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艺术教育是实现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课题。"艺术兴学"办学特色的贯彻与落实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有力地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王勇 《西藏教育》2012,(1):46-48
进入21世纪,为了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案例教学法开始在思政课推广运用。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大功能[1](P13-15),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以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出发点,以深化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以增强实效作为思政课建设的落脚点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增强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黄播 《文教资料》2011,(24):145-147
高校通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培养心智健全、具备人文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功能方面与通识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应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创新德育培养机制,同时构建"通识—思政德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是高校教育与大学生发展的瓶颈,从事一线教学的思政教师应不断反思当前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原因:高校思政教师、大学生与环境氛围等主客观因素。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具体实证为例,总结出建构其实效性的五种路径:转变教学观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精心组织课堂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高校德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手段与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在线教学不仅作为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形式,更担负起德育的使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对在线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与要求.为了加强在线教学的思政育人效果,需从在线教学课程思政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实效性较弱的问题,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可以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特征,探索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则和步骤,期望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改革开辟出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思政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以"大思政"教育为抓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为了实现课程思政,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德育意识,提高德育能力;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修订教材.在实践操作层面,教师要注意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把握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交织并存,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催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的深度改革。加强思政课研练式实践教学新方法的研究与运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的协同发展,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全员化与常态化,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在丰富体育精神内核、增强体育德育意识、完善体育育人功能三个方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在多方协同中完善体育思政育人的内容体系,在体育教学模式变革中完善思政育人计划与手段,在大力建设高校文化中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在体育教学评价与管理中提升思政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和增强高校体育思政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陈伟国 《江苏教育》2022,(91):78-79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文化课程,需要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需要发挥其德育教化功能,实现学科育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也是学生认知世界养成、人格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明确德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把德育融入智育之中,积极地将德育思想融入思政课程中。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从四个维度促进德育理念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达成高中思政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石晓燕 《考试周刊》2012,(50):144-144
"德育接受"是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接受"问题是提高德育教学成效的生长点,剖析德育接受机制的过程,将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工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德育接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使德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优良人格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应用其独特的美育方式来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学生在美育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提升美育素养,这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有着独特长远的意义。以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从美育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美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增强思政课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陈晓云 《广西教育》2010,(33):11-12
"教学作为说服"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其观点及核心概念对当前德育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教学作为说服"教学观出发,创新课堂德育实践,解决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  相似文献   

16.
张继成 《教师》2011,(22):10-11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德育渗透力,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是每位学科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是提升渗透力,增强德育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校本课程资源、社区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途径入手并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应做到"敏、勤、恒、导",从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德育渗透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思政德育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中央先后颁布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政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思政德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立体思政德育实践教学模式。职教新干线更是为全面开展立体思政德育实践教学提供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8.
思政德育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中央先后颁布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政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思政德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立体思政德育实践教学模式。职教新干线更是为全面开展立体思政德育实践教学提供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思政教育实效,更新教育手段、改善教育环境成为各阶段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探索多元化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育人活动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尤为重要。SPOC模式作为新媒体教育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手段,在实现学校思政教育多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吴潜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一书,是一部针对思政学科建设展开研究的著作。作者首先对思政教育学科的内涵与定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对"中药综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理论课及实践课中整理、挖掘、提炼德育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职业操守,以期让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与思政课程"显性思政"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