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采访合肥市南门小学的由头,缘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临座一位陌生人问她:“您的孩子是不是在南门小学读书?”这位家长觉着很奇怪,就问他:“您怎么知道?”那位陌生人笑着说:“我的孩子也是南门小学的,南门小学的孩子跟其它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这件事在记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深秋下午,记者走进了这座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2.
赵虹 《教育导刊》2002,(8):30-30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我们说过这个问题,我们做家长的挺着急,你说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3.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  相似文献   

4.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5.
一天中午,轮到我去检查午自修。刚到教室门口,一位女生就哭着向我告状:沈梦萧把她的作文书撕了。又是沈梦萧!我强压怒火,低声说:“沈梦萧你过来,你为什么要撕她的作文书?”沈梦萧慢吞吞地走到我跟前,阴着脸说:“她为什么不借给我看?”“什么?不借给你看,你就可以撕她的书?”我火了,哪有这样的孩子?我更加严厉地对他说:“这本书给你,要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一家儿童报的记者到马小跳他们班来调查,调查他们的童年是否快乐。结果,从交上去的调查表统计出,全班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快乐。“怎么会呢?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不快乐?”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出乎秦老师的预料。她有点震惊,也有点内疚,有那么多孩子感到不快乐,她作为老师,是有责任的。秦老师很着急,她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快乐,首先她得知道,哪些孩子是快乐的,哪些孩子是不快乐的。秦老师总是有办法的。她发给每个学生三张卡片:一张红色的,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这是心情卡。”秦老师说,“如果你今天的心情是快乐的,你就别上这个红色的…  相似文献   

7.
刚刚开始教孩子去认识形式美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事情弄得很复杂,甚至连“形式美”三个字也不要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家长带孩子到河边,看到夕阳西下,她发现孩子对红彤彤的太阳感兴趣,看得着迷,说:“太阳快下山了,你能把它留住吗?”孩子不答,只是摇摇头,看样子有些惋惜。她接着说:“那就把它画下来,带回家去好吗?”孩子高兴地答应了。其实家长早有准备,把纸和笔拿出来交给孩子。过了一会儿,孩子交给妈妈一张图画并得意地说:“妈妈,这是红太阳,这是那边的山。好看吗?”妈妈说:“啊!好看,画得真好。”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儿童心理咨询”中,我除了接待一些家长外,还接待一些孩子。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位小学生。一位是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她落落大方地走到我面前说:“爷爷,我活得很累、很烦,真不想活了,怎么办?”她这一问使我惊呆了。只不过是7岁的小姑娘怎么会感到和体验到活得累而不想活了呢?我让她坐下,问她:“你为什么会感到活得累而不想活了呢?”她说:“我一点自由都没有!”“说说怎么个没有自由法?”她说:“你看,  相似文献   

9.
保持自然美     
我们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要让儿童知道美不美不在外表.要重视心灵的美。这一点,我姐姐做得比较好。她是一名幼儿教师,她在孩子的面前从不浓妆艳抹。有的孩子问她:“老师,我妈妈天天描眉,擦口红.你怎么不呢?”她说:“老师不描眉,不擦口红。这是自然美。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讲究自然美,我们这张小脸本来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家长和许多家长一样,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但是她发现这样过生日,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体验。有时快到生日了,孩子甚至还会神气地向家长不客气地发问:“这回生日给我怎么安排的?”看到家长辛辛苦苦准备好的礼物,只是淡淡他说了句“还可以”。说得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这位家长认真地做了另外一项工作——带着孩子为自己的父亲(孩子的姥爷)准备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1.
教师应慎言     
一天下午,我正在活动室弹琴,一位家长来接孩子。她看见一个小姑娘站在我身边,就问:“这孩子很能干吗?”我回答:“是的。”“这孩子这么小,她家里为什么让她全托?”我轻声地说:“她父母离婚了。”我的声音不高,小姑娘不可能听到。可没想到小姑娘已从那位家长看她的眼神里仿佛明白了什么,高兴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忧郁,低下头,默默地离开我,坐到位子上去了。我的心也立即沉了下去,顿时难过得不知说什  相似文献   

