一直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制约。清末发生过一场力求与古典传统脱钩的“小说界革命”,虽产生了不少小说类型,却因现代意识的匮乏而未能获取更大建树。民初小说失落了可贵的启蒙精神,总体上呈逆转倒退之势。“五·四”时期,鲁迅开启现代小说之先河,并创立了现实主义主潮。各艺术流派争奇斗艳,迎来了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赋、比、兴”是出现甚早,影响又很深远的一组诗论范畴。其中,“兴”的含义格外复杂,历代的解释纷坛多变,因而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认为“兴”的含义最为“缠夹”。应当说,“兴”的含义如此复杂、多变,其原因既在于理论认识的多层面性与不断深化,又在于中国古诗不断发展带来的诗歌现象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研究方法,以林语堂“闲适文学”之东冷西热现象为借鉴启示,对武术修身在清末民初、民国迄今所遭遇的历史境遇和今天所迎来的时代发展机遇进行论述。旨在呼吁新时期社会条件下,修身将作为武术之一重要价值的彰显,以促进武术未来发展之路更加宽广。主要结论:1)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而非林语堂“闲适文学”的优劣,决定了其“东冷西热”现象的发生,及其独特的历史命运和遭际。2)修身在武术研究中地位的历史演绎,经历了清末民初作为提升武术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抓手,到民国迄今伴随“科学”彰显对武术修身的理论忌讳及掩蔽这样两个历史节点。3)当今社会语境下修身又迎来了适宜的成长土壤;武术研究者应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修身这一武术理论研究新动向;既是武术之理论研究跟随历史演进步伐,更广层面、更深层次地造福于人类生活,也是武术自身能够在当今社会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新疆蒙古族那达慕的流变状况及影响其流变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经济投入与政策支持促进了新疆蒙古族那达慕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生态决定了新疆蒙古族那达慕的文化多样性;新疆蒙古族那达慕发展的结构化促进其不断的规范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促动着新疆蒙古族那达慕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中西文化系统绵延发展千余年,各自形成了丰富内涵。作为历史范畴的概念是一种假定性认知方式,中国现代“小说”概念孕育甚早却诞生于清末民初中西“小说”系统的全面撞击对接中。巨大的时空错位使“误读”在所难免,重新检讨“小说”概念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当然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决定作用;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自然也受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也决不能忽视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指导和促进。近几年来,有不少论“赋、比、兴”的文章见诸报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对“比、兴”在各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与当时诗歌创作的关系却少有论及者。譬如,唐初“四杰”及陈子昂针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高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倡导“风雅比兴”、“汉魏风骨”,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  相似文献   

14.
蔡锷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杰出的爱国将领,其军国民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梳理了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体育救国、尚武精神、军事教育、体育强民.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较强的政治性和实用性以及多维性等特征.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促进了军队规范化建设,改良了社会风气,推动了近代教育和近代体育的发展,对于当代体育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在清末民初是一个交通落后的城市,交通工具的落后给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电车这一新生事物受到人们的关注.北京电车公司的创办,使城市客运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善了公共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北京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传统射箭运动的发展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逐步形成。政治领域中,无政府主义以自由、平等、互助为价值理念,采用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相结合的策略;经济领域中,无政府主义主张彻底公有、实行共产主义,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无政府主义关注教育问题,号召女子解放。在肯定无政府主义在自由、民主思想启蒙中的意义之外,还应更为关注它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中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青海蒙古族是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为“德都蒙古”.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较好地传承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剪发礼”是伴随着特定年龄举行的人生通过仪式,且与蒙古族早期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息息相关.研究青海蒙古族“剪发礼”的过程和功能,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传统体育民间传承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蒙古族传统体育“主”与“支”文化的传承,剖析其繁荣与衰亡的历史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蒙古族传统体育在民间的顺利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药市,自唐宋时期初步发展至明清时期日益繁盛,是传统中药材交流与贸易必不可少的市场载体。明清以后,全国陆续出现许多颇具影响的地方药市,其中“南樟北祁”(江西樟树药市、河北祁州药市)作为地区甚至全国性药材交易的典型代表影响甚大,一直颇受各界关注。两个药市的发展之路,有相同之处,亦有各自特色。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应对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变化时,“南樟北祁”结合各自实际作出了适时适当的抉择与变化,实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发展与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