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出版改革中,对于出版社的专业分工,议论不少。有的强调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有的则要求打破专业分工。关于出版社专业分工问题,早在1950年10月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中就有明确规定,要求出版社按出  相似文献   

2.
在出版社专业分工问题上,有的人从单纯盈利出发,认为专业分工限制了出版社根据供求关系生产经营,不能进行公平竞争。因而主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破专业分工,专出赚钱书。有的人甚至为由此带来的出书重复、浪费现象叫好,说什么“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这是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着的:“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此外,文化部曾发出“严格按专业分工出书的通知”,强调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专业分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对专业分工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意见。 对出版社的专业分工,专家中大致有两种不同看法。 (1)一种是赞成专业分工。认为这一原则不能动摇,必须坚持,建国以来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在一定程序上是与实行专业分工这一体制分不开的,如果打破分工,出版社就会热衷于追逐利润盲目竞争,而导致重复出书,降低质量,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和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出版社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是坚持出版方向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坚持专业分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出版业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的出版社来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共同的要求。但落实到每个出版社,体现这个总方针、总原则时又各不相同。各出版社都有各自的任务,各个编辑部都有各自的专  相似文献   

6.
学以致用我国现有出版社四百多家,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专业出版社,另一类为综合性出版社。两类出版社的编辑部门又大体均为综合体制,即有的为多层次结构,有的层次虽少,但内部仍有分工。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这个全国最大的专业文学书籍出版社,编辑部门分为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五四以后)、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出版社)四大部门,每个编辑部又按文学品种(或语种)分组,有的组内再分片,片内也有再分工的。这种组合,基本上适合文学专业性质要求,编辑人员按照个人学有专长分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出版社大都以出版为主业,很少涉及其他的经营领域。但中国的出版社又是按专业分工画地为牢的。一个专业出版社有时难免受到市场需求转移的影响,造成产品供过于求,业务萎缩。由于专业分工不能突破也难以有突破,在经济上也就难以有作为。以美术出版社为例,在60年代至  相似文献   

8.
教辅读物出版的现状按专业分工,中小学教材和教辅,应由各级教育出版社和相关的出版社出版。但是,由于中小学教辅读物面对广大的中小学生,图书市场大,经济效益好,因此许多没有这方面分工的出版部门,以及一些非出版单位都在涉足这一领域。目前,中小学教辅读物出版概...  相似文献   

9.
教育出版社属于专业性质的出版社,国家出版行政部门对其出书范围作了相应的规定。即出版教育科学学术著作,学校和业余教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等。这种专业分工,决定了教育出版社工作既是整个出版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这个分工可以看出教育出版社和各级教育行政与教育研究部门尽管切入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即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在1988年4月《关于当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出版社的专业分工是出版工作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应当坚持。前一阶段出版社进行重新登记时,新闻出版署在给出版社的批复中,再次严格地对各出版社的出书范围进行明确划分。我认为,认真执行专业分工,不但维护了出版秩序,也能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出版诚信论     
出版业是社会文明的窗口行业,在全社会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的背景下,出版要讲诚信已无需论证,而出版如何才算诚信,确乎值得探究一番。笔者以出版社为个案,将诚信作如下考量。一、遵守专业分工是诚信的前提在我国,出版社在审批设立时都有其明确的出书范围。从出版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看,有坚持专业分工的必要。出版社的设立,通常是由其所在的地域位置和人文环境中丰富的出版资源决定的,地域相同的甲出版社与乙出版社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有不同的专业特色。当然,专业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某高校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兵头将尾目前,国内各出版社和一些大型的杂志社,大都按专业分工设立编辑室,一般说来,一社设立的编辑室数额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编辑室的人数也不太多——四五人到十几人不等.由于编辑室是出版社、杂志社的基层单位,是全社这一机体中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定位路用元一、出版定位:关于发展的话题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也谈出版定位,但那时候出版定位的概念内涵比较单纯:分工就是定位。怎样定位是上级管理部门的事,出版社只要在政治上把好关,严格按上级管理部门确定的专业分工范围出书,这个问题就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出版社专业分工的界限,正在逐步地被打破。这是因为,对于实际上已经作为特种企业运作的出版社来说,旧有“专业分工”的限制,已使它们在经济上所处的实际地位极不平衡。从整体上来划分,如果说一般情况下教育社和少儿社属于“第一世界”,文艺社和综合社属于“第二世界”,那么古籍社则属于“第三世界”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许多古籍出版社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它们既不能不咬着牙出版一些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方面的书,以延续古籍社的“特色”,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又不得…  相似文献   

15.
宋俊果  刘军 《出版广角》2021,(14):57-59
文章在正确认识"社会效益"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深入理解"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专业分工有利于出版社健康发展、向社会提供优秀产品的结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探索实践表明,坚守专业分工,形成专业特色,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服务和农业高等教育服务更好地结合,有利于出版社真正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出版定位:关于发展的话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也谈出版定位,但那时候出版定位概念的内涵比较单纯:分工就是定位。怎样定位是上级管理部门的事,出版社只要在政治上把好关,严格按上级管理部门确定的专业分工范围出书,这个问题就算基本解决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变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出版格局已经或正在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除了准确把握选题思路以外,我认为,制约重点书出版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出书范围与出版规模的制约笔者认为,几十年来在纯计划经济下所进行的专业分工对我国出版社的个体发展水平造成了大的限制,而个体发展水平又直接影响到重点图书的出版;影响到中国的图书走向国际图书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出版业的专业分工是非常严格的,中央级出版社与地方出版社如楼上楼下,中央级出版社之间如左右邻居,各自端各自的饭碗,不存在竞争,秩序井然,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的专业分工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出版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独具中国特色的出版专业分工,在管理过程中时而强制约束时而淡出放任,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我国出版专业分工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选择过程。剖析当今出版分工现状,专业化依然是一条可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徐华 《军事记者》2012,(4):50-51
隶属于解放军报社的长城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5月,是全军20多家出版社中唯一以出版摄影美术书法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多年来,这家出版社遵循新闻出版总署的指示精神,严格专业分工,依靠主办单位的丰富资源,发挥专业优势,走精品发展之路,弘扬社会主旋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