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鲁肃惊问:‘这都到曹军水寨了,你让军士又是擂鼓又是呐喊,你不要命了!曹军要是出来,可怎么办呀!’诸葛亮听了笑着说:‘子敬莫要害怕,一会儿就有好戏看啊。’说着便夹了一个油炸  相似文献   

2.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3.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特别是轻“听知”能力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善“听”,“听不出名堂”。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超过了说、读、写。这一点,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制订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听知能力训练的计划和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思想,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记’而‘听’、为‘说’而‘听’、为‘读,而‘听,、为‘述’而‘听’、为‘问’而‘听’”的课堂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当读到“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象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  相似文献   

5.
捉“李鬼”     
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后面有人在叫:“快捉‘李鬼’呀!”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惊讶地说:“‘李鬼’在哪里呀?”“看你的作业,‘弹琴’写成了‘弹’,‘休息’写成了‘体息’,这不是‘李鬼’吗?”爷爷笑着说。哦!我又写错别字了,我忙用手捂住作业。爷爷亲切地说:“做作业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从此,我的作业里就很少出现“李鬼”了。王王令捉“李鬼”$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1)班@汪宁  相似文献   

6.
尧逢品 《四川教育》2009,(12):42-42
前不久,我在一个学校听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感谢您四班》:在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后,老师深情地说:“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把你想对同学说的‘祝福’写在上面。然后把纸折成‘小飞机’放飞出去。当你拣到别人的‘小飞机’时,请把它拆开,认真地读、认真地体会,把你想说的话也写在上面,折成‘小飞机’,继续放飞……”  相似文献   

7.
数学游戏     
万事如意小灵通说“:新学期开始,大家都喜欢说一些吉祥话语,互相祝贺,是吗?”众人齐声说“:当然啦!吉利话让人听起来愉快、舒畅!”“我可以用数学语言把大家喜欢的吉祥语呼唤出来!”小灵通说。有同学说“:我想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你能召来吗?”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9.
感动的3个字     
佚名 《良师》2010,(1):60-60
丽丽今天早上来上班时对我说:“你知道吗?我老公昨天对我说了3个字,让我感动得不行!” 我一听,就知道她要告诉我哪3个字了,就说:“不就是一句‘我爱你’吗?看把你感动的!” 谁知她一摇头,说:“老土了吧!昨天我过生日,老公拿给我一张银行卡,并对我说了3个字‘使劲刷’。”  相似文献   

10.
陈佩 《早期教育》2004,(2):24-24
今天的语言活动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表演,可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却主动请缨要求表演“小红帽”。这点小小的要求,我当然应该满足啦。刚想分配角色,谢逸顺就大声说:“陈老师,我要演‘小红帽’!”听了他的话,其他孩子都笑了起来:“‘小红帽’是个女孩。”“你是男孩,不能演!”谁知谢逸顺仍倔强地说:“我就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一直苦苦探寻,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提升语文素养,进而爱上语文呢?唐山市教研员田贺书老师在文章中说:"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教有意义的语文’‘有意思地教语文’,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而不仅仅是‘怎样教’。‘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原来我一直是本末倒置,做了很多无用功啊!通过认真学习田老师的教育理论,我重  相似文献   

12.
“赵老师,您怎么从来不叫你班学生的大名啊?”小李老师问。“就是啊,听您班学生说,平时您不是叫他们‘毛毛’,就是叫‘豆豆’,甚至还有叫‘乖乖’和‘宝贝蛋的’?”小张接着说,“上次在您班上完《幸福在哪里》一课后,问学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竟然有很多学生说是你叫他们‘乖乖’的时候!”“一说起称呼您班学生兴奋得两眼噌噌朝外直冒光!”  相似文献   

13.
泰山高昂的歌声惊得森林里的小鸟四处乱飞,雅芽却不在意,乐呵呵地在一旁给他打拍子。“表示感激说‘谢谢’,咕(gu)咕!向人祝贺(zhu he)说‘恭(gong)喜’,咕咕!白天分别说‘再见’,咕咕!晚上分手道‘晚安’,咕咕!”咦(yi)?我教的歌曲里面没有“咕咕”啊,雅芽越听越奇怪,大叫一声:“停!”泰山不晓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瞪大眼睛盯着雅芽老师。雅芽笑呵呵地说:“别紧张,不是你做错事了,是你的肚皮在抗议(kang yi)了。”  相似文献   

