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CBA联赛中和CNBA联赛中采用1994—1998年新篮球规则,不准打联防只准打盯人,并延用6.25米三分区,这就给中国篮坛注入了新的生机。 为了适应新情况,各队必将在盯人防守和进攻盯人防守、运球、传球、远投上狠下功夫,特别对快速运球过人技术掌握与运用,将是衡量各队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为此,本文就运球过人的地位、作用、具体的动作方法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CBA联赛的数据统计存在着一些不足,我认为亟待解决。 首先,大大小小的体育报刊上刊登的各轮比赛数据不全。一般只有得分、远投、扣篮和助攻四项,就连篮板球、盖帽和抢断  相似文献   

3.
2003~2004CBA联赛国内球员与外援球员技术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借鉴外援球员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球员的技术水平,收集了2003~2004CBA联赛12支球队22轮常规赛中的重点技术统计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相同位置的国内外优秀球员的技术差异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球员的罚球命中率、助攻和投篮命中率略高于外援球员,但场均得分等其他技术指标不如外援球员.因此,要提高CBA联赛水平,打造CBA联赛强势品牌,必须尽快提高国内球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的技术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CBA2011-2012赛季常规赛引进高水平的外援不仅提高了联赛的竞技水平,而且,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CBA2011-2012赛季常规赛国内运动员与外援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本赛季常规赛国内运动员与外籍运动员在上场时间、进攻效率、快攻、助攻、抢断、得分、篮板球、犯规方面呈显著性差异,为CBA联赛在外援的引入和国内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查阅文献资料法对王治郅出国前与回国后参加CBA的技术统计分别进行比较,并把他与当今国内优秀中锋作对比.研究发现:王治郅在得分、抢篮板球和助攻等统计数据上都有很大提高,属于技术全面型球员.但在与国内优秀中锋的对比中:抢篮板球、防守盖帽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9-2010赛季CBA与NBA联赛现役外援的位置、身高、体重、年龄等现状和2009-2010赛季的个人技术统计,包括出场、首发次数、时间、篮板、助攻、抢断、盖帽、得分以及失误和犯规等效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当前CBA联赛外援引用现状各方面的差距与不足,以求对今后的CBA联赛外援引进以及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规则问答     
《篮球》1999,(24)
顾问/郭玉佩 主持人郝国华 山东淄博昆仑消防队刘凯:A1传球给A2,A2运球上篮得分,此时能否算A1一次助攻?助功的概念是什么? 答:这不是规则范畴的问题。在目前CBA联赛的技术统计中,助攻通常是指助攻传球。例如,外围的队员及时把球传给篮下的高大队员完成攻击,或同伴在快速切入篮下时,持球队员及时把球传给切入的队员完成攻击,这些成功的传球均被称为助攻传球。助攻还可以理解为助攻点,当全队确定某一侧前锋为重点进攻时,中锋可以利用掩护式拉开吸引防守,后卫可以及时输送球给出现机会的这一侧前锋投篮得分,这时中锋和后卫的位置都可以称为配合助攻。  相似文献   

8.
李恒 《湖北体育科技》2014,(4):326-328,320
为综合评价前NBA球员在CBA联赛中的表现,该研究使用TOPSIS法对CBA联赛2012-2013赛季6名前NBA球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投篮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罚球命中率、场均进攻篮板、场均助攻、场均失误及场均得分等7项指标评价球员的进攻能力;场均防守篮板、场均抢断、场均盖帽及场均犯规等4项指标评价球员的防守能力;最终使用加权法分析了球员的综合能力。评价结果与球员在联赛中的表现一致,说明TOPSIS法可用于CBA联赛中前NBA球员能力的评价,也可应用于其他球员的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CBA联赛创办之初,各队引进外援的第一选择几乎都是中锋,而且积臣、詹姆斯等二流选手都曾在内线的几项技术统计中名列前茅。这种现象在本赛季有了彻底的改变,常规赛结束后姚明在篮板、盖帽和扣篮三项统计上一统天下,遥遥领先于其他选手。以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为标志,CBA联赛真正进入了中锋时代,他们所在的球队也牢牢占据着常规赛前三名。  相似文献   

