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献贞  武姗 《亚太教育》2019,(11):156-156
对高职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认知。对此,本文从养成教育、产教融合、主题活动等方面,对用工匠精神构筑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的策略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向丽 《文教资料》2020,(1):120-121,102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中国工匠"的重要途径。校企有效对接,以"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充实和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整合利用多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为"中国工匠"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匠精神的提及和重视。截止到2017年8月4日,知网上关于"工匠精神"的搜索结果多达127,823条,人们急于通过职业教育找到一条捷径来发展"工匠精神",然而现在人的观点中出现了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混为一谈的现象,泛化了"工匠精神"的涵义,就此,本文想在探求"工匠精神"过程中,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四个维度构建由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工匠精神认知调查问卷》,对成都A职业技术学院495名学生和7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四个维度上,学生对专业技能认可度较高,对其他三个维度的认可度较低;而教师在四个维度上均认为学生实际情况不足,由此反映出职业院校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念有待改进、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强化、学生自制力培养有待加强,进而提出提升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能力的建议:构建三位一体“工匠精神”培养体系;营造厚植工匠文化的校园环境;坚定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就是各大高校,每个高校都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正是因为如此,在前沿高校才更应该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工匠精神"就往往抛之脑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出现了相应的缺失。缺少匠心的教师,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才能够将"工匠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论文结合目前高校教育现状,探讨"工匠精神"的概念,分析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指明"工匠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展茅街道五匠工为例,介绍了传统工匠的发展和培训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成果对传统工匠行业的发展、职业道德的树立以及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工匠高超技术的认可,还是对其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的高度赞美。"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但在职业教育中出现了缺失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促使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回归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161-163
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增加跨学科知识、加强技能训练、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提出培育勇于担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户至上的高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的主要措施。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着密切联系,是人的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学校和企业要重新审视培养目标,校企师傅要加强对学生和学徒的价值观进行培育,并且校企要注重用工匠文化来陶冶学生和学徒,以培育其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中的高层次精神体现,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最高追求。中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的专业性教育机构,把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本文简要概述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的内涵,着重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策略,旨在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并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