12.
克寒 《家长》2000,(Z1)
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家长在抱怨:“我的孩子今年13岁了,我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操心!”她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你不知道,我的孩子以前很听话,可是现在长大了,简直叫你没办法。你说什么他都不听,他还特别倔。有时我都不敢和他说话。”我想,可能有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怨言。难怪人们把11~14岁叫做“令人操心的年龄”。  相似文献   

13.
夜,很静。独自走在几乎没有行人的路上,看着地上被昏暗的灯光映出的影子,我的思绪也如飘落的雨丝一样杂乱。想着白天家长刻薄的语言,我不禁打了个冷战,想着孩子无助的眼神,我加快了家访的步伐……很平常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今天一早,作为班主任的我为学杂费的事情找到了她——文婧,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因为这学杂费,我们交流了很多。“文婧,你爸爸怎么还没有把学杂费交上啊?全班只剩你一个了。”我问她。“不知道。”孩子很为难地摇摇头。“给你爸爸说了吗?”我的语气很平和,惟恐让她感到紧张。“说了,可他说不给我交。”孩子说。…  相似文献   

14.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从今年开始迷上了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成绩。我们做家长的非常苦恼!面对她直线下降的成绩,我们想把她送到寄宿制学校去读书,不知道此法可以克服她对网络的迷恋吗?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让她既可以上网却又不迷网?”根据我们对3870位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68.6%的家长“非常赞同”或“赞同”孩子上网,但60.5%的家长对孩子上网表示“非常担心”或“有点担心”。可见,大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子女上网,只是担心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要预防孩子的网络沉溺行为,家长要做到以下“五要”。1.要以身作则。在上网时间、上…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好下一代,教师必须时时严于律己,事事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一点对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孩子入学非常爱听老师的话。家长常反映孩子在家会说:“你错了,我们老师是这样教的”,“老师叫我这样做的”,“不信,您去问老师”。甚至有的家长还开玩笑地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孩子对我们老师是多么信任啊!由于孩子对老师的高度信任,他们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如一次,小朋友陈玲在校学习时呕吐了,当时我动员她回家休息。她却回答说:“我不回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您那次腿砸伤了不能走路,不能站着,却坐着给我们讲课。现在我好些了,我也要坚持上课。”又如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一天她深有感受地对我说:“您还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因您退着走,被一根木头绊跌倒了,当时您擦了腿上的血,咬咬牙,掸去身上的灰又继续上课的事儿吗?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哩。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件  相似文献   

16.
这里,幼儿园举办的“家庭教育大奖赛”的气氛仍然热烈而紧张。“一天,孩子哭着告诉你,邻居的小朋友打了他。这时你应该怎么办?”主持人笑眯眯地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啊!这是每个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几乎碰到过的。一位家长说:“当发生这类事时,我对孩子说:‘算了,以后你少出门,别再跟他去玩了。’这样忍耐一下,就不会引起更大的纠纷,邻居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位家长的话音未落,另一位家长马上站起来激动地说:“那不行,凡事不能太软弱,你  相似文献   

17.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8.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高考“今天我高考”——考生穿着印有这几个字的文化衫出入于各个考点,是今年高考期间河南省郑州市的一道风景。据市招办介绍。中国人寿保险郑州市分公司今年免费为郑州市的考生提供了9000件这样的文化衫。“很兴奋”、“很自豪”、“社会对高考挺重视的”,一些考生在谈到穿文化衫的感觉时如是说。一位考生家长说:“孩子穿上文化衫有需要帮助时说不定还能得到帮助。”7月9日上午,郑州一中考点外一位姓郭的考生家长告诉记者:“今天早晨我和女儿准备骑车去考场时,发现车丢了一辆,十分着急。为了赶考,我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美华人把孩子送到了当地的学校。谁知孩子第一天学会说的话竟然是“我要上厕所”。这使她大为恼火,一气之下,电话上与校长“刀兵相见”,但校长的一句话却把她给“噎”住了。校长说:“请你留心一下.你那5岁的儿子最常说的不是这样一些话吗?”需要当然是需要,问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一直是在讲台上“高雅”得走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