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偏振光谱强度调制(PSIM)是一种获取偏振光谱信息的新技术,测量数据处理是PSIM偏振光谱仪的关键模块之一。利用IDL程序设计语言,完成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数据处理算法的集成设计。从PSIM技术原理出发,进行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数据处理算法的数学推导,确立PSIM偏振光谱仪数据处理算法流程,编程实现了从光谱仪测量数据文件读入到待测光Stokes矢量元素谱及偏振度谱输出的完整过程,完成了PSIM偏振光谱仪数据处理算法的可视化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典型待测光源测量实验数据处理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算法可行性和软件设计的正确性。同时,程序功能的可视化设计也使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数据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根据菲涅耳公式,讨论了线偏振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时,反射光的偏振态与入射角、折射率、入射线偏振光矢量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偏振信息的有效获取是实现偏振光导航的重要前提。仿照沙蚁复眼的偏振敏感视觉神经结构设计了一款三通道式仿生偏振光传感器,该传感器以ARM微处理器为处理核心,每个天空偏振光感知通道包含两个覆盖极化方向垂直偏振片的光电二极管与对数放大器,设计的偏振光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实时性好且成本较低的优点,并设计了传感器稳定性与采集精度检测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到的偏振角误差在±3.9°之内,平均误差为1.53°。该仿生偏振光传感器能实现偏振信息的有效检测、实时采集与存储,且具备稳定的采集能力,并在最后分析了传感器的误差产生原因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光学教程中一道例题为例,对光学教学中的偏振态和光强做了分析,发现该教程中关于偏振光强的计算结论有不妥之处。针对该教程中的分析过程提出了不同看法,分析了部分偏振光经过偏振片后透射光强的变化。得到了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任意位置时透射光强的表达式,补充了教材对部分偏振光是自然光和线偏光之和的分析过程的不足。并求得了最大光强、最小光强和偏振度.  相似文献   

5.
用菲涅耳公式讨论介质界面反射与折射对光的偏振态的影响,引入光线坐标系,详细分析了单色线偏振光经界面反射后光的方位角的改变规律及全反射后的偏振态;简述了部分偏振光、椭圆(圆)偏振光经界面反射后偏振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定量研究了扭曲相列相液晶的偏振及电光性质。垂直入射的线偏振光经过不加电场的扭曲向列相液晶后,出射光的偏振平面转过90°只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近似。实验证明,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利用琼斯矩阵和琼斯向量分析扭曲向列相液晶的偏振性质,并给出数学解,根据理论模型可以求得不同条件下出射光的偏振态,实验中采用测量不同偏振态的线偏振光所对应的透射率的方法验证理论模型,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经过加电场扭曲向列相液晶器件后,出射光仍是椭圆偏振光,并测量了出射光的偏振态与电场的变化关系,与液晶电光效应曲线趋势一致。利用扭曲向列相液晶的琼斯矩阵模型可以定量求出不同条件下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光学器件后的偏振态。  相似文献   

7.
偏振模色散(PMD)矢量叠加方法是分析高阶PMD效应非常有力的简捷工具,利用它研究高阶PMD效应对系统性能影响及补偿方面相当方便.着重在斯托克斯(Stokes)空间来研究偏振模色散(PMD)矢量叠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理论的科研成果,设计亚波长金属矩形孔阵列结构的偏振片,在微波段实现了偏振过滤和偏振旋转效应。利用单层金属矩形孔阵列的偏振片验证偏振过滤效应和马吕斯定律;利用双层金属矩形孔阵列的偏振片实现15°、30°、45°、60°、75°和90°的偏振旋转。该实验既可以弥补理工科相关课程中偏振实验的缺乏,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激光混沌偏振产生及其偏振同步思想方法,用偏振器控制产生混沌激光偏振到任意方向,用克尔盒调制控制产生混沌激光旋传偏振态,用四分之一波片进一步控制分解产生新的混沌激光偏振态.调制控制双环掺铒光纤发射系统一路上的克尔盒使输出混沌激光分别产生左旋和右旋圆偏振态,并可动态控制产生混沌圆偏振光;设置接收系统四分之一波片进一步使混沌圆偏振激光控制变化为水平和垂直线偏振态,另一路偏振控制器控制产生水平和垂直偏振光,驱动二个接收子系统且实现和发射系统分别在水平和垂直偏振态上的混沌同步.  相似文献   

