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特点与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06年10月10日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编写的,力求体现国家对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汉语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沿用已久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正在发生着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在1999年出台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2002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和2006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6年10月颁布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它是民族地区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教学、学业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汉语课程的依据。自《汉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进。但笔者在回访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25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印发《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通知。本次的新课标是在2006年发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基础上修订的,更加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据介绍,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6.
由一次汉语教学的调研引发的几方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中旬,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委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考试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双语办公室、新疆教育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组成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修订项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2006年颁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后,对于其中界定的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性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汉语怎么能是第二语言教学呢?还有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汉语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学习汉语无论如何不能叫第二语言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教育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民族地区汉语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走过了60年的历程,造就了一支兢兢业业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民汉兼通的人才。在新时期,这支教师队伍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汉语教师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课程(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在我国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汉语。在内蒙古自治区特指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则指国内汉语授课学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视,从1982年到现在分别制定了《汉语文教学大纲》、《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汉语教学大纲》,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也正在制订中。根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问题已经摆到了议事日程。选择当前有利时机,认真考虑如何重新制定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乃是搞好汉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一、重新制定《汉语课程标准》势在必行1980年10月,适值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06年发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基础上修订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已投入使用,更加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新的课程标准按照九年一贯的学习系统进行设计,在总体目标之下,从上述五个方面,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教育部颁布新《汉语课程标准》以来,和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师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汉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显著变化,汉语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课题组在和田地区七县一市的民族中小学进行双语教学调研时发现,近70%的汉语教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看法。本课题研究将围绕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汉语语法课教学的调研情况,阐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汉语语法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开展语法教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于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性质与目标,《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作出如下论述:“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看出《汉语课标》对于文化教学相当重视,把文化教学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表现。 1,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目前大约有70%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是1998—1999年编写的(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不适应目前教学需要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10年至今未做修订。二是教材编写理念及体例已很落后,与目前新的汉语课程标准不相符合,如汉字、词语学习远低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对民族地区高中汉语古诗文教学做了如下要求:评价学生阅读浅显古诗文,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大概理解诗文内容,古诗文不作为考试内容。因为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几乎没有学校愿意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颁布后喀什师范学院预科汉语教育情况的考察,从中小学汉语教学对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喀什师范学院预科汉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新课标之间的矛盾性和差异性,以求探索预科汉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具有该校特色兼具借鉴意义的汉语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汉语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作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慨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识字与写字教学是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汉语教学的成败。《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对学习常用汉字和词语产生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要"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18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