10.
新赛季CBA联赛打到现在为止,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CBA因外员而精彩。个人技术统计表明:26名外员在CBA出尽风头。共7项技术统计,其中篮板球、扣篮、盖帽、助攻、抢断等5项第一被外员占据,在前6名的42个席位中,外员占了23席,其中陕西队的盖斯—人独得篮板球、扣篮两项第—,浙江队的高德获助攻、抢断两个第一。比赛中,关键时刻几乎都是由外员力挽狂澜定乾坤。吉林一汽与明基新浪狮的较量,在以99:102的落后情况下,是外员格里格尔在最后的4秒钟时凭借一记精准的远射,将比赛带入新赛季的第一个加时赛,并最终以114:112险胜对手。这样的战例在已进行的126场比赛中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1.
对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中北京队与广东队的技术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队与广东队队员在年龄与身体形态指标上相似,差异不具有著性;北京队在第二节得分明显高于广东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北京队中锋优势巨大,广东队前锋能力突出,且差异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北京队替补阵容实力较广东队偏弱;进攻与防守指标上两队差距不大,但是篮板球方面广东队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前场篮板球。  相似文献   

12.
对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中北京队与广东队的技术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队与广东队队员在年龄与身体形态指标上相似,差异不具有著性;北京队在第二节得分明显高于广东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北京队中锋优势巨大,广东队前锋能力突出,且差异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北京队替补阵容实力较广东队偏弱;进攻与防守指标上两队差距不大,但是篮板球方面广东队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前场篮板球。  相似文献   

13.
杨静 《体育科技》2014,(3):56-58
虽然CBA与NBA都是职业篮球运动团队,但是其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从两者的运行机制出发,详细总结和归纳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指出了CBA运行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希望CBA联赛能够实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实现现代化产权机制的改革,以不断健全CBA大联盟体系,使得CBA朝着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亚洲外援政策的实行是CBA联赛引援史上的一大突破,亚洲外援的出色表现赢得了CBA联赛的认可。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亚籍外援与欧美外援在实力、技术特点、对CBA联赛影响力以及管理和薪金分配等方面的对比,表明CBA联赛在现阶段实行亚洲外援政策是非常明智的,CBA联赛对亚洲外援的引进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依据第三届CUBA—CBA青年男篮对抗赛前八强比赛的个人技术资料,将对抗赛前八强中CUBA后卫得分能力与CBA青年队后卫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CUBA后卫是以组织攻守战术为主,个人攻击力较弱,而CBA青年队后卫的攻击力明显强于CUBA的后卫。研究CUBA与CBA青年队后卫运动员的特点及发展趋向,以期为今后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CBA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佳 《体育科研》2001,22(2):12-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CBA和NBA的市场营销理念进行比较,并对CBA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BA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与NBA相比,CBA的市场营销还存在差距.建议成立由篮协领导的职业联盟,制定统一的营销计划;改进CBA的转播质量;与赞助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以及走专业化和多样化的CBA球迷产品开发路线等.  相似文献   

17.
赞助是职业篮球联赛的重要市场行为,直接影响着职业篮球联赛的市场收益。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的赞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NBA市场赞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BA的赞助企业的数量较少,整体规模较小,赞助金额较少;CBA赞助形式缺乏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CBA与NBA赞助行为的首要差异性在于联赛及俱乐部的冠名权的出售。文章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完善CBA联赛的市场赞助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BA与NBA文化层面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BA与NBA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是不同国情的一种综合体现。对比了两种不同篮球文化的层面差异,得出结论:CBA与NBA在两种不同文化氛围中诞生、成长,文化力对两者的作用方式不同;文化力对主体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CBA的发展还在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传统文化价值模式,而且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阻碍新的利益分配方式的产生。CBA与NBA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CBA的发展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冲突理论对NBA、CBA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构建出NBA与CBA在中国市场利益冲突的模型。得出结论:CBA的发展受到NBA的冲击,二者的利益冲突已经凸现;NBA对CBA已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提出加强自身发展、依托民族情感等对策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