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著。本文从“史学源流”。“评论诸史得失”,“评论编年、纪传二体之优劣”,“评论史学的功能”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探讨,探析了其在史学评论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 ,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史传》雕镌史籍 ,探究史理 ,关于史体评论、史评准则、史才理论等对后世史学影响较大。但长期以来 ,学界对于该篇史学价值的挖掘存在偏颇与不足 ,尚待继续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著。本文从史学源流,评论诸史得失,评论编年、纪传二体之优劣,评论史学的功能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探讨,探析了其在史学评论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史传》篇专论史学,对史学源流、史书体裁、史学功用、撰史原则、修史态度、著史方法和步骤等都有精辟见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文,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以《文心雕龙·史传篇》为基础,分立二十四个专题,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角度,“融通中外,参验古今”,对中西史学的诸多重大问题分别加以梳理、比较,使中西史学于比较中显示出各自的发展脉络与体系,同时也以不言之教的中国式学术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史学比较方法。同美国近50 年来中西史学比较取得的成就主要在于比较方法的演进相对比,《史传通说》所蕴涵的中西史学比较的学术思想意义在于转向对新史学思想产生方法的追求,这是美国学者关于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在“中心论”和“异同论”以外的又一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末。约二百年后,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成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专著《史通》。由于这两部著作同属于学术性评论专著,因此后人往往将其相提并论。比如宋代学者黄庭坚就曾作过这样的评论:“刘勰《文心雕龙》、刘子玄《史通》……所论虽未  相似文献   

9.
正《文心雕龙》问世一千四百多年了,其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真知灼见是独树一帜的。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曾有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该书第十六篇《史传》的立意虽然是讲历史散文的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涵盖很广的作品,尤其是《史传》部分,不失为优秀的历史理论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见出《文心雕龙·史传》在中国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文学”非“史学”,“史学”即“文学”;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这与《史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最后,《史传》还影响了刘知几,孕育了“史家三长”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史传》是我国第一篇专述史学评论的文章,其奠定了后世史学理论的基础,其中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近代以来的史学变革对传统史学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冲击,因此新时代下的史学研究必须兼有传统史学之长与新史学之优。  相似文献   

12.
段艳 《文教资料》2009,(33):99-101
休谟是英国启蒙时期著名史学家,其历史著作有《英国史》、《宗教的自然史》;文章有《论历史学习》、《论古代国家的人口稠密》等。休谟史学思想的渊源包括早期教育的熏陶、古典史学传统的浸染.大陆理性主义的影响、本土经验主义的泽被.以及18世纪“史学群落”的濡染。修昔底德、培尔、伏尔泰诸多史家为其提供了实践法则;西塞罗、培根、牛顿等人为其提供了方法论。休谟在独立思考中融冶诸家于一心,构建起自己的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书评,即图书评论,是具有较高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的人,对其所选定的图书的形式和内容所进行的评论。在我国,书评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曹丕以其《典论·论文》开文学评论之先河。南朝钟嵘在其诗歌批评专著《诗品》中,对自汉至梁120多个诗人诗作的优劣得失进行了评价。与钟嵘同时代的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更是登上了那个时代文学书评的高峰。除文学评论外,我国史学评论也开始得较早,唐朝刘知己的《史通》,则对以往史书有系统的评论……以上若干评论,由于受到书评者主观认识和客观历史的限制,亦有不尽恰当之处。但总的说来,这…  相似文献   

15.
从《史传》篇看《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史传》篇作为解剖对象,在梳理刘勰文体论的框架设计、研究原则、内在理路、实际成效的基础上,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文体论和史传演变的历史视野中考查审视,概括和总结了《史传》篇所体现出的刘勰文体论的三大突出成就和三点偏颇。  相似文献   

16.
瞿林东,1937年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白寿彝教授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主编。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专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2005年上半年,邹兆辰教授对瞿林东先生进行了访谈,2005年11月又补充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的读史笔记,亦是一部有名的乾嘉历史考据学著作.然则《札记》并非一般性质的考据史,而是将历史考据与史学评论有机结合.《札记》中,有证有论,考证史料,评论史学之优劣得失;考据史实,议论治乱兴衰之经验教训.考证之中不乏立论,议论之基在于考证,证与论的有机结合,使得这部札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特殊的创作背景下,《札记》中评书、知人、论事具体体现了赵翼的“证”与“论”,也由此角度去看该书的地位、影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从甲骨卜辞、钟鼎彝器铭文的片断文辞发展到洋洋大观的史传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刘知几《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传文学的理论著作。刘知几的“独断”之论开中国古代史家主体修养理论探讨之先河,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家主体修养理论的坚实基础,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创作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9.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书,主编《历史·现实·人生》系列(七种),发表《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略论中国古代历…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