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探索,即以专创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突出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以案例展开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将创新创业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由此才能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立足于该相融合的紧迫性及重要节点,将创新创业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合的途径加以探讨,即: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引入创新创业元素、课程教学目标要涉猎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的培育、课程内容的优化要立足与专业课程的相结合、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要呈现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构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南京理工大学结合工科专业的特色,在建设了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各类创新创业课程,与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系统化的融合,基础通识研讨类课程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线,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着力引导学生逐步在所学专业的学术研究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靓 《知识窗》2022,(12):84-86
近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开始向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迈进,但其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切入,以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跨专业创新创业仿真实训课程为例,探寻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大有可为,探索新时代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要遵循原则,通过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体系重构,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职业发展“四位一体”。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应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应坚持五育并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创业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一些高校开始研究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创业课程,以期全校性的创业教育项目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文章总结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三大历程,探讨了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的基础,对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7.
牟霜 《科教文汇》2024,(5):18-22
该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理论等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关系,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调研与分析,提出了多维主体协同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工程,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简称"双创")能力.为了满足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建设需要的"双创"型人才,结合桂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参与电力电子技术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 实际情况,文章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三个方面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12)
以邵阳学院资产评估专业择心资产评估服务中心项目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做法与经验,也对促进地方院校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专业教学师资与创业教育师资相融合、专业教育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相融合、专业教育方式与创业教育方式相融合、专业实习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分析民办高校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现状和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提出提升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赵志科  吴才章  王莉 《科技风》2023,(1):139-141
探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一体化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实践实训类课程,通过毕业设计延续创新创业项目成果,从灌输工程认证理念、创新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实施管理、丰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切实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综合大学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嵌入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于促进高等工科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建立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探索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方面简要阐述了融合OBE理念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有力补充,通过分析扬州市职业大学科技产业综合体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作用,包括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优化、完善了产学研融合机制、对学生评价手段多元化,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积极推行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个院校的教学工作都朝着创新创业方向进行优化研究。尤其是职业类院校,其培养目标就是面向社会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具备相应的能力,相关职业院校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以高职院校机电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创业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各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创业基础课程的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以及后续创业教育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将创新创业竞赛融入创业基础课程全过程,让学生结合学校实地情况筛选出实际项目,并以此为载体,与教师共同完成创业基础课程的实施,既加深了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实践应用能力。"以赛代学"模式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后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赖越菲 《科技风》2022,(8):108-110
创业基础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系统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思维和创造力自信,增强创业能力,提升其在不确定情境下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数以万计的创业型学习者和学习型创业者.传...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就目前而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并不相融,课程改革是促进二者相融的主要途径。结合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理论及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提出创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师资培养及课程教学形式等改革策略,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高职创业课程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效融入到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专业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学习全面发展,推动高校教育稳定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出大量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高校要积极构建计算机应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工作,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对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培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研究支点,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训练平台-质量评价"四个维度展开研究,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双向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立体化"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训练实践平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闭环"评价,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