10.
偏振特性是光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光的三类偏振态及其偏振度,指出依据电矢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来定义偏振度时的缺陷,明确偏振的物理本质,即是光场中的振动取向有确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光的偏振态从Stokes矢量,Muller矩阵的配合,Jones矢量,Jones矩阵的配合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通过实例看到这种“配合”,方法的巧妙,计算的方便,结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了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的统计特性与偏振相关损耗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模拟器的偏振相关损耗比较小时,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的群时延差的统计分布几乎不偏离迈克斯韦分布,但是两个主偏振态已不再垂直;随着偏振相关损耗的增大,两个主偏振态夹角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大.偏振相关损耗对模拟器两个主偏振态夹角分布的影响比对其群时延差的统计分布的影响来得严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菲涅耳公式讨论了在内反射条件下,等振幅TE和TM线偏振光以不同入射角入射时反射光偏振状态,发现在入射角满足0≤i1≤ic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其振动方向随入射角增加变化;当ic<i1<90°时,反射光为左旋椭圆偏振光;当i1=90°时,反射光又蜕变为线偏振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偏振光的琼斯矢量表达式和偏振器件的琼斯矩阵表示法,对偏振干涉测量系统中偏振态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计算,为光热干涉测量实验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测量的干涉信号进行了调试,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李萨如圆,验证了之前的理论推导及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Jones矩阵研究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偏振态的变化,主要计算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偏振态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波片快(慢)轴一致时,出射光仍为线偏振光;偏振方向与波片快(慢)轴成π/4角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偏振方向与波片快(慢)轴成任意角时,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而入射椭圆偏振光的椭圆主轴与波片快(慢)轴一致时,出射光为线偏振光;椭圆主轴与波片快(慢)轴成任意角时,仍为椭圆偏振光;若入射光为圆偏振光,则出射光为线偏振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类型的保偏光纤其保偏特性各不同,设计了一套测量偏振光经光纤传输后其偏振状态的实验装置,对普通单模光纤,领结型、椭圆型保偏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3种光纤输出光功率和偏振角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保偏光纤的消光比,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光纤偏振保持能力的因素。由于保偏光纤具有模式双折射,使输入光所携带的信息保持不变,这种特性拓展了光纤器件的应用领域,为高质量的光纤通信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由4个纳米棒组成的类似矩形的四聚体结构,该结构可通过偏振角的变化实现对光开关的控制.利用有限元法对偏振角为0°和90°时的透射光谱、电场及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四聚体结构的透射光谱对偏振角的变化相当敏感,一旦偏振角发生90°的变化即可实现该结构对光开关的控制,且开关比高达27.81 dB....  相似文献   

18.
针对偏振式立体投影系统,对其主要性能参数——不一致性(图像错位、相对旋转)和系统串扰(偏振眼镜、投影仪内部光路以及金属屏幕三部分引起)进行了详细阐述与研究.通过计算机平台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立体投影质量的影响,为偏振式立体投影系统结构优化及装配提供了定量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紫外-可见光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加入偏振器制作成偏振光干涉装置,开发研究了一种新测量方法,用来间接测量旋光率和双折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高,方便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光的偏振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光的偏振现象,由此也造成了学生难以理解光的偏振概念、特点以及光的横波特性。传统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常常采用讲解配合图片演示的方式教学,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MATLAB仿真光的波动性传播动态效果,呈现光路的波动性传播过程,结合Esp32和光强传感器进一步辅助学生探究透过两张偏振片的光强大小与偏振片透振方向夹角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偏振光的产生机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