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福州师范二附小王冰清《杏儿熟了》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到杏儿熟了的时候,奶奶总是让“我”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根据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一、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同学们有说“死要面子”的,有说“能写一笔好字”的,有说“善良”的,也有说“内心孤独”…  相似文献   

3.
以“练”代“讲”五法□酒钢二小汪水兰一、导“读”代讲。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会读、读懂,所以,“读”应当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基本模式。课文容易处当然不必讲,可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即使一般的疑难处,教师也不必讲,不妨利用课文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读中去“瞻前...  相似文献   

4.
《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峰顶的事,说明了遇到困难不仅要有勇气,还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一、从题眼入手,切入重点 从题目中的“爬” 字入手,提出质疑:课题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接着让学生观看录像,理解只有高而险的山才要  相似文献   

5.
回望我的教学之路,有一个学生一直亭亭玉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她让我心里“畏惧”,久久难忘。 那是2001年10月26日,江苏常熟莫城中心校邀请我去讲学。我教的课文是《我的战友邱少云》,10年前我曾在常熟实验小学讲过这篇课文。今天再来上,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8,(13):107-108
回望我的教学之路,有一个学生一直亭亭玉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她让我心里“畏惧”,久久难忘。 那是2001年10月26日,江苏常熟莫城中心校通过原《小学青年教师》杂志社李捷主任邀请我去讲学。我教的课文是《我的战友邱少云》,10年前我曾在常熟实小讲过这篇课文。今天再来上,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五彩池》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新增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描绘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一、创设情境,感受美五彩池是四川松潘优美的旅游景点.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思考:1、五彩池在哪里?水池是什么形状的?池水都有哪些颜色?2、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的?然后,让学  相似文献   

8.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秀丽神奇。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让学生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体会“奇石”的“奇”之前,我一改以往按课文写作先后顺序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问:课文写了哪些奇石?你最喜欢哪一块?然后与学生一起先学习他所感兴趣的石头部分,之后再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块?”再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作弊     
孟华 《班主任》2013,(5):24-24
“孟老师,我已经把课文背过了,这是考试默写的那两句……谢谢您,我不会再那样了。”在我办公室抽屉里的“宝贝箱”中有一张小纸条,每每打开品读,我都不禁开怀大笑。纸条的作者正是我班上聪明调皮、曾让我伤透脑筋的小王。说起小王,他平时学习不用心,背课文总是偷工减料。上学期的一次单元检测,有道题是默写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几句话。考试正常进行着,大家都在静静地答题。这时,小王悄悄地走到讲台边,仰起小脸,急切地说要上厕所。我看他着急的样子,挥挥手让他去了。小王刚走出教室,他的同桌——素来胆小、内向的女生小刘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教材都编排有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两种尴尬局面:一种是“牛不喝水强摁头”,学生被强迫读书;另一种是“越俎代庖”,教师干脆自己讲,满堂灌。这两种方式都是事倍功半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自读课文,学生常常是望而却步,即使自学也常常是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学、自读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某天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做一回老师,为某篇自读课文出一份题目?为出题考别人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了。于是我就在我所带的高一班级做了一次实验,课文是苟子的《劝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要求全文背诵的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课文讲的是一位德国的小女孩——乌塔,14岁就自己挣钱,独自游历欧洲的真实故事。读完课文,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中国,孩子差不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很少有家长放心让子女独自一个人出远门的。  相似文献   

12.
近日,教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时,课堂上,读罢课文之后,一位学生竟对课文中的一句话提出了质疑,并引发了一场争论。课文中讲“我”在外祖母家因看不成戏而“急得要哭”,到吃晚饭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课文是这样写的:“……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其中加点的“他们”和“他”…  相似文献   

13.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14.
张小英 《成才之路》2010,(11):I0021-I0021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这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是如何刻画出来的。这是我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并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王高林 《河南教育》2006,(7S):42-42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视角     
王冬霞 《教育文汇》2009,(11):38-39
“我的视角”是与北师大教材六年级精读课文所配套的一个小栏目。刚刚接触时,我确实没太在意,只是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凄“丁丁冬冬”的视角,然后写一写,再让同桌检查一下了事。但在后来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我的视角”虽只是辅助资料,但收揽的内容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7.
《吊灯和鲨鱼》是一篇说明科学道理的记叙文,文中三次用到“发现”一词,两次用到“发明”一词。如果仅机械地凭借字义理解或者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模棱两可、不求甚解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很轻松地区分和应用“发明”与“发现”,教学时可本着“词不离文”的思想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在讲发明故事中,自觉去运用这两个词语,然后在讨论中再辨析二者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以下是课堂教学实录: 师:通过预习课文,哪位同学能给我讲一讲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摆钟的故事。(由于课前让学生预习了课文,大部分学生争  相似文献   

18.
诚信教育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从具体事情入手,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教育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生的诚信教育。一、在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不少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课文。如小学有一篇课文叫做《钓鱼的启示》,讲的是“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  相似文献   

19.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犤传统教学设计犦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  相似文献   

20.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传统教学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