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煦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3年 11月出生于江苏无锡。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后赴美国哈佛大学 ,先后获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94 0年回国到交通大学任教 ,195 6年参与建立并任教于成都电讯学院 ,1978年调回上海交通大学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煦是我国通信科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在我国通信建设的历史转折阶段起过重要的带头和推动作用。在 6 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 ,他密切关注国际通信技术的发展 ,及时将其引入教学和科研 ,为国家培育了大批通信科技高级人才。在我国通信教育科技领域 ,他创造了不少…  相似文献   

2.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1999年,张杰由英国牛津大学回国组建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个20多人的团队已经成为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的团队之一。也正是鉴于他的学术成就,张杰教授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3.
上海交通大学系教育部直属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为主干,管、农、文、法等学科具有特色的高校,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该校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1917年,1998年在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工程专业基础上进行了学科调整,成为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有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16名),其中张煦教授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带头人之一,也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研究奠基人之一。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基础、信号与系  相似文献   

4.
正高福,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新晋院士之一,在H7N9禽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评为"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其于1991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院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回国前在牛津大学任讲师、带博士、建实验室,2004年回国  相似文献   

5.
张楚汉院士,1933年lO月出生于广东梅州。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78年~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从事研究。回国后,他先后任清华大学水工教研室主  相似文献   

6.
寄语     
《中国研究生》2009,(11):1-1
傅恒志 材料冶金学家,教育家。1929年8月生于河南开封市。195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2~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从事高温合金研究,1962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北工业大学创建铸造专业并任主任。1984~1992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入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受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任教。现为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黄伯云,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5,(1):58-59
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男,1916年2月21日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当时为西南联大),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6-1950年在芝加哥火学从事研究工作(ResearchMeteo-rologist),1950年10月回国,先后在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大气物理所任研究员、大气物理所所长。1981-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现任科学院特约顾问;1979-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受聘为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HonoraryMembership),并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组长。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6册、科学论文90余篇。  相似文献   

9.
王永志院士     
火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32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被选派赴苏留学,1961年3月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火箭设计专业,毕业回国后便投身于我国火箭的设计与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张存浩,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相似文献   

11.
徐光宪:我国著名科学家,资深院士。192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自幼勤奋好学,1947年12月赴美深造,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为了参加新中国建设,他费尽艰辛回国。回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发展中,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石耀霖院士     
石耀霖,河北保定人,1944年生于广西桂林,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硕士学位,198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石耀霖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工作,他将地质学、地震学以及比较行星学等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在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开拓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区域地球动力学模拟、统计地  相似文献   

13.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及有关高校共同举办的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于2006年11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出席本届论坛的有: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施蕴渝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光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林院士,邓子新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学部委员(后改名为院士)。1919年生于浙江省萧山市农村,出生时因家中孩子多,母亲无力抚养,差点送人。11虚岁时上学,从此踏上艰难求学之路。1947 年赴美深造,后为建设新中国,毅然放弃一年后将获得的博士学位, 于1951年回国。回国后为新中国的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提出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教育与职业》2007,(1):112-113
人事张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任免决定,张杰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职务。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出席宣布大会并讲话。张杰,男,1958年1月出生,1985年1月入党,同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12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  相似文献   

17.
梁思成 (1901~ 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长子。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今清华大学)。 1924- 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28年回国前在加拿大渥太华与林徽因结婚。回国后,先后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国建筑史》等。 链接阅读——梁思成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0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  相似文献   

19.
正黄旭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男,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核潜艇研究工作,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文新,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学系,1958年获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