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救国”又是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张謇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科考经历和晚清社会的剧烈变迁,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共同构成了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也热衷于发展教育事业。张謇的体育思想,受当时一些主要社会思潮的影响,以"武备精神"为核心,以"体力与智力平均发达"为手段,以"德行艺全面发展"为灵魂,一贯主张体育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地位。张謇的体育思想,与当时时代主题相契合,明确体育课程的地位与价值,支持体育竞技活动的参与,高度重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主张政府和学校共同致力于体育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在兴办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张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思想,其中注重实践的师范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教育模式及实践教学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宝国 《文教资料》2012,(21):148-149,15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近代教育家张謇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对张謇教育思想与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很少研究。鉴于这种背景,本文将从张謇教育思想研究视角入手,探讨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结合南通实际,对张謇教育思想进行再实践,以此扩大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范围、提升南通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君主立宪派领袖而知名于世.在其一生的活动中,倡导并力行“实业救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近代思想史和经济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通过张謇的思想和实践,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謇和蔡元培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现代化的先驱.虽然他们两人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面临的是同样的社会状况,但是由于年龄、资历和受教育背景的差异,他们在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中,选择了不同的路径,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比较张謇和蔡元培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发掘他们凸显各自特点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我国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晓霞 《文教资料》2012,(29):117-118
本文通过对张謇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与办学实践的分析,阐述和总结了张謇近代高等教育思想,旨在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贫弱的年代里,张謇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毅然兴办女子教育,使地方女子不困于无学之苦。张謇注重女子精神品格的陶熔,就是将学知识、学技能与女子自身的精神面貌、生存状态、品行修为融为一体,并扩大到家国和社会,有改变女子生存样貌和社会风气的意图。然而张謇毕竟是近代中国新旧递嬗时代的人物,他的女子教育思想和主张,不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没有超脱传统阃范的范畴,更没有达到女权的高度,但他的思想和实践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张謇:"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实,讲到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不能忘记张謇.  相似文献   

12.
张謇工科教育的办学实践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工科教育的办学实践和思想张廷栖张謇的办学实践正处于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束,近代教育的开始之际。他在“废科举,兴学校”这个教育制度根本变革的过程中,摆脱了封建制度的禁锢,吸取了洋务派、维新派在教育方面的进步主张,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办学实践和教育思...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其一生以救国为目的从事实业与教育活动。受时代、个人、实践等多方面因素,促使其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独具特色的实业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南通的近代化及后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教育家.在近代废科举、兴学校的历史进步潮流之中,他以卓有成效的办学活动著称于世,并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办学活动和教育思想,曾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救国而办教育张謇在他二、三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对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不断有所阐述.综合起  相似文献   

16.
张謇女子教育思想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超越,同时,其后期的教育思想对前期也有超越。张謇女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亦是其重要来源,张謇对二者兼收并蓄并进行整合,其女子教育思想呈现着既旧又新、既传统又现代的特征。张謇创办的各种女校,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体系的基础。其独特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童蒙养正,开童稚之蒙,养浩然正气。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南通高师附小”)“‘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秉承“张謇大生思想”,深化新时代育人理解,构建“大生体验德育”体系,实施“沉浸式”道德学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构建了儿童道德习养的“大生样态”。一、“大生体验德育”的时代内涵“大生体验德育”是恪守立德树人宗旨、赓续张謇教育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五育融合新实践;“大生体验德育”是“张謇大生思想”“开启童蒙”的教育定位、实践活化、创造性传承;“大生体验德育”是创造性理解“张謇大生思想”,让每个儿童从小根植“爱国救国、造福民众的大爱,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大为”的教育启蒙。“大生体验德育”,让儿童在合道德的场境和与先哲的对话中,沉浸学习,砥砺品格。  相似文献   

18.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海门,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心血选择了一条办实业兴教育的艰难道路,在江苏南通和其他地方办了众多学校,从办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以学促业张謇是一位实业家。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办学  相似文献   

20.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数十年中,他顺应时代潮流,身体力行地在实业、教育、公共事业等方面进行了近代化实践,无论对当时还是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张謇的思想与实践,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即旨在从张謇事业的整体性出发,对张謇的“地方自治”作一尝试性评论。 张謇办实业、教育、公共事业,其目的是按照他的理想整体性地改造社会,这一点在他毕生事业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实际上是“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换形式,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