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业超市的优势不只在于给顾客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阔的购物空间,更重要的是这里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即尊重顾客人格和人权。那么,我们的“阅读超市”也应该是人性化的,即构建以学生生命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开放式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在小县城还是大、中城市,你都可以发现“超市”是越来越多,而生意也是“超市”最好。究其原因,商业超市的优势不只在于给顾客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阔的购物空间,更重要的是这里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即尊重顾客人格和顾客自由购物的权力,充分调动顾客的购物欲望。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否能由超市受到相应的启迪呢?笔者认为在高三数学复习解题教学中的解题方法也像一个小型“超市”姑且称之为“解题超市”。那么,我们的“解题超市”也应该是人性化的,即构建学生阅读、理解、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以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的修订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大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实践性。那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大纲的要求呢 ?一、阅读教学中必须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的正确导向新大纲告诉我们 ,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读为本”的正确导向 ,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也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感悟自得、自主发展。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加大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5.
革命老人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即读书时必须动笔墨,这样才有收获。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动笔墨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新观念”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理念更新“阅读观”,让阅读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的语文教材也高度重视阅读中积累、感悟、探究的培养。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不能改变“一言堂”的旧观念,重分析轻感知,重灌输轻指导,为了求“甚解”而不顾学生实际硬去解,语文学习面窄,阅读量少,还不能从知识本位走向发展为本。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从整体上改革,必须寻求一个大境界,追求大目标,构建新思路,方能有喜功。其实,东晋陶渊明《…  相似文献   

7.
赵留锋 《文教资料》2006,(34):110-1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互动,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阅读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而让学生少动笔、假动笔、不动笔的现象,导致了“阅读”意义的狭义化,“阅读”过程的单调化,“阅读”本质的虚拟化,最终导致了听、说、读、写的…  相似文献   

8.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句话指出了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即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曾祥芹教授在《新课标的阅读学阐释》一文中指出:“这句话针对‘讲读’模式的流弊,提醒我们: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归,应该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倡导阅读的个性化,是阅读教学向阅读基…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阅读教学“问答式”弊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让学生顺着教师设置好的线路努力往里钻的弊端。课堂教学评价也大多注重教师的表现方面,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淡化“深刻式”阅读教学过程“深刻式”阅读,即课内对课文的遣词造句、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等进行分析,课外学生还要进行抄写、听写、组词、造句等大量练习的阅读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的要求,这种阅读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消极因素,必须淡化。2.“浏览式”阅读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曾经,语文课上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酣畅淋漓地肢解分析,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语文。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要全面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屏弃以往的阅读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语文阅读观,即大阅读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大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本,体现“因读而写,以写促读,读写双收”的原则,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颖 《吉林教育》2004,(12):6-6
反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去,冷静地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行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重点。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至关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受韩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思想的束缚 ,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讲解、传授 ,而忽略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培养 ,导致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阅读教学 ,却没有真正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呢 ?我的实践体会是当以课内阅读教学为轴心 ,授以“渔”的能力 ;开辟课外阅读的课堂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重视课内阅读教学1.变“析读”为“意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目前 ,在阅读教学中 ,普通存在着学生阅读时间过少的问题。他们的时间多半被教师的条分缕析侵占了。而教师这样…  相似文献   

13.
在指导朗读中落实“以读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即“以读为本”)必须通过学生的读书实践来实现。“以读为本”绝非是让学生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地去读,它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参与其中。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对此,教师要针对课文特点,灵活指导读书的方式,使“以读为本”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范读。范,即榜样,模范。范读,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示范,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最直接的导读方式。如《五彩池》的第一自然段,先是极力渲染天上瑶池的“神奇”,紧接着写自己真的看到了“像瑶池…  相似文献   

14.
穆雅芳 《农村教育》2005,(12):48-48
阅读教学走过了许多弯路:我们教师常常习惯于对阅读对象做条分缕析式的“解剖”,往往任意地对阅读对象进行漫无边际的讨论,也习惯以考纲为“最高指示”.对阅读对象做“考点”的解析和推断。现今我们又在“个性化阅读”的理念下,任凭学生从阅读对象中“读”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阅读的过程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积累、已有认知水平的过程: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认识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正因为这样,新课程才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应该也必须在这“三维”的空间展开实践和探索。于是,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又不同程度、深浅不一地实践和探索着“三维目标”,出现了偏颇,走进了误区。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代读,即以教师繁琐的讲解取代学生应有的阅读。时至今日,这种陋习虽然得到了扼制,但在课堂上又出现了另一种不好的倾象,即往往以非语文性的活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阅读教学怎么了?阅读教学将走向何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那么,如何将“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付诸于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景。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作品,锻炼赏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作文的命题及读物的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347)因此,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在认识上既有量的积累和增加,又有质的飞跃和升华,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思维“活”的表现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其具体表现应是以下几点:1疑问困惑。疑问是引起积极的阅读思维的第一步,有了疑问,而学生个人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 ,而且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阅读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又是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础 ,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能力 ,被誉为“智慧之源”。因此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我们积极探索 ,潜心研究教学规律 ,大胆进行了“阅读教学综合法——导、读、讲、练”实验。实验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做到导、读、讲、练密切结合。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互动,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阅读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而忽视让学生动笔的现象,导致了“阅读”意义的狭义化,导致了听、说、读、写的割裂。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迫切愿望。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看书读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能力”不能靠教师嚼烂了喂着去提高,“习惯”也不能靠教师硬填硬逼着去形成。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经常动口、动脑、动手,自己去感知、去摸索、去发现,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这是已为教学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根本规律。因此,一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很有道理。近年来,我们对这个认识日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