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的家庭中,有父亲也有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是父母共同合作。但是生活的事实经常是父亲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教育者角色,放弃了做父亲的乐趣,成为一个“工作人”。本栏目旨在呼吁父亲参与家教,让父亲成为真正的父亲。主持人/刘秀英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尤其困难。孩子们面对的是占多数的成年人,而父母所有的愿望和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于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表现出的失败他们都极其敏感。这些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成长得完美,使父母高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功的过分依赖可能使孩子不容易独立于父母…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我们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在开展家园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我却发现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并不一致。虽然他们已开始重视幼儿期的教育,家园配合中有了主动配合的愿望,但真正参与教育的人群中多以母亲为主,父亲参与较少。怎样才能促使父母特别是父亲共同参与家园间的教育呢?我留心观察,并与家长沟通,渐渐找到了原因。原来有的孩子父亲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也不知怎样交流。而有的孩子父亲  相似文献   

3.
任何冲突都涉及双方,缺一方就冲突不起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与孩子一边吃饭一边争论,或者父亲在饭桌上教训孩子,或者孩子边吃饭,边顶撞父母,饭也吃不好。于是越来越不冷静,冲突后,父亲生了一肚子的气,还是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兰尼,晚餐好了,进来吃饭吧。”妈妈对在院子里玩的6岁的兰尼喊着。“好的,一会儿就来。”爸爸和妈妈在桌旁坐下来,等了一会儿,见兰尼还没有来就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是,有多少爸爸,没有让孩子明确地感知到你深深地爱着他?每个周末,我都会给老家的父母打一个电话。如果接电话的是父亲,一般说不过3句话,父亲就把电话交给我的母亲。除了简单的问候,我与父亲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回老家时,如果跟父亲俩人待在一起,我们经常相对无言,默默地坐着。我和父亲不习惯交流,好  相似文献   

5.
重聚     
始终认为,为人父、为人母是上苍赐给芸芸众生的一项神圣使命。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对爱护他们的父母和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家庭。可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父母分开了,完整的家庭对于无辜的孩子来说成了一种遥远而美丽的幻影,一道伤痕就这样不可避免地留了下来。本文是美国当代风俗小说家约翰·契弗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并没有直接描写父母离异的孩子内心的痛苦情绪,而选择父子分别三年后再相见的场景作为叙述对象。在这场短暂、仓促的重聚中,父亲对周围的人骂声连连,却对孩子流露出浓浓的温情和爱意。这如山的父爱是含蓄的,甚至含蓄到难以捉摸,但这也成为残留在孩子心中对父亲的最后记忆……——Eva  相似文献   

6.
随着离婚率逐年上升 ,许多完整的家庭解体 ,许多幼儿要面对父母的选择 ,要失去一方的关爱。我园中班有一名幼儿叫席×× ,其父母离婚后 ,他判给父亲 ,他的父亲不准他跟母亲来往 ,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被母亲悄悄地接走 ,第二个星期一下午到幼儿园接幼儿时 ,父母都没有来接 ,本班老师打电话通知他父亲 ,他的父亲来接孩子时 ,得知孩子感冒了 ,非常生气 ,对老师 :“我不接他 ,你们老师叫他妈妈来接。”甩手就准备离开 ,席××看见父亲来接时 ,边哭边喊 :“不跟他走 ,我要妈妈。”最后 ,在老师的劝说下 ,这名幼儿哭着被他父亲抱走了。看到这一幕 ,…  相似文献   

