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判定,一般采用解析的方法:两列相干波叠加区域内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对同步调相干波源,若Δx=kλ(k=0,1,2,…),即Δx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振动加强;若Δx=(2k+1)λ/2(k=0,1,2,…),即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减弱.对步调相反的相干波源,以上结论正好相反.教学实践发现,用解析法寻找两相干波源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不符合学生初学干涉时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在《波的干涉》一节是用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展示干涉图样的,用上述解析法求解干涉…  相似文献   

2.
在《波的干涉》这一节讲到“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紧接着讲了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而没有讲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的两个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但事实上中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较准确的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为此本文从一道例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并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3.
干涉图样局部习题的一般解法孙爱群(安徽省宿州师专附属实验中学234000)⒇所谓干涉图样局部习题,就是求在干涉图样中某一给定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某一直线或曲线上有几个加强区域或减弱区域.由于多数学生认为必修教材第一册给出的干涉图样极其简单,...  相似文献   

4.
声波干涉实验难点主要在于实验中利用听觉很难辨别两单一、高频率声波干涉形成的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借助其他工具显示出振动加强与减弱的变化特点也不具有直观性,特别是无法产生可视、稳定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5.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 .但这部分教材抽象、复杂、不易掌握 .教师在波的干涉的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图 1 波的干涉的示意图教师在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波的干涉现象前 ,首先应复习振幅的概念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大 ,振动强烈 ;振幅小 ,振动弱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图 1 (此图见 :高中物理(试验本 )第三册 第 46页的图 1 0— 2 8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 ,同时讲清楚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 ,在重叠区域里波峰与波峰相遇 ,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 ,振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6.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如何判断这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布呢?一、条件判断法  相似文献   

7.
在喜爱物理学的人“看”来,干涉图样是一幅美妙的图画;是一幅具有动态生命的画面,就像大型团体操的动态造型一样给人以和谐愉悦的美感.关于干涉图样,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57面有这样一段话:“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证明,相互隔开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都分布在一系列双曲线上(双曲线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一、波的干涉示意图在学习波的干涉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56面中有一幅"波的干涉的示意图",用以说明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如图1所示).在图1中,我们看到,在相干波源 S_1、S_2的中垂线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振动都得到加强;而在其他位置,加强或减弱区的形状就不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沿 S_1、S_2方向建立  相似文献   

9.
一、质点振动加强还是减弱的本质 在两列波干涉的区域内,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加强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形成稳定的叠加。那么,是否处于两波振幅之和(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加强的,两波振幅之差(波峰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减弱的呢?  相似文献   

10.
郭霞 《中学物理》2012,(8):46-48
新课程标准中对“波的干涉”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波的叠加,什么是波的干涉,其条件是什么,如何判断某个点是振动加强还是减弱,如何确定一段区域内有多少个振动加强点或减弱点.而对于涉及这五点内容的题目,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尤其是有关振动加强点或减弱点个数的判断问题,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各个突破.  相似文献   

11.
物理问答     
问题17.不同频率的波为什么不能发生干涉?波的干涉中只有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质点吗? (河南张磊)答:实际上,波的干涉是波叠加中的特例,是指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的波的叠加——某  相似文献   

12.
频率相同的两列机械波相遇时,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两个区域的位置固定不变,这就是波的干涉现象所产生的稳定干涉图样.需要注意的是振动加强点在任意时刻振幅都是相等的、最大的,但位移是在零和最大值之间做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两列频率、性质相同的波相遇叠加时,会出现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并且振动的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排列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它是一切波所共有的特征。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是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半波长偶数倍的,  相似文献   

14.
光的干涉现象指的是在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的区域内,浆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关键是设法获得相干光源.实践表明,一切成功的干涉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把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分离为两列光波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通过将一束单色光先经单缝再经双缝的方法巧妙的获得了相干光源,从而可以在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学习波的干涉后,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还是弄不清.问题一:为什么在干涉现象中要求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问题二:加强点为什么永远加强?减弱点为什么永远减弱?问题三: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且到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则该点振动加强,若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点振动减弱等.针对这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用波形图去解释,发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光的干涉中两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上海市高行中学潘群德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相遇时,在其相遇区域里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点处,振动始终减弱,从而呈现稳定的明暗相间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教学中有人对光波干涉的成立条件和光波...  相似文献   

17.
王佐峰 《物理教师》2002,23(7):56-56
在讲波的干涉时有这么一道题 (以下加强点和减弱点均指振动最强点和最弱点 ) :在x轴上x =2m和x =-2m处有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 ,它们激发的波的波长λ =1m ,那么在 y =3m的直线上有多少个振动加强点 ?在x =3m的直线上有多少个加强点 ?分析这类题目时 ,应从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入手 ,当两波源同步时 ,中垂线上的点一定为振动加强点 ,当两波源振动总是相反时 (相位差为π) ,中垂线上的点一定为振动减弱点 .在波源连线上相邻振动加强点的距离为λ/2 ,相邻振动减弱点的距离也是λ/2 .并且加强点和减弱点相间等距出现 .实际上若两…  相似文献   

18.
邵霖 《物理教师》2002,23(7):39-40
历来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用音叉来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正好是在水波的干涉实验之后 ,一些学生和教师很自然地把它和水波的干涉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音叉干涉的条件 ,由此出现了一些疑问和争议 .本刊也曾发表过有关文章 ,对音叉的干涉现象作了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但我认为 ,疑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还需继续进行讨论 .那末 ,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究竟有什么疑问呢 ?难道它演示的不是声波的干涉而只是音叉发声的方向性吗 ?1 疑问的提出疑问是在讨论音叉的双叉股发出的两列声波的相干条件和讨论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  相似文献   

19.
干涉图样中的强弱线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卢宗长(山西晋城市二中,040800)满足干涉条件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图1干涉现象,形成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干涉图样”,图1为干涉图样的示意图.用两组同心圆分别表示从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  相似文献   

20.
题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相距6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