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雪芹在王熙凤出场上作了精巧的构思和安排,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是为人熟知的经典。王熙凤迟到后,通过在林黛玉面前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言语、动作表演,让读者对其性格、能力、地位有了直观的了解。很多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前就熟知王熙凤在贾府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泼辣能干的性格,所以觉得王熙凤的迟到和表演是理所应当的,很少问一句:王熙凤为什么敢迟到?  相似文献   

2.
王熙凤形象在《红楼梦》影视剧中大放异彩。《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顾兰君饰演的王熙凤,狡诈、泼辣、狠毒,是畸形婚姻制度的受害者。87央视版电视剧中邓婕饰演的王熙凤,全面展现了其性格的多样性。89电影版中刘晓庆饰演的王熙凤,心狠手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96华视版中徐贵樱饰演的王熙凤,形象复杂、性格多样,成为拯救家族厄运的"女强人"。这些影视剧中的王熙凤形象,因剧本特色以及演员表演风格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红楼梦》中刻画王熙凤形象最精彩的情节片段,世人多只从中看到王熙凤泼辣果敢的管理才干,却忽略了王熙凤强势管理背后的种种失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是王熙凤命运的写照。其中的“卿卿”是对王熙凤戏谑的称呼。王熙凤后来被丈夫休弃,一路哭着回到了金陵老家。曹雪芹及脂砚斋对王熙凤的才能是肯定的,对他的悲惨命运是同情的。把“卿卿”理解为贾琏,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里关于王熙凤放债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通过几段短小的情节深刻地揭露了王熙凤所代表的那个反动没落阶级的寄生性、腐朽性,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这个贪婪、凶狠的大贵族地主的形象。这个“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贵妇,正是一个“没个足厌”的吸血鬼。鉴古观今,今日的苏修新沙皇不正是王熙凤这样的吸血鬼么?王熙凤不过是封建末  相似文献   

8.
"辣"是王熙凤性格的主要特征,也是王熙凤生存的主要武器。《红楼梦》对王熙凤"辣"的性格的刻画,是曹雪芹为女性诵唱的一曲高歌,它从另一个方向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9.
郭晓红 《时代教育》2009,(10):232-232
本文总结了王熙凤的人物特点,认为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能说会道、心狠手辣却出于无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红学”研究的领域,对王熙凤的看法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给王熙凤冠上“封建代表”的帽子。所以,至今对王熙凤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对宝、黛、钗等人研究的深度。本文即围绕着“王熙凤的封建性与前瞻性”展开论述,分析王熙凤这个千面千手的文学艺术形象。文章首先从王熙凤的性格形成原因入手,定义出她的性格核心——以权、财为中心。其次研究从这一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凤姐的所行,挖掘其前瞻性。然后是从揭示凤姐的封建外衣切入,分析出凤姐身上固有的封建属性。最后,综合评述王熙凤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1.
寇树礼 《考试周刊》2011,(79):19-19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王熙凤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惹人喜爱,也遭人痛骂,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言:"《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熙凤这一形象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塑造成的,她的形象深刻而生动。最甜的嘴莫过于王熙凤的嘴,最毒辣的心莫过于王熙凤的心。她具有两面派性格,向上谄媚,向下弹压她的嘴就具有这种功能,向下弹压是她的职能所在,统治阶级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邓宏春 《考试周刊》2007,(38):94-95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丰满、最生动、最富生活气息的人物,这完全得益于她个性化的语言。本文结合《红楼梦》原著,援引数例王熙凤的语言,从机心、辣手、刚口三方面分析了她复杂的性格。同时,结合杨译本中王熙凤的语言的相关翻译,采用纽马克翻译理论作出适当评价,认为杨译以"语义翻译"为主,兼顾"交际翻译",成功地再现了王熙凤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蒋莉君 《考试周刊》2009,(18):199-201
在很多人眼里,王熙凤是一个无情无意、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反面人物。这一评价不但把王熙凤排除在悲剧人物之外,而且几乎使她与“哭”字绝缘。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整部《红楼梦》中,王熙凤哭的次数是仅次于前世欠着泪债的林黛玉的。一个已被很多人视为“十恶不赦”的人,为何竞会流下这么多的泪珠儿?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从王熙凤的真情、悔恨以及她对命运的哭诉这三个方面探讨她的“哭”“泪”与其命运悲剧性的必然联系,得出同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子一样,王熙凤的毁灭,也同样属于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从语义、语法和文本事实三个方面,论证了多数学者对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理解的正确性,即认为它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也是王熙凤命运的三部曲:贾琏对其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终休弃.  相似文献   

16.
卫建云 《学周刊C版》2011,(12):197-198
【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人物形象:王熙凤。【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王熙凤性格,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2.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王熙凤的人际交往方式,达成"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物的赏析,  相似文献   

17.
王琳 《考试周刊》2013,(72):14-15
作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三大意脉之一,"凤姐"王熙凤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眼球。王熙凤谋害尤二姐一事,从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揭露了"凤姐"的多重性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王熙凤这个人物,也为她今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重重的伏笔。本文从尤二姐之死出发,解读"凤姐"王熙凤的聪明圆滑、自私贪财、处事周全、阴险毒辣等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交际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入手,通过分析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策略,可以揭示作为言语交际者的王熙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因素做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为“王熙凤”的话语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王熙凤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是作者着墨较多、刻画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她年轻、漂亮、泼辣,工于心计,具有突出的管理才能,在贾府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从王熙凤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的主观努力两个方面,对王熙凤在贾府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