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过渡:(一)看图列式:1.书图 2 2 3=72.球图 2 2 2 2=8(二)提问:这两道连加算式中的加数,哪个算式的加数相同?2 2 2 2的加数都是“2”,也就是加数都相同。我们就把它叫做相同的加数连加。“2”就是相同的加数。  相似文献   

2.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王艳红)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本课的学习对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知识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知道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2.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懂得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4.能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5.渗透集合思想。  相似文献   

4.
加强操作,丰富表象。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先通过学生用学具摆一摆“3个2”、“4个3”、“5个4”,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的表象;接着教给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意义;最后通过乘法与加法...  相似文献   

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材首先通过实物图从相同数连加引出乘法,通过连加式子与乘法式子对照,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在教学乘号的同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难点:掌握除法算式的数量关系,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分类、观察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同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的精神,人教社对小学数学第三册“表内乘法 (一 )”的教学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教师对此要重新认识,改变传统观念,把握调整要求,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把新大纲精神落到实处。   一、明确调整内容,把握教学新要求   新教材对本单元的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的表述方式作了调整,目的是减轻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负担,特别是减少学生在解有关乘法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和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1.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例 1时,引导学生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19—20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 ,初步认识和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引入新课1 直接写出得数。5 5 53 5 57 6 4 23 3 3 37 76 2 4口算后 ,教师引导观察、比较 ,然后合理地将它们分成两组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结论 :在加法算式中 ,如果每个加数都一样 ,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提问 :第一组中的每个算式所有加数都相同。请分别说出相同加数是几 ,…  相似文献   

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九义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起始内容,其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正确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是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与学具:小黄花(6朵)、正方形(12个)、圆形(20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投影出示)。 3+5+4 18+2+3 4+5+2 6+2+7 2.板算:2+2+2+2= 3+3+3+3= 4+4+4= 1+1+1+1+1=板算后回答: (1)加法算式中的这些数(指加数)叫什么数? (2)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待点?(板书:相同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并能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提高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的思路来安排。  相似文献   

13.
能否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实际意义,是理解和熟记乘法口决、正确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完成好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必须在讲和练两个方面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以第一教时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乘法概念的引进、乘法算式的写法、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加法引入乘法。书上的熊猫图,建议改为学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的栽树、种花、种向日葵等实践活动的材料。例如,结合图形,提出问题:“小朋友种向日葵,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三单元表内乘法(一)包括两部分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现就如何教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几点建议:一、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的意义,难点是被乘数、乘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关键是通过直观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1、弄清“相同加数”与“个数”的概念,为建立乘法概念奠定基础.为了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同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能够把同数连加的算式用“几个几连加”的形式叙述出来.教学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3页“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有三: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一种简便计算; (2)认识乘号,能读写乘法算式; (3)能准确地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时,教师有时可采用无声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追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3.培养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好习惯。4.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出示:春姑娘“:小朋友,今天我也来和你们一起学习,我特别想和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乐意和同学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初步建立除法的概念;难点是理解除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调整了“乘法初步认识”的编排。对于乘法算式的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在《大纲(试用修订版)》中规定:“例如3个5,可以写作3&;#215;5,也可以写作5&;#215;3。3&;#215;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懂得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2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包括:1.乘法是求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2.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使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出现。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如下:一、差异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把学生分成月球组、地球组、太阳组(其中月球组是基础组,太阳组是优等组)。这样订立目标,使月球组的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达到大纲基本要求,促使其余学生较快从“直观”过渡到“抽象”,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