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沟通使你更有魅力,沟通应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服务于幼儿与家长。沟通首要的是"卑微"自己,"倾听"对方。认真学习沟通技巧,实现家园共育,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孩子从小需要接触的内容,通过相关的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力,而幼儿在基础阶段会参与各种美术教学活动来增强他们认知事物和欣赏事物的能力,所以美术教学活动对于幼儿而言至关重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不断和其进行沟通,让他们能够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教师的不断沟通和指导之下,幼儿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培养其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3.
赵静 《学周刊C版》2011,(3):206-206
幼儿是以感知和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的,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与幼儿交流沟通应考虑他们认知发展的水平,不必讲抽象的物体和大道理,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沟通.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与幼儿的交流沟通,为孩子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家长的角度对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合理的沟通方式或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幼儿老师有所帮助。一、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1.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的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要求按照老师意愿执行的一种地位。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即便有的家长很想与老师谈谈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看法,想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来分析孩子…  相似文献   

5.
家长是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情感桥梁.多沟通、多交流、多探索家园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自己的孩子,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就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信任感,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和配合,为家园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案例.谈一谈家园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育是理解,是信任,要沟通,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可见,沟通是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教育力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一、主观性:说教之根与对话之障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的想法都是主观的。但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师幼沟通应体现出平等性、情感性和多样性。但当前的师幼沟通却难尽人意,主要表现为沟通地位不平等,忽视幼儿主体性、沟通目的功利化,忽视幼儿情感需要,沟通意识淡薄,缺乏沟通技巧等。为此,应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师幼沟通的质量:尊重幼儿,平等沟通;相信幼儿,协商合作;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学生却总是无数次地重犯。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孩子并不领情,在孩子眼里那些泛泛的说教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的“训话”.他们最多和老师也只有“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而且这些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回答还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和孩子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闭症幼儿沟通障碍的种种问题,使自闭症幼儿与外界的沟通相当困难.为了让自闭症幼儿能学会参与交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进行沟通能力与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山东教育》2005,(30):38-38
幼儿作品是反映其成长发展历程的标志之一,不仅在幼儿心中有重要地位、在家长眼中有独特价值,也是我们家园有效沟通、交流的踏板。因为平时我们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利用接送幼儿期间或家访、电话等形式有目的地、单独地与家长交流,而没有反映幼儿发展的具体实例与事物,家长只是被动听说,有时不免枯燥无味、守洞无物。而巧用幼儿作品与家长交流,可使家长身处具体悄景中及时、  相似文献   

11.
张欣玲 《山东教育》2002,(27):62-62
一、平等当孩子从远处欢欢喜喜跑来,轻轻拽住你的衣角,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时,你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智慧型教师会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蹲”字,它折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平等。师幼之间全方位的平等是智慧型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智慧型教师总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幼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允许他们探索、提问、置疑甚至反驳;他还总用一种平等的行为与幼儿交流,如:蹲下来、拉起幼儿的手,用商量的语气与幼儿说话等。所有这些会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爱我的,…  相似文献   

12.
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柔 《幼儿教育》2003,(4):43-43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他们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可在以下方面作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非常的重要。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长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密切合作者。只有做好家长工作才能实现家园合作,共同完成提高幼儿素质的教育任务;只有做好家长工作,幼儿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必须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指在对幼儿的看法与教育态度、方法上互相交换意见,求得一致的认识,采取共同的行动,及时的沟通可以加强了解、促进合作,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缺乏良好的沟通会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引起误解,影响对幼儿进行正确一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童玲 《甘肃教育》2014,(11):19-19
正沟通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必须在信任、平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各类有效的沟通方式,从而使家园沟通顺利实施。积极有效的家园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和家长获得幼儿发展状况的全面信息,从而明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发展方向,共同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那么,幼儿园和家长在沟通方式的选择上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怎样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家园沟通不畅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近日,我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家园沟通不畅”的问卷调查,其中,780名幼儿家长中有接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园沟通是通畅的,剩下半数的家长中,又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自己处于畅与不畅之间,另外一半的家长则果断地选择了不畅通。家园沟通不畅的表现1.将近一学期没能与孩子的老师谈过话、交过心。2.说不出孩子老师的姓名、学历、基本情况。3.不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4.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发展在同年龄孩子中处于什么水平。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征、办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  相似文献   

17.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幼儿园人际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幼关系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本文主要幼儿教学中师幼间的沟通关系培养。  相似文献   

18.
很多教师认为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而与家长相处时则常常感到有些为难。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而面对幼儿家长时,有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有时容易紧张,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同家长相处,以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幼儿教师该如何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呢?一、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以利于建立与幼儿家长的互动型沟通幼儿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对开展幼儿教育有不少好处:(一)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具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分析幼儿的成长状况、发展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黄利 《广西教育》2005,(7A):91-92
师生沟通是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形成、维持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手段。在幼儿园里,师生之间的沟通不仅发生在课堂上、游戏中,而且发生在吃饭、睡觉、穿衣、洗漱的时候,老师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中互相了解、相互认同。在幼儿心目中,老师是神圣而又伟大的、老师常以一个体态动作、一个眼神、一种略带夸张的表情来表达自己对幼儿行为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20.
刘咏梅 《甘肃教育》2008,(11):16-17
德国著名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自由天性。”幼儿教育是一个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灵沟通过程:从教育的意义来看,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而没有屈从的依赖关系;教学过程则是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相互沟通、理解、体认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通过“对话”,共同面对、理解、思考当前的事物,他们彼此既是对话者,又是倾听者,是“对话的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