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教育券理论的发源地,美国已经初步完成了教育券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有许多学者经常研究教育券对基础教育的作用,却很少有人研究教育券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实施的可能性,其实美国的教育券制度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于是,分析美国的教育券制度以及它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并且论述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建立教育券制度便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券制度,是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选择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梳理、审视与检讨教育券制度运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3.
学券制是世界基础教育最为典型的一种改革模式,该制度旨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公平。本文从剖析学券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入手,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实际情况,对学券制在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财政、经济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信息平台     
制度教育券: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赵宏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撰文说,教育券集教育公平与效率于一身,表现在:(1)教育券制度是政府对私立教育的成本分担和补偿,不仅提升了民办学校的地位,更是给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一个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使得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趋向横向公平;(2)向受教育者发放教育券是让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机会在受教育起点上均等。教育券制度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育财政分配制度,是我国财政史上的一次制度性创新。它重新界定公共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权,摆正了民办教育的位置,从而激发了民间资本参与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其后詹克斯对教育券理论进行了完善,他主张教育券应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而1990年的"密尔沃基家长择校计划"则是美国民众将教育券理论运用到教育实际的率先实践。美国教育券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深入挖掘教育券理论的价值,探讨我国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享有平等义务教育权的可行性,以及用教育券资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生活费的操作策略,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在中国大陆浙江省长兴县开展的“教育券”实验以及其后的“监利变法”等各地的“教育券”实验,都曾经让人们兴奋和充满了期待,认为一场改变中国公共教育资源传统配置方式,进而引起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已经启动。四年过去了,原来预期的变化并没有发生,虽然还经常有关于“教育券”的报道,但传统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依然故我地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教育券”实验在中国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教育券”在中国的前景如何?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国“教育券”实验、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以及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人迫切希望了解的答案。本期专题“教育券的多重视角”组织了4篇文章,试图从不同角度为读者提供分析上述问题的新线索。在这4篇文章中,有3篇是以“教育券”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缩写稿,分别提供了长兴的案例、美国的案例和关于“教育券”与教育公平之间关系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堪称近年来研究“教育券”问题的力作。另一篇是在对全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券”实验区开展最新调研基础上为本专题撰写的专稿,是一篇关于迄今中国大陆“教育券”实践总体情况的一个述评,有助于读者超越“教育券”的具体实验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相信读者在阅读这一组文章后,对中国大陆的“教育券”实践会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育券制度对基础教育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后传入我国,并在浙江长兴、湖北监利得到实行。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长兴和湖北监利教育体制实行教育券制度改革进行考察,提出教育券对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现阶段在我国实施教育券制度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券:高等教育拨款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券制度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以教育券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透过对国外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券制度实施状况的分析,提出基于教育券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券的教育公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作为打破教育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及提高教育公平的教育改革新实践的教育券制度被“舶”来我国,在浙江长兴等地进行了尝试。这引起了学界、当局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教育券对教育公平的意义进行剖析,认为教育券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现实中教育起点公平、制度公平、道德公平;同时,强调当前需要加强针对我国国情的教育券理论研究,以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育券实践。  相似文献   

12.
实名制国家财政券: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可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名制国家财政券是俄罗斯自2002年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的新举措,它引发了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深刻变革.这一新制度与世界上某些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谨慎推行的教育券有雷同之处.本文拟就这一新制度推行的背景、具体措施、成效与俄国内对它的不同反应,作一阐释与介绍,以期读者增加对教育券的进一步理解,并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创新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券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政策工具在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得到运用。通过比较发现,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政策的决策程序与合法性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两国高等教育券政策不同走向的原因所在。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券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增强政策的开放性以及政府和高校的市场回应性。  相似文献   

14.
公共高等教育经费的划拨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拨款机制,二是间接拨款机制。本文对协商拨款、投入拨款和。产出拨款三种高等教育直接拨款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对教育券理论的内涵和政府采用教育券间接拨款方式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地阐述,建议加强对教育券间接拨款机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教育券: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对教育券这种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形式进行了实证描述,并结合教育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规范分析,结论表明:教育券是将公平与效率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教育券把竞争机制巧妙地引入教育领域,深化了基础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教育券是一种契约合同,明晰了基础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权(产权),降低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教育券是对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制度经济学的视野,从教育产权与教育体制创新角度分析研究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实践及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券的使命、类型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的理论源于美国,该理论提出后,在欧美等国家迅速开展起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市场化改革运动,我国的部分地区也在此浪潮中实行了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实践改革.文章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券出发,论述了其使命、类型与设计.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仅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给予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财政专家约翰斯通教授提出的。他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家长、高校和社会捐赠者共同分担。通过对中美两国私立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的研究表明: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在性质上类似于美国的私立营利性授予学位大学。因此,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快对我国民办普通高校的分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教育券的历史及国内外的具体实践的分析,认为教育券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形成我国学校多样化发展格局,以及提升我国公共教育体系的竞争力等。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实行教育券制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认为教育券制度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