14.
英语初学者都知道 go 的基本意思是‘去’,但在实际的书面或口头交际中还有许多别的内涵,现归纳如下:大家都习惯说‘加油!’,但在进行英语活动时,要为伙伴们加油时则不能按字面意思进行英译。这时应遵循英语的习惯说成 Go!或Come on!。同样,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当你与同伴一起去就餐,餐后付帐时,若不好意思让某  相似文献   

15.
表扬     
"妈妈,家长会上老师表扬我没有?"小华问。"没有,听了半天也没听到你的名字。"妈妈答道。"那老师念完名字后说‘等等’没?""说了。"妈妈答。"那不是在表扬我吗?我就在‘等等’里头!"  相似文献   

16.
《“懒”爸爸》、《“丑”同桌》、我的老师记性“坏”》、《“唠叨”爸》等文章,想必同学们并不陌。小作者独具匠心,并非从正面手,而是从反面落笔,通过人物“短”处,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1.写人物的“语言”之短范例:“每天早上天不亮,爸就开始‘广播’了,唱起‘唠叨’来。‘亮亮,起床了!’‘刷牙要,从上到下刷!’‘牛奶喝了吗?’看你,衣扣又扣错了!’……说得耳朵差点起茧了。哎,爸爸真啰!”《“唠叨”爸爸》以上片断描写数句爸爸的话语,点击爸爸的文/徐业伟“短”处———唠叨,反射爸爸的长处———关爱孩子无微不至。2.写人物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吵得一塌糊涂,为了使大家安静下来,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不想听?”我料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大喊“想听”,谁知李君等几个小朋友却说:“不听,不听,我要画画!”在一旁的周老师火了,她大声呵斥道:“老师让干啥就得干啥!都给我老老实实听故事,看谁敢再说‘不’!”我知道周老师这样做,是出于好心,为了使我不致在孩子们面前丢面子,但我觉得不必勉强孩子,让他们怀着满肚子的委屈听故事,于是我说:“那好,  相似文献   

18.
经营友谊     
“有什么不开心吗?说给我听听吧也许能帮上点什么忙呢!”“别愁眉苦脸的样子,看看我,来来,笑一笑!——这样多好看!”“有了伤心的事儿,我帮你分担,这‘伤心’我们一人一半,你就不会那样难过了!有了高兴的事儿,也有我分享呀!那么这一份‘高兴’就  相似文献   

19.
张帮群 《教育艺术》2002,(10):46-47
课堂上 ,学生大声诵读初中语文第六册《君子于役》这首诗。背诵后 ,我问 :“《君子于役》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同学们参考“阅读提示”大声说。“但我们仅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 ,还要运用想象让女主人公有血有肉地‘活’起来 ,栩栩如生地‘动’起来。那么 ,怎样才能让人物‘动’起来 ,留给我们一个鲜活的形象呢?请每个同学不妨设计一两个问题 ,看谁设计的问题能够生动地再现人物的性格。问题设计可以是多元化的、开放式的。”我提示说。三分钟后 ,王姗同学举手并站起来说 :“为了让人物能够‘活’在我…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坐在一起论道。在休息的时候,佛祖写了一个“射”字要孔子辨认。孔子回答说:“这是射箭的‘射’字。”佛祖摇着头说:“错了,错了!身子仅有寸长,此矮人的‘矮’字;而‘矮’字,才是射箭的本字。你看:‘矢’者,箭也;‘委’者,放也——将箭放出去,不是‘射’字吗?”孔夫子听了,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写成一个“重”字,问:“大师可认得这个字?”佛祖答:“此乃轻重的‘轻’字,有何难哉!”孔子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此字乃‘千里’二字组成,乃是出门的‘出’字,意为出行千里也;而出字是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自然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