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秀云 《考试周刊》2009,(47):217-218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在音乐方面的实践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认为礼主敬,乐主和,"礼乐"对社会教化和个体人格的完善有重要作用,并以"和"作为评判音乐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哈节"是京族人最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京族人一年一度的以"敬圣神、求平安"为主要内容的盛大活动。作为一个以"海"抒写历史的民族,京族"哈节"积淀着的民族传统。因此,哈节是京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哈节仪式丰富多彩,是京族文化与宗教思想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量词"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例证考察、分析"位"的色彩意义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发现量词"位"原有的表敬色彩已经逐渐转化为中性色彩,"位"的使用也越来越宽泛。语言的演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正确对待这种演变。  相似文献   

4.
尹鸿伟 《云南教育》2010,(19):22-2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会议后的聚餐,云南省某市市长和市重点高中的校长同桌就座,中间不断有隔壁桌的人上来敬酒,许多人都意外地先敬校长后敬市长。尽管市长的随从不断提醒来人:"这位是市长。"来人答:"知道,我敬完了校长后就敬市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周易>重业、建业的事业观以及<周易>中所包含的敬人、敬财、敬业的"三敬"思想.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周易>的事业观与"三敬"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孔子所处时代的天命鬼神观念与《论语》中孔子对待天命鬼神态度的考察,论述了孔子崇天、畏天命、敬鬼神的天命鬼神观,并认为这种观念恰恰是其提倡"爱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多主张"会通",但会通的理论各异。明清之际皖江学者方以智一生出入三教,他的"三教会通"思想的特点是"批判式融通",在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批判式融通"的积极性在于它对一切学说都保持一种批判同时加以肯定的态度,其消极性则在于因缺乏宗旨而失去学术神圣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张培 《时代教育》2010,(1):37-37
作为毛泽东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思想的形象表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产生了双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党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育效果进行了矫正和巩固。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民贵"思想是其仁政的核心内容。在孟子那里"民贵"有真诚的一面,也有历史进步的一面。但是,这种"民贵"思想并没有现实依据,从本质上说,是为"国君"者谋求天下的一种策略,事实是"君贵民轻",民不是权利主体,其主体性被异化了。原因在于劳动人民不是权力主体,其权利主体的地位失去了现实的保证。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在于为我们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建立人道民主的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现代民主政治即宪政使真正意义上的"民贵"即真正把人作为目的成为可能。实现宪政的价值关键是公民参与。公民参与能够激活孟子的"民贵"思想,使其具有现实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激励机制、帮助机制、评价机制和跟进式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