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一种超越二元对立论、批判单边力量、主张生成存在的思想方法论,为当前教学论研究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义。未来教学论研究要实现以下主要转型:研究者角色要从局外旁观者转向局内参与者,研究对象要从关注教学实体转向关注教学事件,研究目的要从探究客观规律转向问题解决,研究方法要从单一的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转向混合方法研究,研究思维方式要从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  相似文献   

2.
论走向生成性的教学--从教学实体论到教学关系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思维方式从实体到关系的转换,有利于克服教育领域中的“钟摆”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首先表现在教学概念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的转向上。这种转向为实践“生成性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把语言和人本体存在联系起来,确立了语言本体论。它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而把语言当作存在的建构性力量。海德格尔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他用他的语言本体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王国。但建构性的语言仍然是运思和表达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始终是语言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举世闻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哲学家,早期的布鲁纳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问题,形成了他的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获得理论,进而形成了他的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认知语境论。20世纪后期,布鲁纳在研究了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后,转变了他的思考方式,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实现了语言认知的文化心理学转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语境论。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语言学紧密相连、互相依赖,哲学评价论的基本思想对语言学界的评价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启迪与指导作用。哲学评价论对Martin && White的语言评价系统有着重要的启示:需要关注语言评价过程,特别是如何根据评价语境及交际意图使用和理解评价性语言;语言评价的功能不仅包括人际功能和表达功能,还包括导向功能;评价范畴与词汇、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系统化探讨;判断系统可划分为道义评价和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语言学紧密相连、互相依赖,哲学评价论的基本思想对语言学界的评价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启迪与指导作用。哲学评价论对Martin&White的语言评价系统有着重要的启示:需要关注语言评价过程,特别是如何根据评价语境及交际意图使用和理解评价性语言;语言评价的功能不仅包括人际功能和表达功能,还包括导向功能;评价范畴与词汇、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系统化探讨;判断系统可划分为道义评价和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哲学的发展由近代哲学转向了现代哲学,即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形而上学转向了生活世界。其中,20世纪的西方哲学也经历了一场“语言的转向”,语言成为现代哲学关注的问题。与英美分析哲学强调语言的分析、逻辑功能不同,文化哲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文化特性,并进而从语言的文化特性来说明人的本性问题。就语言哲学而言,威廉·冯·洪堡特最早地设想和从事了这一研究。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哲学理论入手,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其理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重要的客观属性。从现代语言学发展到当代语言学的过程中,这一对客观属性被语言学家进行了理论升华,形成两种彼此关联的理论一任意论和理据论。因此从“客观属性”与“主观理论”二分的全新角度看,贯穿现当代语言研究始终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实质上是任意论与理据论之争,而正确地处理任意论与理据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语言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孙雅静  高凤翔 《海外英语》2011,(7):326-327,329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了语言学界这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为我们解释了语言系统的本质属性—顺应性,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和语言使用观。该文尝试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是如何在网络语境中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中的“实体”思维逐渐被“关系”思维所取代,以应对哲学及科学领域的疑难问题。20世纪初,对“关系”的探索在“语言学转向”之后开始聚焦于语言。文章通过梳理一些代表性观点提出,转向后“关系”思想出现了两种发展路向:罗素基于“外在关系”提出了“关系实在”的本体论思想;维特根斯坦基于“内在关系”提出了“关系”的认识论路向。“结构实在论”从认识论及本体论层面对“实在”问题做出的解释,印证了探讨两种路向的重要意义。而近年来认知科学的新发现证实,语言在表征外部世界关系时存在局限性,这也正是维特根斯坦所要揭示却未言明之处。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或从生理心理学的言意一致性入手,来论证语言不仅是工具,更具本体意义.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语言不仅与审美物象须臾不可分离,就是与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广松涉是战后日本富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以创立“广松哲学”著称。作为对同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盲点的补充,“身心”论在广松哲学体系中占据独特地位,是架接其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桥梁。二战前后国际哲学界及其影响下的日本学界的身体论转向,共同构成了广松涉“身心”研究的思想史语境。广松涉将身体视为能够扩展至世界范围的开放系统,主张在函数的、机能的关系态中重构“身心”。通过身体机能状态的自为化,现象世界在人的意识中“转成”。自他关系内在于“身心”,使人超越人称之别达致“共同主观性”。广松涉的“身心”论再塑了生命的内涵,从关系主义的角度为审美理论更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是一种"需要-属性"论、"意义-关系"论、"本质-实践"论的价值观,还是一种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维度,在考察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念及其局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价值本质论和实践的价值评价论,以期人们通过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阐释的价值观对比,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修辞学转向”是20世纪继“语言转向”和“解释学转向”之后的第三次哲学的人类理智运动。修辞学转向通过对人类言谈的修辞学本性的分析,揭示出人类的生存本质。人类的本质是使用符号,但由于语言这种符号不是中性的,它带有人的意向并且受人类境遇的影响,因而是语境的。不同的语境使得人类之间产生了疏远和分离,而修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人们之间的疏远和分离,通过说服论证走向修辞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n,1889-1951)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语言批判”是贯穿维特根斯坦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他倡导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和消除传统哲学问题,提出“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两种不同的理论.语言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的转变,使分析哲学由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走向了对语言的语用分析.立足于“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思想的转变以及其思想在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涵义如何确定所指,一直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摹状词论”认为,名称所指是由描写或反映其词汇涵义的摹状词确定的。“语境论”认为,语境是确定名称所指的决定因素。这两派理论都有其合理因素,也有其缺陷。就此问题,我们应当借鉴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把握三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实体”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概念,从而开启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之路;近代,伴随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实体”观念“主体化”;现代,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等致力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或拒斥,其最终却是建立了一种新的“实体论”,也是一种形而上学。虽然他们都以“存在”的探询为目标,但却停留在了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而没有通达“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个人,从生存论视角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确立了“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原则。马克思从生存论意义上回归了人本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存论转向。从生存论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解读,不仅赋予了马克思哲学以新的血液和生命,而且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能够超越其他现代性理论的决定性力量正是来自于生存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研究了以下四个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作为世界现,它的“世界”不是外部物理世界,而是语言中观念中的自足独立的意义世界;哲学不是后于具体科学的元科学,而是先于科学的人学、“源学”。2、“存在论”和“语言学”两大转向构成本世纪两大哲学革命;它们与其说是标新立异,毋宁说是浪子回头,回归哲学的最古老家园;3、存在和意识即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它们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悖论,是因为它们的关系是比”是──不是”(知识论)、“应该──不应该”(伦理学)这些人类基本问题更古老的“存在论”(有──无)问题。4、哲学面临的最大的亦即最后的悖论是哲学只有消灭自身才能实现自身,哲学导致自身的终结乃是哲学原则贯彻得最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在 2 0世纪的演变可归结为“在转向中的运动” ,即以“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等为基点和中枢的生成和发展。 2 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可能趋向主要在于 :“后现代性”趋向、“语境分析方法”的运用和“语境论”科学实践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