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鉴赏     
一、高考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2(XX)年新修订的《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总要求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分项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1999年相比,要求上有两点变化不能忽略:一是鉴赏方面增加了“形象”,二是增加了“评价思想内容”(要求比1999年高)。因为“文学”和“诗歌”逻辑上为属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看成是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二、“鉴赏诗歌”的要领: 笼统地看,审美鉴赏所获得的是审美总体效应。但实际上,主体对客体(作品)进行鉴…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难点。《考试大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中,考生如能理清古典诗歌的五大关系,定能突破古典诗歌的鉴赏。  相似文献   

3.
西汉董仲舒说“《诗》无达诂”(《春秋繁露·精华》),原是指《涛经》没有肯定确切的解诂。到如今,这个成语已经广泛适用于整个诗歌鉴赏领域。诗歌鉴赏的确是一项广大而精微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正确而全面地把握。中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尚在入门阶段。固然应该重视的个体的独特感悟,同时更应该力求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我们试将中学...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的开卷《致同学》一文中就说到“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对诗歌的鉴赏,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个别字词的赏析,而更应该把触角伸向更为深远宽广的审美世界中去,把我们的学生引向诗歌所营造的美的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每年高考必考,它由原来的客观判断题改为主观问答题,赋分有所增加。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部分,全部出自古代诗歌。《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鉴赏古代诗歌主要是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本文仅就诗歌形象略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每年高考必考,它由原来的客观判断题改为主观问答题,赋分有所增加。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部分,全部出自古代诗歌。《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鉴赏古代诗歌主要是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本文仅就诗歌形象略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纳入高考试题,始于1993年,隶属“文学鉴赏”的考查。关于古典诗歌的考查点,2003年《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两点要求:1.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是就诗歌的“意象”而言,就是要分析、判断“物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目的在于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黄助昌在《语文建设》2107年第2期发表的《诗歌教学:“新批评”与“知人论世”有机兼容》一文进行商榷、探讨,进一步准确认识“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知人论世”的历史源流及其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价值,提出“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中灵活、适时、自主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现行高中必修教材中有限的几篇谈诗歌鉴赏艺术的文章之一,相比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和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它侧重于诗歌中意象称谓的求证,也侧重于对诗歌中意象的感悟、体悟,审美性很强,同时特别涉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诗歌理论性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一篇教学张力很大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到深入的字底体悟,从孤立而零散的意象理解到诗歌的意境感受,从诗歌内容的认知层面去窥探诗歌鉴赏的审美层面,帮助学生学习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共有15道诗歌鉴赏试题。研究这些试题的命题角度和设计技巧,对于我们日常的诗歌教学及备战高考,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这些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角度有哪些呢?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这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对诗歌中的某一或几个关键字或词进行赏析。如全国卷(乙卷)要求对宋祁的《木兰花》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进行分析,看其写得好不好。浙江卷要求分析李白的《菩萨蛮》中“玉阶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比重。但是一些同学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还未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下面,笔者试从诗歌的关键词句、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方面来谈谈突破诗歌鉴赏堡垒的方法。一、从诗歌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诗歌鉴赏我们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老师都会讲到理解这首诗要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入手,这一句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突破口。同样,在鉴赏别的诗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出这样的词句,有些诗歌的标题本身就为我们…  相似文献   

12.
[复习指导] 2002年的《考试说明》,已将原来的“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合并为“古代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已从原来的第一卷移至第二卷第四大题中考查,考查形式也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主观题。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  相似文献   

13.
招数之一:谙熟名词术语。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鉴赏诗歌会涉及一些专门术语,鉴赏者必须深知其内涵,以免解答鉴赏题时陷入混沌的迷障。像2004年高考答不出《秋思》中“细节”的,大都对“细节”的内涵不甚了解。招数之二:善抓“题眼”、“诗眼”。一篇诗文标题中能揭示题旨的字眼就是“题眼”,一首诗中能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是“诗眼”。“题眼”、“诗眼”是诗歌的一扇窗,鉴赏古诗时若能抓住“题眼”或“诗眼”,往往就会拨开迷障,眼前豁然一亮。招数之三:知晓惯用意象。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  相似文献   

14.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江苏考试大纲》中“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属于D级别。江苏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有很多同学在表达技巧鉴赏类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诗歌是读懂了意思也明白了.但是答题却总得不到什么分数。  相似文献   

15.
《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比如江苏2008年诗歌鉴赏题阅卷情况如下:分值8分,实际得分2.2分,得分率27.5%。这一得分是整套试卷各类题型中(不计附加题)最低的,因此,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已成为每年必考的题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成为鉴赏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寻找突破口。一、读标题、注释题目是诗的眼睛。大多数古代诗歌的标题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就抓住了诗的感情脉络。如马戴的《落日怅望》,全涛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怅望”来选取景物,“孤云”、“归鸟”、“微阳”、“秋  相似文献   

17.
对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诵读法”,“品读法”,“美读法”,“改写法”等,都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值得借鉴。但我认为,在教学中除了词句的掌握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对诗歌思想内容及其所营造的意境、诗的风格特点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一、在联想中鉴赏古诗鉴赏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关键步骤,也是体会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一环。而联想,恰恰是进行鉴赏的最重要的思维活动之一。朱光潜在《美感与联想》中说:“在关照自然和艺术时,我们最容易起联想,例如红是火和血的颜色,所以看到红令人觉得温暖,感到热情;青是田园草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古典诗歌的考查点 ,2 0 0 3年《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两点要求 :1.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 ,主要是就诗歌的“意象”而言 ,就是要分析、判断“物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 ,主要目的在于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 ,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的特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就是要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品味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什么内容 ,达到了什么效果。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就是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鉴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审美活动。对诗歌的鉴赏虽然没有“秘诀”可言,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拟结合今年的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略举一二言之。第一,鉴赏诗歌应从感受形象出发。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离开了形象,便无所谓文艺;离开了对形象的感受,便谈不上对艺术的鉴赏。对绘画作品,我们是通过感受它的形象进而领悟它的内蕴;对音乐作品,我们是通过感受它的节奏和旋律进而领会它的情感。诗歌也是形象感特别强烈的艺术形式之一,鉴赏诗歌也必须首先从感受形象入手。赵师秀的《约客》一诗,既有自然形象——雨、青草、池塘、蛙;又有人物形象——待客不至  相似文献   

20.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之一。这一考点中,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鉴赏是高考试题经常采用的命题形式,仅在2008年17套高考试卷中就出现10次之多。因此,这一考点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考点解析《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总体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