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简讯     
九江县举办黄远生著作资料展览为纪念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诞辰120周年、逝世90周年和恭祝黄远生墓迁修竣工,在2005年11月8日记者节之际,江西九江地方文献收藏者胡荣彬在九江县政协举办黄远生著作资料展览暨座谈会。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县人,民国初年任北京、上海各大报刊记者、通讯员,所写大量通讯、政论、文艺、杂著风靡全国,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暗杀,年仅31岁。其《远生遗著》多次再版,《辞海》载其小传。这次展出了黄远生的著作、照片、墨迹、遗址图和纪念、研究、宣传黄远生的文集、文章、诗词、图…  相似文献   

2.
张怀俊  张涛 《新闻知识》2006,1(11):39-41
黄远生是民初名记,被誉为报界之奇才。在短短的五年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广受欢迎的通讯作品。邹韬奋曾回忆学生时代为远生通讯着了迷,说“每天跑进阅览室的时候,心里最盼望的便是《时报》上又登出了远生的北京通讯”,并认为“当他替《时报》作特约通讯的时代,实在是《时报》最有声有色的时代”。老一辈新闻学黄天鹏谈及远生通讯当时的影响时说,“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张丽芳 《青年记者》2017,(8):118-119
1915年12月25日晚6时左右,美国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酒楼内,有“报界之奇才”“新闻通讯奠基人”之称的黄远生,被国民党暗杀,血溅异国,时年不满31岁. 黄远生遇难后,其挚友林志钧即苦心搜集遗文,择其尤关政治、文艺及思想问题者,编为《远生遗著》四卷,由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6月发行初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印行五版.《远生遗著》约四十余万字,收集黄远生文章200余篇,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通讯集.自《远生遗著》诞生九十余载,有关其的研究是丰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该书作美学上分析的专门论文或著作寥寥无几.从美学角度重新解读、品味《远生遗著》,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其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美学视野下,本文分析了黄远生个人及其新闻思想、通讯写作所体现的价值,并找到其与美学的契合点,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和展示我国报界奇人——黄远生。  相似文献   

5.
《庸言》是梁启超1912年回国后创办的第一份杂志,而黄远生是该刊的第二任编辑人。作为报界奇才的黄远生接手《庸言》后,不仅对其作了业务上的改革,而且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说和时评。在《庸言》杂志相关文章中,黄远生对报刊与社会关系、报刊作为公共舆论平台、办刊态度、文艺启蒙等作了深刻的阐述,反映了黄远生新闻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903年,黄远生19岁时,县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翌年京试又中进士,成为才名出众的“联捷进士”,誉满全省。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基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新闻记者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自他从事新闻工作至海外遇难,仅4年时间,写下近百万字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 在当时的新闻界独领风骚,成为民初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誉为“报界之奇才”。为使远生的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其生前好友林志钧费尽心血搜集、整理、编辑了《远生遗著》一书,从1920至1927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四版,后又多次增补重印,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通讯集成为民初政界斗争与历史的精彩记录。  相似文献   

7.
“报界奇才”黄远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初三大名记者”之一的黄远生,在短短四五年新闻记者生涯中,以其深厚的中西学问基础、超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一举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誉为“报界之奇才”(《中国报学史》)。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就读于南浔公学,后“为家人所促迫,而陷于科举”。1904年赴京会试,中进士,获“知县即任”资格。但他弃官不做,赴日本留学。1909年学成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邮传部员外部兼参议厅行走。在此期  相似文献   

8.
黄远生被誉为"报界奇才"。他为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特别是对新闻通讯文体的创立有着开山之功。本文从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四方面对远生通讯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期,新闻界的名记者黄远庸、刘少少和丁佛言,号称新闻界三杰。徐铸成谓黄远庸尤以才华出众,其为《申报》、《时报》撰写的特约通讯,“记事则源源本本,状人都栩栩如生。”戈公振亦称黄“理解能力及文字之组织能力,实有过人之处”,“乃报界之奇才也。”至于黄远庸的政治态度,论者多谓黄为反袁之进步记者。 按黄远庸原为维新派之一员,曾参加进步党。该党由梁启超、汤化龙等联合民主党、共和党合并而成,拟在国会选举中,击败国民党而成为多数派,在政治上依附袁世凯。黄既籍  相似文献   