7.
杨连 《宁夏教育》2009,(7):151-152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持久的教育场所,父母具有爱护孩子的天性与职责。”然而如何教育、如何爱护却大有文章。大有讲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要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是很疼爱孩子的,但疼爱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往往是深沉严格,母亲往往是温柔细腻。无论父母心里有多疼爱孩子,都不要不加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情商教育,已成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提出了这样的内容:情商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多大影响?严格地说,情商不会影响智商,但是情商可以促进智商的开发。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洋洋,不喜欢午睡,而且他也不让其他小朋友睡,不管老师怎么说他就是不听,用吃的和玩的哄也都不行,跟父母沟通后,第二天还是如此。这让老师十分头疼。老师向园长汇报后,园长询问了孩子的父母:孩子在别的幼儿园是不是也不午睡?是不是他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呢?如果之前午睡,只是现在不午睡,那么,孩子可能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9.
抚育孩子其实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因为没有抚养孩子的说明书。即使有某种教育方案,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时父母会沮丧地把双手插进发间,不知所措。事实上我们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自然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一些基本的美国价值观念。对美国人而言,父母抚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从幼年开始,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的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爱     
大多数的家庭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母亲,父亲只是个养家糊口者,只是在教训孩子时,才会想到利用父亲的权威和力量。事实上,父亲能教给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如勇敢、果断、理智、责任感等。当然不是说母亲不具备这些品质,而是说这些品质更多地见之于男性。所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必得由父母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万卡 《家教指南》2009,(9):27-28
当今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日益成为所有父母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就连那些政界要人们也不例外,毕竟,他们除了是政治家之外,同时也是父亲。孩子需要这样的父亲:自信、有属于自己的环境、能成为精神成长的楷模、生活健康。中国有句老话,虎父无犬子,模范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充满竞争和机遇的21世纪里,身为国家首脑的爸爸们各出妙法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有一个麻烦,它是一次性给了你一个孩子,甚至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唯一的孩子在不知觉中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机会的唯一促使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教育重视的同时也极易陷入过度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的美国,家庭中父母都在孩子身旁的情况正日益减少。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父亲不住在家中,而孩子们与父亲交往的增加,也会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并且较少发生行为方面的问题。据该研究小组的布莱克博士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的影响可以使孩子们较少发生各种问题。”布莱克和她的同事对175名三岁的黑人美国儿童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大多数都靠领取社会救济为生,其中有73%的这些孩子的母亲说,孩子的亲生父亲至少一个月来看一次孩子。研究人员还观察了孩子与他们的亲生父亲一起玩闹嬉笑…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案例一:微微(化名),女,23岁,家住东北农村,父母离异。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出生9个月时父母离异,母亲回到娘家以后音信全无,再没有见过母亲。父亲整日不务正业,欺骗亲里,靠酒精来麻痹自己,离婚后又再婚3次,居无定所,在家没有对其尽过抚养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微微的第一任教师却是爷爷奶奶。学说话、走路都是爷爷、奶奶教的。由于是隔代人,爷爷、奶奶在思想观念上、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出入。教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方法也很老套,所以她在幼儿时期就缺少父母无微不至、亲近的关怀。两三岁的小孩子哭…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两面性,他们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老师在场和老师不在场时的表现都不一样。而小学生的两面性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往往又是分离的,好比两个世界,这样便给父母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教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家长应该粗知一些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当前因为有的家长对家教知识了解甚少,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出现很多误区,“娇惯放纵”就是误区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除了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之外,还有一个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问题,方法得当则成效有加,方法失当则适得其反。简单粗暴是父亲教子最常见的方法,这无疑是错误的,然而娇惯放纵更是父过难辞。父亲疼爱孩子是天性,是常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给予适当的关心照顾,甚至创造较为优越的条件,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爱护孩子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18.
朱雪琴 《教师》2014,(28):19-20
正每个孩子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其心理成长都有一定轨迹。由于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在万般宠爱的同时,也往往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在学业成绩方面,期望过高,因而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也应从家庭起步。对于家长而言,身教往往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甚至会成为孩子身上的烙印。因而,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孩子的方式,一不留神,就会给孩子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一些父母“毫不留情”地当着老师或同伴的面数落孩子:“你这个人就是脑子不转弯,没有人家聪明……”还有一些父母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图行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的地方,对幼儿发展,个性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父母是幼儿最亲的人,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都有父母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父母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教育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角色呢?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角色(1)英雄。在许多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是英雄,都很崇拜。家长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孩子一言一行都要进行模仿。(2)"坏人"。有的孩子对爸爸感觉不冷不热,没感情。传统观念中,爸爸一直是"严父"的角色,家里对宝宝批评、惩罚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