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2.
文明的曙光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印度文明挨着恒河,埃及文明靠尼罗河,巴比伦文明更是紧靠"两河"。整个大海盗时代的种子就孕育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强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与此同时,世界文明的另外的三个起源地: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在大江大河流域建立了古代文明。而这些文明都以古代的农耕生产和农耕文明为基础,也就是说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以农业生产立国。因此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教材中突出了农耕文明教学这条主线,因此,如何把握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地位是古代史教学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袁东 《中国教师》2010,(21):44-48
<正>古代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史称这块两河之间的历史环境和区域为美索不达米亚。随着近代以来两河流域的众多考古发现,以及19世纪中叶后对苏美尔文献和阿卡德文献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课本上的《亚非奴隶制国家》,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巴比伦)、印度和波斯等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差异,这些地区走在西方的前面,最早进入了阶级社会,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并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讲述这一章应着重指出:第一,亚非奴隶制国家形成的途径、特点,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有所认识。第二,各个国家的具体特点,使学生从这些特点中,深入了解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征。第三,古代亚非国家的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亚非的古老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一、亚非奴隶制国字形成的途径、特点这几个古代亚非国家,都代表…  相似文献   

6.
正提及埃及文明特性,我们通常想到的词语就是"保守"和"孤立"。这是因为,纵观古代埃及30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除了新王国强盛时期,其疆域有所扩展外,通常情况下,埃及的疆域都基本保持相对封闭的状况:东部和西部广布沙漠,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西亚毗邻,北临地中海,南部则以尼罗河第一瀑布与努比亚分割开来。只有三角洲西北部地区的一个狭长地带与西奈半岛在陆路上接壤,但埃及还是不遗余力地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军事防御工事,以抵御和防备亚洲人的入侵和移民。  相似文献   

7.
一部世界文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学术界比较公认的人类“原生文化”发祥地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也有人称作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拉斯河、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就是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影响了世界文化的进程。发源于尼罗河北部的埃及文化,由于和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化相距不远,约在一千公里左右,又没有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相互交流相对比较频繁。大量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埃及和两河流域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技术乃至天文、历法、语言文字、算术、服饰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古代西亚常被视为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但课堂讲授中以专题板块为主的教学体例让学生们在主观上对古代西亚的历史产生了割裂感。因此,文明交往的视角应该被引入古代西亚史的教学理念中。基于文明交往理论,楔形文字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文明发展轨迹和特点,其内部诸文明也相互交往。这种区域整体性视角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古代西亚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品拜物教、消费异化和世界体系的对抗性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发展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历史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议桐柏县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理念的重要体现.据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桐柏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在桐柏县也得到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河流域的黑龙江流域文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介绍黑龙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粗线条地勾勒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脚步,旨在告诉人们: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也属于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河文明的诞生》宏观地介绍了麦作文明与稻作文明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区别,从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角度上分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埃及文明、黄河文明和绳纹文明诞生的原因。提出古代文明多元起源说,并利用此学说阐明了长江文明的存在,宣告了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有不少重要的成就,它构成了古代印度文化的一个基础。它与古代世界其他文明地区,特别是西南亚的两河流域和伊朗的文化很早就有了交往,后者对它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影响。至今,这一文化给印度社会在宗教、习俗、服饰等方面都留下了痕迹。因此,对这一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古代印度文化的渊源及其与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的印度次大陆的人民,有利于促进我国和南亚各国人民友好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印度河流域文化遗址曾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汉穆拉比法典》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部法典是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的,因法典刻于玄武岩石柱上,又被称为“石柱法”。随着古巴比伦的衰亡以及后来两河流域文明的终结,这座石柱法典也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人类历史上,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文明的呈现方式也千姿百态。就中国而言,负陆面海的地理特征不仅孕育了深厚的陆地文明,而且也锻造了辉煌的海洋文明。远古先民在走向海洋的征程中不仅促进了航海工具日益革新,而且推动了沿岸港口和海洋经济的勃兴,并为我国古代海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大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起源于大自然。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在于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经济体第二大国。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育文明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生育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育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加强生育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生育观念文明建设、生育制度文明建设和生育管理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同样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先祖、西方文明的源头,如同两颗种子在底幼两河与尼罗河的孕育和眷顾下茁壮成长。在地理位置、地貌形态与发源时间上交割如此频繁且有许多碰撞与交融的两种文明,其经济、宗教、文化、法规甚至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笔者从两种文明的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分析两种文明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边疆历史的研究对处理和解决边疆问题,融洽跨境的国家关系与民族文化,进而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天的行政区划并非适用于古代政权的疆域,更是无法限定古代民族的脚步和框定历史文明的分布范畴。以流域文明为视野的边疆史研究,更有利于客观地解释不同国家所拥有的共同的历史与文化,使我们各自不同的历史认知在流域的空间内得以逐渐走向历史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埃及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和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有非常突出的古代建筑文明中的重要象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它被人们称为世界最著名的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和睿智,其中有许多令人琢磨不透的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