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博  雷锦 《编辑之友》2017,(8):26-3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出版界开始重视自身的数据资产,尤其是用户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但已有的关于出版业数据的研究大都关注于出版源数据,针对出版用户数据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产业用户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从出版业用户数据的构成、特征、获取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合理地利用用户数据,挖掘其潜在价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门别类地阐述大数据技术在大众出版业、教育出版业、学术和专业出版业、新闻传播业以及新型互联网出版业各个出版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出版企业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的特色与侧重点,为出版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升级、重获生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出版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理念的转变,到生产力主观动能的转换,再到生产流程的全面变革,出版单位将面临多维度、深层次的冲击。本文基于大数据对出版业生产理念的影响,从经营思维和经营模式两个角度探析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出版业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及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大数据给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并从出版商角色转变和数字出版向数据化出版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3年,大数据应用全面爆发,出版业作为较小众的行业领域,对于大数据的关注和应用研究似乎并不多,文章将大数据营销与出版业相结合,提出出版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营销以及在应用过程需注意的包括思维方式变革、大数据的保鲜及优质等几个问题,旨在对新形势下的图书行业营销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丹  林放 《出版广角》2015,(10):11-13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正渗透到各行各业,出版业也不例外.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定义,及其对出版业的影响,进而以中国出版集团为例,分析了集团当前数字化转型的的现状,最后结合欧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提出了自己对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鑫 《新闻世界》2014,(11):163-164
当今的出版业已经处于"大出版时代",而随着数据量的急速膨胀和数据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又被称为"大数据时代"。本文着重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出版业的生产、营销、盈利模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出版资源和工具,能够促进出版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营销活动的精准化以及出版流程的高效化,助力"大出版"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刘银娣 《出版科学》2018,26(4):89-92
探讨人工智能应用给出版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包括促进出版大数据向大机遇的转化、提高出版生产效率、促进图书发现.梳理出版业应用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包括读者数据的获取难题、出版规律性的发现和分析难题,以及具备出版经验的智能科学家人才缺乏问题.指出要应对这些挑战,出版业在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数据驱动而非代替人类决策、训练人机交互,还要提高出版人的专业素养,识别出版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为各行业发展赋能.出版行业具有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天然优势,大数据分析影响着出版业从选题策划、作者选择到内容生产,以及最后的推广营销、读者服务等各个环节.文章从大数据助力图书出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出版产品的精品化、出版营销的精准化三方面论述,探讨大数据下图书出版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正逐渐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大数据将革新出版业对信息和知识的搜集、储存和传播方式,对整个出版产业体系的重构起到决定性影响。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业如何应对大数据?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这些都需要出版业界进行前瞻性的深度思考。吴赟在《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与阅读》中,为我们解析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业应深度思考的五个关键命题,指  相似文献   

11.
李志坚 《今传媒》2016,(9):19-20
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互联网+”对出版业的下一步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此,传统出版业经营者既要改变思维方式,突出创新和跨界发展的能力,又要深刻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发行的深刻影响,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两种能力,来增强出版经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业要立足新时代的新要求,谋划新作为。从大文化、大出版的角度,从企业和业务两个层面,重塑角色,转型发展。出版企业着力从读者经营、全媒体经营、品牌经营三方面入手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图书编辑者要向内容资源整合生产经营者转型,努力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新的重要战略性生产资料,将是未来社会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作为数字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无疑将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对出版管理、编务和营销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邱然 《科技与出版》2021,(10):79-83
大数据将推动出版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具有内容创作领航、读者阅读赋权和出版流程再造等优势.通过行业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出版业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讨好读者、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缺乏、大数据杀熟、用户隐私保护堪忧和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不实等问题.因此,要秉承导向为先、人才为本、盈利为基、保护为要、制度为纲的大数据应用策略,全方位推动我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邱然 《科技与出版》2021,(10):79-83
大数据将推动出版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具有内容创作领航、读者阅读赋权和出版流程再造等优势.通过行业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出版业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讨好读者、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缺乏、大数据杀熟、用户隐私保护堪忧和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不实等问题.因此,要秉承导向为先、人才为本、盈利为基、保护为要、制度为纲的大数据应用策略,全方位推动我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何智明 《出版广角》2015,(10):48-49
大数据背景下,以读者为导向的图书出版成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图书出版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图书市场的阅读群体.对思想政治类图书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出版企业更好地把握当前阅读群体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出版读者需要的作品.本文首先对政治类图书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类图书出版发行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大数据出版发行政治类图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思维和技术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出版则在同步感受着大数据的脉搏。2013年大数据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2014年则进入数字出版实用领域,实现了出版商由内容提供商逐渐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数据资源整合和管理、多媒介融合,以及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提供内容聚合服务、实现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精准策划和精准营销等是大数据技术在出版业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切合当下出版业发展方面的大问题.谈教育出版的融合必须先了解整个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而认识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有两个维度或者说是两个角度.第一是出版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包含教育、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电影电视等;第二是出版业与技术的融合,这里技术包括数字网络、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从这两个维度来认识出版业包括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有两个大的方向,本文主要从出版与技术融合的方向来说.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出版视数据为出版资产,以数据统领出版的全过程,强调数据的商业价值.文章从大数据的演进逻辑及出版业的演进路径两方面出发,认为大数据出版是指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升级推进中,通过网络化发展,创新运用、分析、挖掘、预测、分享海量数据,以数据为资产,实现出版资源优化整合和出版流程再造,形成线上线下的整合新型出版模式.其实践运用体现在:运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解决出版的前端问题;通过挖掘大数据,解决出版的中端问题;通过大数据共享,实现出版的跨域关联,解决出版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晓明 《今传媒》2016,(9):171-172
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也逐渐被诸多行业所应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发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认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将走进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出版行业来讲,这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本文将着重分析大数据对出版业的作用及大数据在出版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