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楚之欢     
<正>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常常灌溉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的瓜比自己种得好,于是夜晚偷偷去扰乱他们的瓜田,所以梁国的瓜总会有枯死的。  相似文献   

2.
推荐指数:★★★★☆选购理由:大兵小将PK?那一定是大兵战胜了小将!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小作者根据个头的强烈对比,用大兵小将分别形容自己和鹦鹉,为大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小小战斗,结果出人意料,占有绝对体积优势的小作者竟然输给了小小的鹦鹉!其实,小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不是输赢,而是自己对小鹦鹉的喜爱。你看出来了吗?同类产品:《猫狗大战》《爱撒娇的鹅》《猪圈里的抢食大战》等。  相似文献   

3.
隐喻叙事是《寻梦环游记》的一大特色,也是影视作品常用的叙事策略。影片打破以往生死对立的传统认知,以"人生即旅程"这一经典概念隐喻为主线,运用隐喻思维把生与死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时间空间等要素整合于"人生即旅程"建构的多个心理空间中,凸显独特的生命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人生隐喻、死亡隐喻与家族隐喻三个经典概念隐喻在影片中的意义建构路径及其对影片主题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鹏     
《音乐世界》2010,(14):17-17
林鹏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人.参加奥运是她演艺生涯的试金石,《大兵小将》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也为她打开一个宽旷的世界,开始走上演员和歌手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色彩、剪辑、声音等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基调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好莱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的表层叙事形态呈现为叙的断裂和插入叙事,从而影响了影片的情调,使影片笼罩上了谈谈的诗韵和感伤的气息。影片对历史情境作了高度仿真的伪造处理,对世纪大船难作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现代改写。《泰坦尼克号》的深层叙事形态呈现为叙事话语的回归和复调整合,影处精心营构了一个多声调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8.
《老炮儿》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关于北京题材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2015年华语电影的良心之作,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在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炮儿》是一部具有"北京情怀"与"大众记忆"的影片。试图回归电影本身,从电影的影片结构以及电影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50年代初的影片<腐蚀>为考察对象,从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及影片内容的叙事引导三方面对影片进行解析,发现1950年代初电影叙事多重探索的可能性.影片的最终被批判说明主流叙事在这一时期的规范与引导,由此女性边缘人物在电影内外走向了一条看似"新生"的"末路".  相似文献   

10.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一部名叫《士兵突击》的电视剧火暴荧屏开始,一个号称"鬼才"的当代剧作家脱颖而出,他就是兰晓龙,凭着大胆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模式,先后创作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零号特工》等铿锵大作,用深刻的戏谑方式,塑造出一个个嬉笑怒骂、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在荧幕上建立起一座兰氏血性和刚性熔铸的"大兵帝国"。  相似文献   

12.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有一颗小小的星球,那里住着口头禅王国的大兵小将们。 口头禅王国有一个区分等级的方法:只要在人类世界里被用到一次,就会加一些经验值。当经验值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升一级。而当你升到一百级的时候,就可以取代国王的位置了。  相似文献   

13.
影片《云水谣》采用一种插叙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回忆中的故事,其剪辑手法有力地辅助了影片的叙事,使影片的叙事和影像流畅自然,还通过蒙太奇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主题和整体意境得到了升华,本文对影片的剪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虚拟就是借助电脑技术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如果士兵虚拟化,未来的战场是什么样子的?美国五角大楼日前制定了一项名为“虚拟士兵”的计划,力图把每一名美国大兵的身体特征都记录在其身份识别牌的芯片中,这其中包括心脏、肺、肝脏、神经系统、血管和骨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拍摄于十多年前的《小岛惊魂》是恐怖电影的成功之作。观影时不由人不思考一个问题:那么多恐怖片为何这部如此出彩,其背后原因何在?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影片包括叙事空间、叙事时间、视角等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是由于巧妙的叙事手法,影片极大地设置了悬念,从而构成了恐怖效果,实现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巴别塔》是墨西哥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2006年执导的新片。本文从"巴别"含有的"变乱/通天"的内在悖论、影片的叙事逻辑以及叙事视点三个方面入手,指出影片中存在的无法弥合的裂隙恰在于,建构一个超越差异、心灵相通、彼此相爱、世界大同的神话在"9.11"之后的现实世界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17.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较为特别的影片,它试图对中国传统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在受众中引起了争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影片<十面埋伏>和<泰坦尼克>都以成功的叙事阐述了爱情的极致,但在叙事的处理上两部影片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写意化的手法,把叙事作为手段讲述爱情;后者则是以写实化手法认真地讲述着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这使两部影片的叙事在人物处理、节奏和强度的控制、背景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电影《鹅毛笔》不同于一般的传记电影,导演考夫曼在遵循真实历史元素的基础上对萨德形象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和重塑.在从传记到影片的改编过程中,导演从"升华的欲望激情""隐喻的空间选择""重复的叙事模式"三方面着手,将充满争议的萨德塑造为一个偏执的写作狂,一个敢于冲破传统桎梏的"另类人"和自由主义战士,从而展示了追求自由和激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