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李玲 《科教文汇》2008,(15):106-107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研究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将隐喻研究成果引入英语教学,将会产生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隐喻认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理解被认为是从喻体到本体的映射。结合大学英语语篇词汇教学实践,探讨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策略以及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薛艳 《科教文汇》2008,(33):250-250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认知隐喻是语篇连贯的一种隐性手段;文章采用具体语料探讨了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概念隐喻是语篇连贯的基础,在有多个概念隐喻的篇章中,不同概念隐喻的共通蕴涵以及不同概念隐喻表达了目标概念的不同方面等机制促使了篇章连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曾臻 《科教文汇》2009,(6):246-247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知名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仅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或修辞现象。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流派以认知科学为依托,重新定义隐喻,突显了隐喻的另一种功能,即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并通过跨概念域映射的过程阐释了隐喻的形成。从修辞和认知两个角度,剖析隐喻的双重功能,透过语言表层揭示隐喻的本质——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知名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仅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或修辞现象。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流派以认知科学为依托,重新定义隐喻,突显了隐喻的另一种功能,即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并通过跨概念域映射的过程阐释了隐喻的形成。从修辞和认知两个角度,剖析隐喻的双重功能,透过语言表层揭示隐喻的本质———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巍 《科教文汇》2014,(5):102-103
爱情,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之一。爱情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借助于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英汉诗歌中共同的爱情隐喻认知;正是这些爱情隐喻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手段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广告隐喻通过增强广告的形象性来吸引公众的兴趣,另一方面广告隐喻又刺激观众的认知机制,以达到其劝说功能。本文旨在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隐喻如何在广告语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本文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类属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隐喻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瑾 《科技风》2011,(1):21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同语言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等值。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本文以英汉的许多习语和名著中许多隐喻的运用为例,旨在探讨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婷 《科教文汇》2011,(25):139-139,14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劳拉原型》中隐喻的翻译为例,试图探索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余丽雯 《知识窗》2011,(3X):70-7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充当了一座桥梁,借助于它,人们更容易定义或理解抽象的商业概念。本文将商务英语词汇和语篇里的隐喻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证实了商务英语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商务活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原理和运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娜 《科教文汇》2012,(4):134-134,146
英语广告中有许多概念隐喻的例子.从认知角度来看,概念隐喻可以被分为三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本文主要介绍前两种,并通过对一些例子的认知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广告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概念隐喻和根隐喻层次分析了科学隐喻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科学隐喻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很多隐喻理论旨在解释隐喻的实质及意义构建过程,即隐喻的运作机制,来揭示隐喻的奥秘所在.本文探讨了情感隐喻的运作机制.试图说明:情感隐喻的认知互动运作,即情感隐喻实质和意义构建过程是涉及两个不同概念领域之间多方面综合因素互动的结果.互动是由两个不同概念域的语义冲突激起,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结果引起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心理空间概念之间的整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即情感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关联     
刘琴 《中国科技信息》2005,3(8):223-223
隐喻现象向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根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研究和探讨隐喻的理解与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隐喻、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尤其是从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观开始,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法,存在于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中,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通过常见的概念隐喻的图示来揭示如何提高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减少在语言学习中对单纯记忆基础的依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是自然语言的常见现象,是人类认知上的一种思维活动。本文在对美国之音标准广播的体育新闻中的隐喻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分类论证其特征,并对体育英语中的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金琪 《科教文汇》2008,(8):113-113,130
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是自然语言的常见现象,是人类认知上的一种思维活动。本文在对美国之音标准广播的体育新闻中的隐喻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分类论证其特征,并对体育英语中的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概念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文化的、认知的。基于人类共同的经验和认知,英汉语言有很多相似的概念隐喻,但同时由于深层文化差异,英汉概念隐喻在源范畴的选取,源范畴与目标范畴之间的映射还存在着差异。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桂平 《科技风》2014,(7):187+189-187,189
隐喻能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隐喻的使用,无法知晓隐喻认知在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掌握不了地道地语言。本文将探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隐喻、使用隐喻,创造隐喻,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隐喻认知机制的形成规律,提供人体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基础,促进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文章在查阅大量英汉人体概念隐喻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英汉语言中有关人体隐喻词语的始源域和目标域,揭示了英汉人体概念隐喻表达方式之间的完全对等性、部分对等性和非对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