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燕群 《教育文汇》2014,(14):41-41
这些年,有一句“赢在起跑线”的口号家喻户晓,培训机构极力吹捧、家长竞相追崇。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从胎教就开始谋划,人幼如冲刺高考,心算珠算、演讲舞蹈、琴棋书画……幼儿们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不少幼儿园也趋向小学化,以吸引家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幼儿受教育的经费在家长、中央、地方政府之间公平合理地负担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实行“幼儿凭证计划”。“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价值一千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其幼儿教育的费用,家长们可以自由选择公立、私立或民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公立学校全是免费的,家长如  相似文献   

3.
许多幼儿家长反映,孩子经常将明明没有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家长感到很苦恼,常常抱怨:“小小年纪不知从哪儿学来的说谎、骗人。”有的家长为此骂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效果并不好。仔细分析,我们便会发现有些幼儿的说谎是由于想象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家园共育”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家园合作更好地促进幼儿英语教育?如何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一、抓住一个关键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然而,要让家长主动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并进行配合,一直是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就要抓住一个关键“幼儿”。“幼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关键,双方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就会事半功倍。如为了让家长理解幼儿英语的…  相似文献   

5.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石。幼儿的3~6岁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低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非常必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及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指导,提高家长培养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礼仪修养,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通过对本园幼儿家庭调查,我们发现家长的礼仪水准普遍不高,有些家长虽然在教育观念上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但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大班儿童在智力、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比中小班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有些方面,如责任心、主人翁意识等,則比较薄弱。为提高幼儿各方面素质,本学期我在大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班长制"。所谓"班长制",即根据幼儿平时表现,每天推选一名幼儿当班长。一天下来,如果当得好,次日可继续连任;当得不好,则重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您有好的建议和做法吗?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性格养成绝非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形成。婴儿出生后的哭闹只是气质上的表现,并非性格,通常幼儿两岁后才开始有明显的性格表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造就了幼儿的性格。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一个幸福和谐家庭环境中成长,其性格开朗、热情、活泼;而在一个父母经常吵闹、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成长,幼儿性格则偏向孤僻、自卑、冷漠。当前中国幼儿父母的素质普遍较高,大多能对幼儿早期的性格培养予以重视,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其中仍有一部分家长没做到这点,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性格塑造。  相似文献   

9.
我的儿子一年之后就3岁了,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但孩子入园前后的教育问题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感到无所适从.当我看到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时,欣喜异常.我认为,应该把这份真正的"育儿指南"送到每一个幼儿家长手中,指导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指南》让家长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按照《指南》的要求去做.比如在身心健康方面,《指南》指出:"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些科学的方法对3岁以前的孩子同样有效.我学习了《指南》之后,就反思了自己平时不当的教育方法,明确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家长由于工作忙,白天无暇照看孩子,于是把三至六岁的幼儿送到幼儿园,交给幼儿教师加以照顾。幼儿园在照看幼儿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性格、行为的培养,带领幼儿初步认识自然和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就接触集体生活,身体、智力和心情得到健康发展。幼儿园是幼儿快乐的天地,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从小学开始压力就很大,家长为了不使孩子输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观点当人类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以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开始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点。活动准备1.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必须携带的物品,如盥洗用具、换洗内衣与手帕、防寒衣等。每人一个背包。  相似文献   

13.
幼儿也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和动机,只不过幼儿“自我实现”的欲望和动机不像成人那样强烈和明显罢了。“自我实现”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去教育和引导孩子。首先,要运用孩子“自我实现”的欲望强化孩子对理想的追求。“自我实现”表现为个人潜能的实现。它反映出人的努力的一种程度。一般来说,幼儿从3岁开始已产生了一种求长进的动机。如孩子“为什么”问得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为了鼓励小朋友积极上进,每星期都要给在园表现好的幼儿发一朵小红花,但有些家长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有些拿到小红花的幼儿的家长对此无动于衷,使幼儿深感失望,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而有些拿不到小红花幼儿的家长不是帮助幼儿找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塔夫茨大学幼儿专家埃尔金德博士说,现在有些家长试图加快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幼儿的要求太多太急,结果可能会害了孩子。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只有三岁时,就急忙强迫他们读书写字,学习使用计算机。他们还过早让幼儿参与家政,驾着车送幼儿去参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但什么样的玩具才是适合的?现在许多玩具和出版物适用的年龄跨度都较大,有的根本没有标明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的虽有标注,但很笼统,如“适合0~3岁幼儿”或“3岁以上幼儿适用”等。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交流研讨会”上,日本倍乐生公司幼儿教育事业总监曾根原千夏的经验和实践令人耳目一新。曾根原千夏长期从事儿童玩具、教具的研发工作。她说,在日本幼教界有一个“自身力”的概念,即一个孩子为了能更好地生存所需要的力量。他们认为幼儿期“自身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1岁10个月左右是宝宝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2岁半左右是宝宝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有心的家长要认识到宝宝计数能力的具体阶段,帮助宝宝更好的认识数字,理解数字,在玩中学习数字,做一个聪明的“数字宝宝”。  相似文献   

18.
有些家长对幼儿晚期孩子的牙齿发育存在着一种偏见:常常错误地认为换牙前孩子的牙齿出现一些问题(如龋齿等)无所谓,反正换了牙就万事大吉了。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出现龋病,既不美观,也给孩子带来一些痛苦,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我们一生是有两副牙齿的,即一副乳牙和一副恒牙(乳牙20颗,恒牙32颗)。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是这样的:婴儿在六个月左右时开始出牙,它们按照下中切牙,上切牙,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萌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长芥。然后到了七、八岁时按长出的顺序逐个脱落代之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很多幼儿都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已吃饭、穿衣、洗澡,甚至成人饶饭、洗衣.幼儿都想插一手,他们跑来跑去.忙个不停,很多时候是在为成人“帮倒忙”,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幼儿自主性的表现.有些家长尊重幼儿,让其发挥自主性,但也有些家长总是对幼儿强令禁止.这对幼儿自王性培养和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幼儿处于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这也是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幼儿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20.
正"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因此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我国,学前期的幼儿已经被迫开始了"影子教育",幼儿上兴趣班已经成为家长们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或上几门,或专攻一门,很少有一门不上的。各类"影子"般的兴趣班,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但兴趣班不等于兴趣,家长为幼儿选择兴趣班必须理性对待,以幼儿的自主意愿为主导,不要让幼儿走进"影子教育"的影子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