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经历了若干发展变化过程。五十年代,国家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由政府分配”,改变了旧中国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毕业生的关怀,这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党还号召大学毕业生服从国家需要,服从组织分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种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国家“统一分配”,毕业生“包当干部”、“优才优用”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实行双向选择积极做好引导─—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初探刘裕品,毕文淦1985年以来,作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我校实行了“在国家分配方针、原则指导下,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分配办法,至今已经十年了。事实证...  相似文献   

3.
1988年6月,我校受上海市高教学会的委托,牵头召开了上海市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改革研讨会。与会同志对当前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改革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对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双向选择”的优越性大家认为这几年来毕业生分配改革成效是显著的。尤其是当前试行的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具有不少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国家最需要和毕业生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怎样才能使国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利益得到保障?自1981年以来,全国肩负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同仁们都在苦苦地思索。1983年,一种试验性、探索性、改革性的毕业生分配办法在艰难中起步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供需见面”。所谓“供”指的是学校和培养单位,所谓“需”则指用人单位。学校和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学校和培养单位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专业、使用方向以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用人单位向学校和培养单位介绍自己所需专业、人数、使用意图以及具体要求,双方在国家关于毕业生分配方针、原则指导下,经过协商落实毕业生分配计划。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校党委: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朝阳农学院“社来社去”的教育革命经验,我感到,象我这样由贫下中农推荐来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学几年以后,只能由国家分配,当干部,吃商品粮,拿国家的工资,是不合理的,我要向王志农同志学习,走“社来社去”的道路,毕业后回到农村去,和贫下中农一起艰苦奋斗一辈子,立志做一名党在农村的忠诚战士,作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我出身于贫农家庭,祖父母在旧社会苦大仇深。我听过许多老工人、老贫农的忆苦报告,但我并没有在旧社会生活过,缺乏老工人、老贫农对社会主义那样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我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但解放后的农村生活是舒适和安逸的,而这舒适、安  相似文献   

6.
与过去由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生分配形式相比,现行毕业生分配办法已有了较大的改进。首先是在国家计划分配的总方针指导下,采取三种计划编制形式: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国家需要自上而下编制和下达分配计划,落实分配;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下而上由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毕业生情况提出建议计划,经审定后进行分配,根据毕业生生源制定计划,由来源地区主管部门具体分配。其次是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较多的是通过供需双方直接见面达到意见一致。这种分配形式的优点:一是适应从“计划分配到不包分配”的过渡,二是与我国当  相似文献   

7.
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用人机制的变化,下功夫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安置工作。2000年以来,毕业生各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初步实现了以“出口”拉动“进口”的办学目标,连续三年招生人数稳步增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使学校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一、理清思路,争取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包分配”、“铁饭碗”将不复存在。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能一步到位的,家长和学生对就业问题仍滞留于“国家分配工作”的惯性思维中,学校对就业指导也重视不够,加之宝鸡市…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师毕业生的分配仍由国家“统购包销”。虽有毕业生质量的合格标准,但是,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并不参与毕业生质量的验收工作,而是由“生产单位”的师范学校单独把关。只要学校认定“产品”合格,主管部门就“包销”无误;用人单位既没有检验“产品”质量的权力,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在使用中发现师范生的质量不合格,用人单位只得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教育界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中,有一些奇谈怪论攻击“社来社去”这个新生事物,说什么“社来社去”“不周到”、“不全面”,“国家大,行不通”等等。这实际上是否定毛主席光辉的“七·二一”指示的普遍意义,反对工农兵上大学。对此,我们地理系生物专业“社来社去”班的工农兵学员特别感到愤慨,我们一定要给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形成、演变的轨迹,也是一个由计划到市场的过程──新中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始于1950年。那年全国共分配了17万多人,中央要求90%──95%的毕业生服从统一分配。为保证东北重点经济地区建设,中央还采取地区调剂、组织动员和单位招聘相结合的办法,从华北、中南、西南调剂了8000左右毕业生予以支援。当时对毕业生不是强迫命令,而是通过组织动员,说服多数毕业生服从政府分配,大多数毕业生也表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1951年中央政务院在一份政令中明确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一…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高校采用了“统”、“包”的直接的过程管理,没能在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高校与社会的相互隔离,使高校难以充分发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社会职能,更谈不上直接为社会服务。其具体表现为: ——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拨款成为高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渠道,高校无需与社会发生直接的经济关系。——高校根据自身拥有的师资等条件设置专业,其专业口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均由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统一规定,招生和毕业生分配也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统一包揽,高校无权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毕业分配历来是由国家统包统管的。上海大学从1984年建校以来,就根据国务院“不包分配”的改革要求,谋求建立一种新的毕业生分配方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已初步摸到一条“全面放开,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的路子。学生毕业后,学校给予就业信息指导,联系用人单位进行推荐,组织”供需见面”并公开竞争,最后订立合同落实工作岗位。这套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然而,任何改革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际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办法的变革;另一方面则是习惯、传统、价值、理论等观念的更新。毕业生分配工作也不例外。本文剖析其中的几种观念障碍,与实际工作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观念在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中也产生了积极反响.三十多年来由学校包产,国家包销的计划经济的毕业生分配模式正在被冲破,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引入了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逐步向“国家不包分配”过渡.过去大学生分配被认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统统由国家包下来.近两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某些理科专业的毕业生分配中出  相似文献   

14.
一、十年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回顾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搞好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既是对高等学校“产品”的检验,又是向社会输送人才。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1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经历了多次变化,有人认为这是“政策多变”、“大起大落”。实际上,毕业生分配工作四个阶段的变化,正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制度的推行和国家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到位,以国家行政部门分配就业为主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已转变为个人自主择业为主,分配就业、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制度。农业中专毕业生何去何从?农业中专如何坚持面向三农服务的办学方针,如何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这是广大农业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的大问题。笔者认为农业中专在实现由专业技术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转变,由学科型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转变过程中(以下简称“两个转变”),对  相似文献   

16.
一、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1.要帮助学生了解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政策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的自主择业,这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需要,也是为了打破由国家包分配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就业指导,使所有毕业生吃透就业政策,准确  相似文献   

17.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政策咨询     
问:“文革”期间延期分配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如何确定? 答: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一九六九届因“文革”原因被延期分配工作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可以分别从原学制规定的毕业时间起确定为参加工作时间,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目标是:改革“‘统包统’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近期目标是:“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原则上仍由国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安排就业,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落实毕业生就业方案,并逐步推行毕业生与用人  相似文献   

20.
我院研究生分配工作自1989年开始,试行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学校推荐、学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办法,调动了用人单位、学校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基本上做到了“三满意”,给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了活力。尽管这种分配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认为它的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一、我院“双向选择”的基本做法1.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毕业生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