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全面的素质,要想让孩子得到考试的高分数,是我们新时代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学校满足"轻负担,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我觉得教育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就应该减去学生不应有的多余负担,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应该承受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阅读是需要引导的,这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要想让你的孩子爱上书,你自己首先得爱上书;要想让你的孩子有读书的习惯,你自己首先得有读书的习惯;要想让你的孩子会读书,你自己首先得学会读书。其实,孩子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只是缺乏培养和引导,如果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提升有意义的书,一旦尝到甜头,孩子们会很乐于接受的。珊珊的妈妈是医院的护士,平时工作很忙,但不管怎么忙,爱读书的习惯却一直没有改变。妈妈爱读书的习惯直…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8,(5):4-7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你自己首先要拥有快乐的人生。做一个拥有健康身心状态的母亲,善待、珍爱自己,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对家庭负责。  相似文献   

4.
何青兰 《今日教育》2007,(12):28-29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及社会各界的爱,爱是一种需求,是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老师不经意的言行会成为孩子们辨别自己是否被爱的依据。在长期与幼儿的接触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成人密切关注。有时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注意和每个孩子交往,向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吻,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满足孩子的这种感情需求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孩子赢得尊严,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光荣使命,要尽全力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还要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即爱,爱即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追求。我们会把"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但我们的"爱"中,有时也存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现象,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相似文献   

7.
教学固然重要,但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恰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孩子爱学数学;如果想让孩子爱学数学,一定要让孩子喜欢数学老师。我作为数学老师的理想就是:做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8.
妈妈时间     
妈妈的爱,如果没有教育的成分,就是母鸡式的。妈妈的爱,只有加进了教育的成分,才是母亲般的。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做到五个"要"和五个"不要"。五个"要": 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要让别人替你收拾残局。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许多消极面。如果孩子不会面对这些,可能不仅影响学习,还会造成身心伤害。所以,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退一步想问题,学会安慰自己。如表现好没有评上“优秀学生”,可以想:也许是我以前得了许多荣誉,这次老师让我把名额让给别的同学,激励他们努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相信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孩子在学习方面责任心的建立,小学低年级是个很关键的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要想让孩子拥有责任心,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是"好"的、"对"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陈道龙 《师道》2013,(11):47-48
一口气读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据说张文质关于该书的讲座让在场的家长流泪,我想如果身临其境,我也会是其中的一员。我们那样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希望、梦想、幸福维系在孩子的身上.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为孩子活着、痛苦着、快乐着。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这里应该有他们童年的快乐,有他们最初的梦想。让每个孩子自主发展、快乐成长,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是我们班主任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并非易事,因为班级是由不同的性格、不同思想的学生组成的复杂人群集合体。班主任要想做好工作,首先必须处理好与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努力与学生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一个人,不管他贫穷还是富裕,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为孩子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如果我们的教育教给了孩子快乐、进取的方法,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了获取快乐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褚俪华  相似文献   

15.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及学校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爱孩子是人的天性,爱孩子就要"管"孩子,"管"孩子就要"懂"孩子。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及本人做家长的经历,谈儿点看法。一、学习效率贵在"境"一是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内环境"。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最大可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孩子的学习要防止目标极端化,也  相似文献   

16.
李珍 《考试周刊》2013,(1):190-191
<正>前苏联教育家阿尔金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玩具——球,因此球类游戏格外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要创造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球类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在园的孩子运动起来,健康起来。球类游戏原本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但当游戏与掌握技能、练习基本动作、完成教育目标等联系在一起时,就不一定快乐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球类游戏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让球类游戏成为快乐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7.
快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快乐,他就很难快乐地工作。因此,我们老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外,也要教会学生快乐。什么是快乐?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马斯洛把这种需求分为五个层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2,(Z2):44-45
"十二五"期间,上海基础教育提出"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发展愿景。"快乐活动日"的设想应运而生。每周半天的快乐活动日,是孩子接触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平台,也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它能创新学校课程实施的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我们觉得:快乐活动日的顺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是基础,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根本。然而,要满足全校一千多名学生的需求,照顾一千多名学生的兴趣爱好,谈何容易!既要保证课程数量,又要保证课程质量;既要保证充分关注学校重点课程的有序推进,还要能兼顾学生的广泛需求。"快乐活动日",孩子们真  相似文献   

19.
<正>要想真正做好幼儿园老师,爱孩子是关键,这也是教好孩子的前提。怎样爱孩子?就是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相处。这就要求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是伴随游戏和玩具成长的,首先你要成为他们的玩伴,让他们信任你,要让孩子们觉得:"原来老师也喜欢玩这个!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就是装成小孩子?没错!就是装,而且要装得像,模仿他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有时候还要故意装成什么都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