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产业同构规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莞惠产业同构的问题在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中较为严重.区域空间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深莞惠强化合作、规避同构.因此,一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深化产业间分工;二要培育地区竞争优势,深化产业内分工;三要明晰城市功能定位,深化产品内分工;四要利用发展阶段差异,加强产业转移合作.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正如火如荼, 而深圳、惠州、东莞三地经济合作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促进深惠莞三地区域经济合作, 打造珠三角东部经济圈的条件早已成熟, 势在必行。因此, 应尽快促使深惠莞三地合作, 从优势互补行业入手, 坚持以人为本, 实行可持续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表现,产品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既得益于对比较优势的追求与利用,也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本文首先对产品内分工的概念作了简单界定;然后从技术进步、比较优势和交易成本三个方面考察了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动因,比较优势是产品内国际分工产生的基础,规模经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分工方式;最后以中国的加工贸易为例,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与贸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惠州经济发展面临进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第二梯队的巨大挑战,如何突破单一石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保持惠州经济持久的高速发展,建设环大亚湾新区理论构想应运而生,并形成了规划。但是还存在行政体制壁垒、产业功能单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深莞惠经济合作不明显等现实问题,因此应通过成立环大亚湾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机制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粤港澳合作、建设惠州海洋经济强市等措施来实现环大亚湾新区规划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诸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低等问题。要采取措施如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科学策略以形成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等。努力推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河南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6.
《辽宁教育研究》2014,(6):F0003-F0003
正随着产业的全球化分工日益深化和细化,产业集群竟争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辽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与产业经济发展变化高度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迅速作出适应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的“三农”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难中之难,欠发达地区必须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化对比较优势的认识,用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思路,扶持大企业、大产业,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在市场分工中受益,拉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随着台商投资的增加,两岸之间已开始形成互补型的产业协作体系。而要实现两岸产业合作与分工的优势互补,关键是要发挥两岸产业现有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层次合作,发展多类型产业。为此,必须坚持结构升级、平等互惠和优化配置原则,以利于促进两岸的产业合作与分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下,产业集群区域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分工演进与合作竞争关系变革深化了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在知识外溢效应、需求拉动机制、信任机制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集群升级推动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集群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强新兴技术和分工网络研究,动态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精准育人;大力发展产学合作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从而拓宽产业集群区域中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互动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地域相近、资源禀赋和产业同构等现象是制约其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带来区域利益的增进,经济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互动与合作。而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等原因导致了彼此间的合作障碍。构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互动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对实现三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3+5”城市群综合实力在湖南省域范围内处于绝对优势,肩负着启动湖南发展的重任。然而,“3+5”城市群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中心域市竞争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唯有对症下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为推动力,提升竞争力、改善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才能使“3+5”城市群真正成为撬动湖南崛起的杠杆。  相似文献   

12.
因市场驱动力不足的先天性缺陷,海西制造业内部分工协作程度不高,严重制约海西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对重大机遇和自身发展状况,海西制造业应以产业集群为牵引力,以地区发展不平衡为分工布局依据,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趋势,延伸产业链的区际分布,培育地区之间的产业链分工需求,倚靠源自分工的市场驱动力以加速形成由海西核心城市带动其他城市的阶梯状分工布局。在海西制造业分工布局调整优化过程中,泉州制造业必须根据传统产业先发优势和新兴产业后发劣势,在升级路径的区域选择上要立足海西面向全球,探索泉州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这是打造"新泉州模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黄石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确定后,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黄石市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发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经济,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在对黄石市的产业集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战略转型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产业对接成为必然。娄底,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以产业对接为重点而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后发赶超”的必然趋势。娄底具有产业对接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又有产业对接的历史基础,可以科学地完成产业对接。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为娄底与长株潭产业对接提供了创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针对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区域政策导向.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盛果与中心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运用宴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经济体量和城市特色,通过对合肥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潜在条件与增长潜力的研究,得出结论:合吧应优化空间布局,善用自身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全力建设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宁市面临重大机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南宁市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经贸优势进一步凸显。南宁市要主动应对,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选取具有比较优势和带动力、易于操作的贸易投资、农业、物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合作商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健全合作机制;以优势特色项目为中心,充实合作内容;以提供政策支持为保障,优化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源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资源的资源属性,例如潜隐性、可变性和持久性、系统性、传承性。文化旅游开发也有别于观光旅游,有明显的阶段性,即依托阶段、补偿阶段、品牌阶段。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要跳过某些开发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遵循特色驱动原则、优势主导原则、区域统筹原则、产品差异性原则、产业联动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切实发挥高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河北大学发挥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积极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林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36-38,29
城市圈的发展对于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圈堪称区域经济的“领头羊”。东北地区具有发展城市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建立和发展东北城市圈不仅可以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经济过程,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和承接产业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该做大做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和谐发展。郴州的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选准产业、优化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