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新闻界》2017,(3)
本文以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冲突性议题如何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媒体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框架以及在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媒体公共性及其特点做了详细阐释。文章认为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在社会权力竞技的过程中被逐渐凸显和放大,通过媒体呈现进入公众的话语空间。为了体现媒体的公共性,媒体运用"国家-社会"框架、"公共领域"框架和"社会共识"框架去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但是,在喉舌理念和市场理念的双重压力挤压下,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呈现出"差异性"、"片面性"和"破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发挥了媒介作用,但是因公众在使用社交媒体中过度关注私人话题、过度追求娱乐化等因素也使得社交媒体的公共性减弱。基于社交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社交媒体的公共性问题对于我国民主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媒体事件角度分析网络媒介公共性的实践,发现网络媒介的确更具备公共性潜能,但也不能摆脱社会现实条件的限制,网络媒介的公共性是有限的、局部的、不稳定的,与人们理想中的状态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网络平台的崛起带来互联网的"再中心化".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型媒体是社会连接和资讯传播的枢纽,其运行既遵循商业逻辑,又有公共性的一面.技术、资本、用户是推动平台型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相互关系也制约着围绕平台型媒体的虚拟社区向"数字公共领域"演进.在算法局限、商业竞争、过度娱乐化与极端化内容泛滥的情况下,平...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目前各学科讨论的热门关键词,在新闻传播领域内,新闻媒体的公共性一直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普遍认为,新闻媒体公共性的缺失是世界范围内的危机,但众多论述中却少有阐明何为新闻媒体的公共性.本文从公共性的界定出发,对公共性和媒体公共性进行了理论梳理,并通过对新闻媒体公共性属性的探讨,试图架构出其完整面貌.  相似文献   

6.
公共电视"公共性"实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国家独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念相吻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决定了公共电视"公共性"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处于缺位状态的公共电视同时面临发展的紧迫性。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模式将是我国公共电视发展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三十余年的传媒改革,即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传媒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这一过程,深化了我们关于传媒公共性的认识。传媒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走向公共性。公共性是传媒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逻辑。在社会变迁、政策变迁和媒介变迁的现实背景下,传媒公共性实践就是作为多元主体之一参与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以平等、公平、公正、开放为圭臬,为多元社会中的各利益群体提供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平台,从而"制造社会共识"。这也是传媒和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目标和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远离了公共事件,丧失了基本的理性,甚至在逐步侵蚀着我们还并不完善的公共领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分析了音乐类媒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性缺失、音乐类媒介文本内容的公共性消失以及音乐类媒体公众公共性消失的现状,并就重建音乐类媒体的公共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权力和媒体关系的变动看公共性的转型是研究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新视角.本文对<人民日报>从1949年至2009年间舆论监督报道的典型文本进行了批判性的话语分析,配合叙事学文本分析的方法,发现中国新闻业的"公共性"逐渐由高度集权型公共性向现代型公共性过渡.同时,在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下,国家权力和媒体所进行的协商促使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模式由共产主义模式逐渐向进展中模式转变.虽然党的传统新闻观念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新闻业的话语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国家一传媒关系体制.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体现出人们在现实差距中对理想状态的美好追求和通过不断消除矛盾与障碍,以达到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顺畅。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媒体的独特性质和重要地位决定了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职责,发挥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集意识形态性,公共性和产业性于一身.对新闻媒体"放松管制"或"重新管制"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新闻媒体的这三种功能保持动态平衡,进而保障媒体与环境在相互监督中达至平衡,让政府与媒体在和谐互动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内输入特点以及媒体的政治属性,媒体参与公共决策困境重重.近年来媒体公共话语的兴起、新媒体的推动、参与性社会的形成,使大众媒体在公共事务上逐渐发挥其功能.本文以2009年<南方都市报>垃圾焚烧事件的报道为例,指出当城市公共政策出现公共性偏离时,大众媒体进行公共政策监督与调控的空间与路径,由此探讨社会转型期间如何建构与张扬媒体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媒介技术论及公共性理论的视野出发来呈现当下对于传播的理解中存在的一些被忽略的维度。媒介技术论视野下,传播是理解社会、理解文明、理解现实的根本,传播中介了我们和现实的关系,现实便存在于传播之中;以"公共性"理论视野反观当下主流传播学发现,其遮蔽了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所提到的价值理性,忽略了传播本身作为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仪式,一种认识人类、社会的前提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易蓉 《当代传播》2011,(2):21-23
随着当代全球性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的出现,在专业化和后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如何重建公共性成了热门话题.本文以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创办现代知识分子刊物为例,论述这种举动已不是简单的传播行为,其在对抗恶劣的媒介环境的同时,以"启蒙"和参与民族国家建设的热忱,完成了自身的身份认同,并以独立性的品格诠释着对于"公共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后,我国的传媒踏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事业"与"产业"双重属性的尴尬局面下,传媒业受到了市场权力的侵蚀。本文着重从传媒公共性的"实然"而非"应然"层面审视传媒公共性,透过对近两年国内新闻界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即"21世纪报系案"和"陈永洲事件"的分析发现,作为公共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我国市场化媒体实然公共性缺失较为严重。同时对此提出若干建议,希冀为我国市场化媒体在公共性的实践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舆论,其中的"舆"在中国古代指"车",后来演变为"造车的人"、"抬轿子的人"等,泛指下等人和普通百姓.舆论,也可以理解为普通百姓的看法.在西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1762年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公众"和"意见"两个词结合起来,用来表达人们对社会性及公共性事务的看法.可以看出,舆论是和公众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主理念和市民社会的兴起,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更多机会进入政治公共领域,大众媒体的发展为舆论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媒介,媒体对舆论的干预和领导能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公共理念和现实政策两个层面讨论了媒介公共性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问题。作者首先对"公共领域"、"公共性"和"媒介公共服务"等概念进行批判性地重新审视和评价,以此拓展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丰富内涵和内在矛盾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现实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可能涉及的产权、参与机制、政治理念和社会文化等各种问题,以此提供一种理解媒介公共服务的理论视野与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