10.
“观其人知其友”,反过来说:“观其友知其人”也是合适的吧?西洋人不也说过:“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吗? 基于此,我们从本世纪初我国报界奇才、名记者黄远生的一些友人来看黄远生,了解他为什么在弱冠之年即崭露头角,正当青年英俊峥嵘岁月时,便横遭摧折、血溅异域的悲惨结局。从他那些后死的友人归宿,论证如果他还活着,会是如何的发展和前途。不也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吗? 限于手头资料,我们只选黄远生友人中的李盛铎、梁启超、蓝公武、张君劢、林志钧、陈叔通、刘厚生、章士钊、梁漱溟、史量才——我国近现代史上十个知名人物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丈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相似文献   

12.
黄流沙、孙文铄在《新闻学刊》1986年第2期撰文,认为黄远生足因为袁世凯效劳而被在美国的革命党人所刺杀。1984年黄流沙赴美探亲时,曾访问美籍华人y先生(应本人要求隐其名)。y先生说:刺杀黄远生的刺客叫刘北海,是山多些埠的耕园工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来加入中国国民党。北海与我是同乡(广东省香山县人),生前多次谈到刺杀黄远生事,并求我保密。1915年。黄远生替袁世凯  相似文献   

13.
《Xi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月15日,是我国名记者黄远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我们选登了其长子黄席群教授写的纪念文章和汉国萃同志搜集整理的《梁漱溟先生谈黄远生》等有关史料,以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史研究者一致认为,民国初年新闻界著名的新闻记者,首推黄远生和邵飘萍。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6岁即为“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后到在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做官两三年后,开始致力于新闻实践工作。曾先后担任《申报》、《时报》的驻京记者,并积极为《东方日报》、《国民公报》、《亚细亚报》撰稿,还主编过《少年中国》周报和《庸言》报。  相似文献   

16.
“黄远生为何当记者”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  陈斌 《新闻记者》2008,(11):74-77
<新闻记者>2008年5月号刊登的<黄远生为何当记者?--中国近代记者的新闻职业观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在一开始就表示:"试图将黄远生作为个案,论述其职业观的思想来源,力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黄远生的职业观,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近代记者的职业观在中国最初的建构过程."虽说角度独到,但个案的粗线条论述,最终影响到文章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于小菲 《新闻世界》2014,(9):175-176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采写新闻通讯见长,被称为"现代新闻通讯奠基人"。在黄远生的作品中包含的一些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黄远生新闻作品中体现出的新闻思想出发,分析如何成为一个名记者。  相似文献   

18.
王永伦 《今传媒》2013,(1):123-124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在他的新闻活动中,提出了"为民生社会请命"的媒介使命观,并且通过其新闻实践来阐释这一媒介使命观。  相似文献   

19.
远生时评     
黄远生既为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改组后一度用名)刺死于旧金山,其友林志钧编辑黄之遗著为《远生遗著》二册,文分四类:论说、通讯、时评、杂著。论者对于这位被戈公振誉为“报界之奇才”的作品间有论述,多及于论说与通讯,而忽略其时评。远生主要作品自是论说与通讯,其论说之作,气势磅礴,浩梏荡荡如长江大河,震动人心,宜乎为人所贵。通讯之体,则远生创其始,其文明见毫末,悉其底蕴,读之余味无穷,自然给报界留下了遗规,而令读者难忘。然忽略远生时评,则未免有憾。远生时评,其实是今天所谓短评,集中所载,短者只61字,最长的一篇不过400字。然篇篇意味无穷。今日域中报纸,虽时有署名之短评载于新闻版面,然已非时评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黄远生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其政治立场、新闻实践、新闻思想、新闻职业化萌芽以及对新文学启蒙作用五个方面。其中黄远生新闻思想和远生通讯是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比较成熟的方向。近年来,学者们向黄远生新闻职业方向、对新文学贡献方向转移,但研究结果比较混乱,没有形成比较有说服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