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江省城市女性居民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女性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从锻炼频率上分析每周参加3次锻炼的人数比较高;参加锻炼的时间45分钟左右及以上的最多;参加锻炼的地点以社区内空地和公园为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为主;体育消费以服装为最多,而租用体育场馆为最少。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文献调查法和问卷法对新疆大型国有企业职工参加体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中,每周参加3次以上和每周锻炼持续30分钟的人数最多;早晨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的项目对技术和场地的要求较低;体育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企业职工锻炼地点以社区内指定场所和居民文化广场为主,企业职工参加体育的主要动机多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影响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居民健身知识薄弱,天气情况,场馆设施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宁 《体育学刊》2012,(1):31-34
对1996、2001和2007年我国3次群众体育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有职业的与已婚者参加锻炼的增多,无职业的与未婚者减少;每周参加2~3次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上升;"健身走"、"跑步"是主要锻炼的项目,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呈增长趋势;影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性因素所占比例下降,客观方面因素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在前5位的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人际交往、健美减肥和消遣娱乐;锻炼项目以健身走、跑步为主;锻炼场所采取就近方式,在住宅小区体育场所和单位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时段的选择上,中青年以下午3-5点和晚上7-9点为主,老年人主要是早上6-8点;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与同事朋友参加锻炼。  相似文献   

5.
王鹏宇 《冰雪运动》2007,29(6):55-58
为了培养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市7所普通高校1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有关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冬季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锻炼次数偏少;男生参加锻炼的情况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目的明确,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为主,但有两成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男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滑冰、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滑雪、雪地足球、篮球、游泳以及街舞;女生参加最多的是滑冰、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滑雪、排球、游泳、篮球和街舞。大学生主要采取"和同学或朋友一起"这一形式进行锻炼;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气候寒冷和锻炼设施不足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客观原因,而主观上"没有恒心"成为大学生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主要城区具有代表性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市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表现出以中考加分为主的短视现象。虽然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占的比例最高,但多是以满足个人短期的提高体育成绩需要为主;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健身跑为主;锻炼场所主要以学校操场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社区和家里的空地及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锻炼形式主要以结伴锻炼和集体组织形式,以个人行为锻炼的人极少;学生自主参加锻炼的频率较低、锻炼持续的时间和对锻炼时间的选择没有规律性。影响大连市14-17岁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对锻炼内容不感兴趣、受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以及个人运动技能好坏等方面的影响;客观因素有学习压力大,时间不足、场地器材缺乏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了解高校社区居民锻炼动机、锻炼项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特征等,结果表明:高校社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明显多于一般社区;锻炼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获取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的差异性显著;喜爱的体育项目和坚持一年以上的项目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校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缺乏毅力、缺乏体育设施等。建议:建立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提倡社群化管理模式;完善体育设施,提供多方位配套服务,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三次群众体育调查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有所下降,“马鞍状”年龄结构没有改变;经常锻炼者男女比例有所下降,男女比例差值有所缩小;锻炼目的主要集中在“体力活动”、“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城乡经常锻炼人数与文化程度成正比;相对稳定的职业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参加锻炼的时间与强度分别以30 ~60分钟和中等强度为主;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时间和缺少场地设施;群众体育消费处于上升趋势,但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锻炼的城乡与区域差异成为群众体育亟需解决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沈阳市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的自然情况和组织形式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老年人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均高于青年人;锻炼的场所以公共体育场所为主,有一半以上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自我健康评估能力和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足是多数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河南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只有24.3%的人“偶尔或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符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低于16.4%,“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以在公园、街道、广场的空地和社区运动场地、空地等地方参与跑步、散步和健身器械等体育项目为主.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直接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差、缺少运动场地器材和运动知识技能、没有精力和时间、家务活繁重等;间接因素主要为:生活压力大、缺少稳定工作、缺少安全感、社会地位低下等.为了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应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建立居民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弱势群体就业,鼓励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构建浓厚的群众体育文化氛围,强化社区体育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城市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汪玉涛 《体育科技》2014,35(4):121-12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残疾人学历以初中及以下为主;经济条件较差;对体育健身的态度比较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是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体育健身项目以简单易行、容易操作、练习的项目为主;主要健身场所有家里、学校、公园、社区等;经济困难是制约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是居民的文化水平、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与习惯 ,它们对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约着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徐  张龙  么广会  田广 《体育科技》2013,(5):75-78,94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六盘水不同社会阶层成年人体育健身行为进行研究,得出结果:不同阶层的成年人体育健身行为是不同的,健身场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集中在社区公共健身场地、付费健身场所、单位健身场地、学校及家里锻炼场地进行健身活动;体育锻炼频率在每周5次以上、每周3-5次;体育健身形式主要是散步或跑步、乒乓球、羽毛球;体育健身目的主要是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增加社交机会、交流;每月体育健身费用的情况上,主要是在不花钱、50元以下、50-100元;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年人体育健身习惯不同,主要是体育锻炼习惯不清楚占多数,为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六盘水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六盘水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行为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体育健身现状及体育需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闲暇时间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大多数空巢老人的休闲生活被电视、媒体所占有,没有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步行跑步、棋牌、健身路径和健身操,而篮球、网球、排球等运动技术和场地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参与人数较少;部分空巢老人已经能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倾向于集体锻炼;社区成为城市空巢老人首选的体育锻炼场所,体育公共服务购买意识不强;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主要是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以期为老龄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社区体育形式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社区健身场所是普通民众重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它给人们的日常锻炼提供了方便,为社会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设一流的社区体育是社区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社区体育因受到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其发展模式、运行状况独具特色,有其重要的考察意义。文章主要通过对上海体育场所实地调研,叙述和分析了不同层次社区体育场所的现况,以期为我国社区体育建设以及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太原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特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原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和人际交往;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4次和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比例最高;体育锻炼以中小强度为主,大部分人选择清晨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项目以散步和慢跑为主,但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体育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空地和社区体育场所,去收费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独自、社区组织、和家人一起。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太原市城区各级相关部门制定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中青年群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偏低,锻炼以早上非正式体育场所最为集中,以散步、跑步、太极拳等简便易行项目为主。工作太累、没有余暇时间、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成因主要体现在社区体育文化薄弱、经济收入水平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湘西小城镇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三地六镇的居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小城镇的居民的体育人口比例为20.8%,体育参与人群比例为73.28%;居民锻炼项目丰富多彩,锻炼形式以个人为主;居民除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高度关注外,体育意识和对体育的态度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影响湘西小城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小城镇经济水平落后导致公共体育设施的奇缺和组织机构不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