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OECD教育指标体系具有系统决策,反映效益,过程监测及可比功能。我国教育指标体系存在指标的单一性,忽视教育产出,关注结果而不反映教育发展过程和绝对参数多等不足,其教育指标数据和信息系统无法满足OECD教育指标数据及数据分析的要求,由此给我们以启示: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价值分析理论对发展我国教育指标理论具有借鉴意义。OECD教育指标框架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对建立我国教育指标内容具有实践意义。应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统筹系统。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指标体系是国际上监控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完备、准确而严谨,深化了人们对教育投入、学生质量、教育产出等方面的认识.也为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效参考。文章在对该组织的指标研究机构、特征和2004年教育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教育指标体系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教育指标体系是监控与评估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际教育指标的制订和完善不仅借鉴了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经验,也借鉴了世界各国教育指标的经验.考察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变迁,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指标的价值与意义,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教育指标体系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监测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OECD完整的教育监测体系为世界各国教育提供了框架性指导.本文通过介绍OECD教育发展监测框架,分析了INES联合监测、LSO数据驱动平台、CIPP指标体系和GPS可视化系统,阐述了监测体系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OECD教育监测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以期对我国基础教育监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从"情境-过程-结果"模式的确立到它的修改以至弃用,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几经变动;概念框架的调整、政策焦点的转移以及统计信息的改善使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也不断更新;指标的变动与发展决定了"断章取义"的比较研究方法是不可欲和不足取的;要提高教育指标体系比较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者需要关注和分析特定指标体系的发展脉络及其具体的实践关怀.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师》2008,(9):29-29
<正>2008年4月16-17日,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OECD、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OECD教育决策与教育指标"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OECD的6位专家、各省教育厅负责教育规划的副厅长、规划处处长以及国内部分学者共120余人,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就中国和OECD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3,(35):27-27
PISA2012测评结果的公布,让上海教育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上海教育不仅高端优势明显,而且低水平学生的比例远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即使是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也要高于OECD的平均值,校际间、学生间的差异很小。这表明上海教育多年来推进均衡发展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由全球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的教育时代,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全球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经验。OECD作为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以定量数据分析为基础,制定了可供国际社会衡量比较教育发展的"OECD教育指标体系",为各国的教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OECD第三级教育收益和参与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ECD教育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教育指标进行严格定义,并严格以定义为标准收集、分析数据,对OECD国家教育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具有很强的决策支撑功能;二是坚持对教育现象进行中立、客观描述,绝无批评和赞扬。在OECD的众多指标中,第三级教育的收益和参与指标回答了第三级教育人个人带来什么好处。OECD国家的人们怎样接受第三级教育这样两个基本的政策问题。OECD第三级教育收僧和参与指标发展了教育经济学中教育的个人收益的内涵,拓展了考察教育机会分布及相应政策的范围,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制定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对加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借鉴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及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运用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对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与保育:来自TALIS 2018"强势开端"调查》报告于2019年12月发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影响儿童学习、发展和福祉的各项因素进行量化,发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教师学历偏低,相关培训待普及;对儿童基础认知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最迫切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领域是"支持特殊需求儿童";教师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但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不够,希望提高工作待遇。通过国际间的比较和借鉴,为加强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可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和财政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研制健全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同时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学前教育共同体,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颁布不仅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明确了标准,而且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凯里学院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民族地区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吴建平院士介绍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的历程。吴院士团队实现IPv6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教育科研网走在了世界互联网建设的前列:CERNE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学术网络。“互联网+教育”应用也是吴院士重点关注的内容。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现状,吴院士从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探讨了教育专网建设的必要性,并界定了教育专网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教育专网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可能带来的教育管理上的变革。他提出,教育专网将提供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教育服务,作为智慧教育的支撑平台,支撑各种新兴技术对教育的渗透,进而对教育资源建设、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教育场景中,教育专网必将成为“教、学、管、评、测”全链条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础平台,将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迄今仍具有强烈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在21世纪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超越传统观念的障碍,舍此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家办教育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收益的外部性成为政府承担教育成本的理由,教育产品产权的个人性成为个人承担教育成本的理由。只要市场对外部性有适当的反应,只要教育的收益足够大,个人就会对教育投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因之成为产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技能在德国的关注度也日益加强,学生的数字化能力业已成为了德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为实现教育技术创新,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推动以“教育4.0”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变革,德国政府推出“数字教育战略”。通过对德国的数字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s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IOs) in governing education via an 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policy discourse are of growing interest to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few have explored the complex ways in which an IO, such as the OECD, gain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in governing educa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est production. Drawing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of two international tests –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and the 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AHELO) – we show how the OECD legitimises its power, and expertise, and defines ‘what counts’ in education. The OECD deploys three mechanisms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 (1) building on past OECD successes; (2) assembling knowledge capacity; and (3) deploying bureaucratic resources. We argue that the early stages of test production by IOs are significant sites in which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is legitimated and enacted.  相似文献   

17.
经合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载体《教育概览》因其很高的决策与研究参考价值,被奉为国际比较教育的"宝典"。《教育概览》是经合组织的旗舰教育项目——国际教育指标体系(INES)项目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分析INES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模式,揭示了经合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指标研制的过程与方法,以期对我国教育指标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ansion of the OECD'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and associated growth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OECD's education work. PISA has become one of the OECD's most successful ‘products’ and has both strengthened the role of the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enhanc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organization in education globally.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OECD, includ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s in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place of the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particular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ISA in the late 1990s. We show how the OECD is expanding PISA by broadening the scope of what is measured; increasing the scale of the assessment to cover more countries, systems and schools; and enhancing its explanatory power to provide policy‐makers with better information. The OECD has also developed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 (PIAAC) and PISA‐based Tests for Schools, which draw on the PISA template to extend the influence of its education work to new sites. The paper draws on data from 33 interviews with past and present personnel from the OECD,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 and the English and Australian education systems, as well as analysis of relevant OECD documents. We argue that PISA, and the OECD's education work more broadly, has facilitated new epistemological and infrastructural modes of global governance for the OECD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在学前教育倍受重视的新形势下,引领和促进海南学前教育发展将成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琼台师专”)的重任。琼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海南省培养了众多幼教精英,一直以来对海南学前教育的发展发挥着专业引领和促进作用。其关注政策导向、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发挥实力和优势,引领和促进海南学前教育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评估成为近些年国际组织涉足教育领域的主要方式.由OECD发起的PISA项目成为近些年国际学生水平测试的先锋,参与成员从起始年份2000年的43个增长到2015年的72个.与此同时,PISA的覆盖范围已不仅局限于国家,地方参与的热情随之高涨,成为PISA参与的新趋势.由于PISA主要通过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衡量国家教育体系的质量,所以它成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与方针的"知识库".这也标志着OECD对国家教育体系质量评估话语体系的建立.为了使其教育影响深刻而持续,OECD通过多种途径建构自身在全球教育治理过程的行动框架并逐步使其合法化,主要包括:建构教育危机,以经济增长为改革方向;建立高效能参照系统,为改革建立标准;批判其对立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