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文来源于生活,表达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行诸语言文字。这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能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之花才会绽放得愈加美丽、芬芳。  相似文献   

2.
奚建祥 《教师》2010,(36):91-91
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文源于生活,可身处紧张忙碌生活中的高中生感受到的是枯燥、单调、千篇一律,因而作文毫无生动之处。于是我在课外布置预习,让他们去观察生活,看看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感人之处,留心记下来;观察学校、老师、学生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选取最有意义的记下来……意在让学生学会观察,感悟生活,积累经验,反思自我,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过程中,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盲目、低效,甚至无效的低谷,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决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应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作文走进生活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作文教育需要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带着他们走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给他们观察感悟生活这把钥匙,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流自己的泪,唱自己的歌,让自己的生活有生机,吾手写吾心(黄遵宪),这样学生作文必定有感而发,必定真切动人,生活在作文中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蒋咏梅 《考试周刊》2009,(45):58-59
作文,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新课标的观点。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我们认为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放开手脚,大胆让儿童写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生活作文。作文只有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严重脱轨,为了表达教师工作的负责不是没时间照看生病的孩子就是累倒在讲台上,为了表达战胜脆弱的坚强品格不是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就是父母双亡,等等。其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要追求作文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很多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不喜欢———望文却步;咬笔头———无从下笔;数字数———无话可写;写空话———凭空杜撰。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学生不善于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不善于把自己的生活写进作文。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多方面挖掘写作资源,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殿堂,去聆听、去感悟、去体验、去观察。  相似文献   

11.
黄益芹 《考试周刊》2015,(17):52-55
作文教学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壁垒,让语文教师甚为头疼。作者在几年作文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写不好作文与情感匮乏有很大关系。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并且文质兼美。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自身的意识。一个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的人,他的作文自然是干巴巴、枯燥无味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活作文是小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运用生活信息,依据自身生活与情感的积累,把现实世界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随感、随意、随情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的习作题目,其中接近一半的作文要求小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生活作文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占着如此重要的地位,然而审视当前小学生活作文的现状,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活作文的现状,提出了生活作文的教学对策,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水平和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翟言 《语文天地》2013,(8):52-53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许多学生虽然饱览各种作文指南,但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平淡无奇。究其原因,主要是个性缺失,缺少应有的独特与鲜活。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独具才情和个性魅力的作文来呢?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现实人生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写出一篇具有个性魅力的作文,当然应该关注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为此,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兴华 《教学随笔》2016,(9):115-115
小学生活作文是小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运用生活信息,依据自身生活与情感的积累,把现实世界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随感、随意、随情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的习作题目,其中接近一半的作文要求小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生活作文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占着如此重要的地位,然而审视当前小学生活作文的现状,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活作文的现状,提出了生活作文的教学对策,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水平和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该立足于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炼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维对话,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找出新颖的角度选材,同时,教师也应该多用赏识性的语言进行评价,给予鼓励,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17.
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思维,回味生活,升华情感,追求真善美,提升自己人文内涵的过程,没有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肤浅的.但是,当前许多学生因为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受应试作文模式的不良影响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因素的限制,作文往往缺少真情实感.对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尝试从积累点化,孕育真情实感;方向引领,激励真情实感;情境作文,促真情实感流露;挖掘生活,拓展真情实感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说真话、做真人.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作文?作文应该是孩子真实的抒写童心,表达真情;作文还应该是孩子张扬个性、奉送快乐的一个积累的过程。,,美术作文实际上就是让美术与作文“手拉手”,以绘画作为载体,先绘画再作文,让学生易写、乐写。美术和写作都属于艺术,都需要表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点、看法、感受,都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19.
梁丽萍 《学语文》2021,(1):80-81
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生活的美好点滴都应该成为学生作文中最美好、最珍贵的资源,而教师需要巧妙、合理地渗透这一点,让学生在作文学习、训练、表达、提升的过程中,尽享生活美学之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用生活之美点燃生长的幸福,用作文之美描绘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我们势必要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应该以生活为起点,倡导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必须做到:作文命题生活化、作文指导生活化、作文写作生活化、作文评改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