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识刘海栖,恐怕没有人猜不出他是哪里人,1米80的个儿头,热情、敞亮、豁达,一个标准且俊朗的山东汉子.但恐怕没有人第一眼猜得出他是做出版的,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家!齐鲁文化的绵延魅力在他的血液中,在他的个性禀赋中着实是那样的浓郁、深沉而细腻.在他长达30年的出版生涯中,给了他坚韧的毅力、宽容的品格和不懈的创造灵感,以及自我前行的动力.看了他的从业履历和作品,便会觉得笔者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2.
晓军作为作家是文化成果的一个创造者;作为出版人他是一个文化成果的传播者;同时,他也保持了文化的操守。集这三点,称晓军是一个文化人,我想恐怕没有人会有意见的。  相似文献   

3.
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在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当属《毛泽东选集》。“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选集》风靡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在哪里诞生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4.
昌少 《新闻天地》2004,(7):42-44
在某一个阳光眩目的午后,在全世界都在为欧文为小贝欢呼的年代里,绿茵江湖中忽然有一个少年出现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和过去,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球技和速度。  相似文献   

5.
一部写了50年的长篇小说董保存报刊评论说,当今文坛上,恐怕还没有几部写了50年才出版的长篇小说,恐怕也没有哪部小说没有出版就受到两次批判。更没有上将军衔的人写小说,并且一举获得中国文坛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因此,萧克将军和他的小说《浴血罗霄》创...  相似文献   

6.
稍微了解一点解放战争史的,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孟良崮战役。不知道那个狂傲不可一世而最终战败毙命的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作为一个长安乡党,尽管此人心在“党国”,与我解放大军进行过殊死的较量.其反动角色的顽梗与狂妄曾因电影《红日》的推阐一度家喻户晓,但《陈西五千年》、《西安通览》、《长安县志》等地方史志都还给他辟有专传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中国的年轻人,从小就十分优秀。他来到日本留学,在名校里一路过关斩将,是尖端科学界前途无量的尖子生。在今年,他遇到些挫折,随之轻生了。他的亲人不同意写进报道里,因为,在他的家乡,没有人知道他是自杀。  相似文献   

8.
“认真作好出版工作”——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为1990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出版工作会议的亲笔题辞。这幅亲笔题辞,黄洛峰同志一直把它珍藏着,直到中央文件有了规定必须上交的时候。黄洛峰同志和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由于他所担任的工作职务上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出版总署的、后又是文化部的出版事业管理局的局长,而且是由于他把全部身心都贡献给了人民的出版事业,认真做好出版工作。这“认真”二字十分重要。如果他身居高位而又“尸位素餐”,那就不值得人们尊敬,也没有人去怀念他了。现在,黄洛峰同志逝世五周年了,我仍时常怀念着他。  相似文献   

9.
宋存 《中国编辑》2006,(2):55-59,63
宋原放同志(1923—2005)是上海出版界的老领导、老前辈。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党的出版工作,在漫长的征途中,成长为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知名出版家。同时,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为办好出版社、多出好书、多出人才而殚精竭虑,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一生的心血都花在出版上,晚年仍致力于出版学、出版史的研究.直至生命的终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完完整整的“出版人”。如他自己所说:“真可以说是为了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陆费逵(1886—1941年)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1941年病故于香港,享年55岁。陆费逵出身书香,清乾隆时《四库全书》总校官陆费墀的后裔,其母是李鸿章的侄女。他自小由母教读,受当时新书刊的影响,弃读经书,改为自学史地、算术等新书。陆费逵在《我的青年时代》中说:“……知道个人非有学问、有修养不能成事;社会非有教育、有风纪不能有为。后来便努力自修,努力工作。”这两个“努力”的吐露,恐怕是他终身致力教育、追求出版的原因和事业有成的基石。1906年,他入…  相似文献   

11.
陆诒(1911—1997)先生恐怕对许多人甚至一些记都已经陌生了。但他决不应该被忘却,他是抗战期间与范长江孟秋江齐名的三大战地名记之一。《战地萍踪》这本书是作于198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12.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手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反响,剧中费墨教授出书(书名<说话>)的情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图书出版的名人效应现象.费墨教授花了十余年完成的作品<说话>,在出版时却陷入了尴尬境地.出版社认为,仅凭费墨教授的书是吸引不了读者的,要求此书的序须由著名主持人严守一来写,目的很显然:利用名人效应增加销售量.而费墨教授却不愿意严守一替他写这个序,因为他认为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书.这个让人无奈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出版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旨在从图书出版名人效应的原因、运作形式、利弊等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没有人能白全,没有人是孤岛,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1623年,英国诗人约翰·邓恩(JohnDunn)写下如此打动人心的诗行时,他已被身处上层的朋友们抛弃,并在疾病缠身和穷困潦倒中品味心灵深处的焦虑。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5,(9):30-30
1995年,对于IT产业来说是一个从多极世界向单一世界转变的分水岭,IBM为了摆脱微软、英特尔对自己的束缚,在这一年做出最后一次努力.包括Novell、摩托罗拉、苹果在内,他们均成为这场争斗的输家.如果让我们对1995年,只用一件事情作为标记的话,恐怕没有人会对Windows 95的入选产生多少质疑。  相似文献   

15.
书籍的校对工作与出版工作相伴相随渊源甚久,人们在宋代图书中已经发现了编辑、校对者的署名,这恐怕就是最早的责任校对了。  相似文献   

16.
选题决定了出版社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版界的同行对选题的重要性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是,明确提出选题管理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选题管理纳入出版社经营管理的轨道,并作为经营管理的龙头来抓,这恐怕未必得到普遍的认同。将选题管理纳入出版社经营管理的轨道,并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龙头来抓,这是出版社自身的业务性质所决定的。这不仅仅因为选题  相似文献   

17.
王竞 《图书馆建设》2001,(3):109-110
大辞典》,积累有万余张成语源流训解卡片 ,书虽尚未得出版 ,但考据钩稽资料 ,开阔了他的视野 ,帮助他重温了青少年时代背诵的许多诗文、小说、戏曲片断 ,为他后来写辞源考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在所著《我的手抄本〈金文编〉》中 ,对此曾有所提及。他说 :“古今学人读书治学 ,往往离不开背诵与抄录 ,抄书确是治学的好方法之一。”又说 :“今人治学也不例外 ,即使到电脑时代 ,背诵与抄录 ,恐怕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又说 :“我以为即使你将《四库全书》输入电脑 ,而于人脑中却无多书卷 ,恐怕也难于下笔千言 ,倚马可待。”田先生的这些切…  相似文献   

18.
年前,曾听说某地出版领导部门的一位“执牛耳者”在议论新时期社会主义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形势的同时,也指出了今后出版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困难局面。这位领导同志用一个相当形象的比喻:“狼来了”,概括当前的困难局面。他说,我们讲了多年出版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可是每年年终结帐,各出版社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出了大批党和人民需要的好书;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还不错,略有盈余,大都过得去。经济困难这条“狼”说来而终于未来,明年恐怕就要真的来了。这是虚张声势吗?这是危言耸听吗?不。凡在出  相似文献   

19.
无论中外。在当今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时代里,恐怕没有人会觉得哲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但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哲学却逐渐成了热门专业。  相似文献   

20.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