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养母     
我叫小白,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猫。哦,这天我出生了!自从我出生,就不知道我妈妈是谁,更不知道她长什么样。等我睁开眼,就看到了一只狗正望着我,她长得和我一点也不一样。我的妈妈在哪儿呢?我大哭大叫着:“妈妈,妈妈!”如果你听了一定会感觉很烦,但是那只狗,哦不,是我的养母,她却不觉得我烦。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安慰我。这就是我的养母——京巴狗笨笨。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惊奇?我是一只猫呀!狗能给猫当妈妈吗?过了一个月,我终于会说话了。我始终在想那个问题:我的妈妈在哪儿呢?我问我的养母:“妈……啊……阿姨,你知道我妈妈在哪儿吗?”我…  相似文献   

2.
我结婚后一直和养母生活在一起。养母很早就离异,未生育。我的女儿现在3岁半,一直由我和养母共同照料。我担心养母没有育儿经验,一个人照料不过来,就常常提早下班去带女儿,为此,女儿对我越来越依赖。养母在家带小孩的时候,多是自己看电视,让小孩吃东西,小孩哭就哄一下。小孩顽皮,玩脏了衣裤,她就唠唠叨叨,这不准那不准的。她很少带小孩出去玩,渐渐地,我女儿就形成了爱哭、内向的性格。我觉得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失败的,现在又制造了一个“次品”,心里很烦恼,经常和她争吵。我也怕伤她的自尊心,怕她说我忘恩负义。可是一看到女儿胆小、娇气、依…  相似文献   

3.
1844年,13岁的詹姆斯因贪玩与小伙伴一起下海游泳.差点被鲨鱼吃掉。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养母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顿:“你这个蠢蛋,怎么能瞒着我干出这种无聊的事情来呢?”他的养母边骂边伸手打了他一巴掌。詹姆斯只得一边捂住被打疼的脸,一边跪在地上向养母道歉,并保证今后再也不惹她生气了。  相似文献   

4.
八重樱下     
那时候,1934年日本横滨的一所教会中学,老师叫他保罗,叫她苏珊娜。出了校门,同学们叫她小林加代,叫他大岛一兵。而他对她说:“最好,你还是叫我郑左兵,那是我父亲给我取的名字。”加代黑色的凤眼一低,浓浓的睫毛拂过,哈哈腰,郑重地说:“哈依。”  相似文献   

5.
亲亲的额吉     
额吉,是蒙古族人对母亲的称呼。第一次见她,她正站在门口。我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妈妈!”她拉着我的手,眼睛眯成一条细细的缝:“叫额吉!”于是,我就叫她额吉。这一叫,就是十年。十年前,我和毕力格相爱了,但遭到他父亲的坚决反对。毕力格的父亲是地道的蒙古族人,希望自己的独子也能找个蒙古族姑娘。  相似文献   

6.
陈小莉 《师道》2009,(4):37-39
周末,我正独自在街上闲逛,突然,身后伸出一双手轻轻地蒙住了我的双跟:“谁?”那双手立刻就松开:“对不起,老师,是我呀!”原来是刚毕业的一个女生。可她叫什么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老师,我成功了!”说到“成功”二字,她简直是得意洋洋,眉飞色舞,还朝我神秘地挤挤眼。哦,我想起来了,她就是在一次课前演讲时,讲“林肯一生成功与失败”故事的那个女生,她叫春兰!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来自湘两凤凰县的苗家女子,从沈从文的故居到她家只需要几分钟路程。她叫张会君,是个能吃辣椒的美丽女生,因此有个外号叫“辣妹子”,但是中文系的同学们都喜欢叫她“会君”,这让她感觉在交大很是温暖。来到交大以后,她有句口头禅——“我感觉咱们同学都很好”。一年前她还在湘西紧张地备考,现在看着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嗅着桂香,读着书,她发自内心地说:“我太幸运了!”  相似文献   

8.
助人为乐     
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写作业。 我写着写着,忽然看见我的同桌在笔袋里找着什么。她左翻翻,右翻翻,过了好半天都没拿出什么东西来。我小声地问她:“你在找什么啊?”“我没铅笔了。”她难过地说。我想:没有笔就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怎么行呢。于是,我连忙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递给她,说:“给你用。”她接过铅笔,感激地说:“谢谢!”  相似文献   

9.
在班里.第一个叫我名字的是——赵亦晨。 一个早晨,孩子们正在吃早点,我正好站在赵亦晨的身边,不知她想起前一天什么高兴的事,拍拍我的手,轻轻叫了一声:“丁蓉。”因为惊讶,所以我直接问她:“为什么这么叫我?”“因为喜欢你呀!”看她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她顽皮。后来,我发现和她要好的几个孩子也会不时地轻拍我一下,叫叫我的名字,有的还亲上一口,而我也只是觉得她们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些特别,并无其他。直到后来,我想起一次专家的讲座时,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0.
老妈     
叫她“老妈”不是因为她真的老了。我小的时候就这样叫。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称呼挺好玩,渐渐地就成了习惯,就像她叫我“宝宝”一样。  相似文献   

11.
张莉 《辅导员》2014,(4):54-54
爱。给孩子阳光心灵那年,我接手了二(3)班。班里有一个被很多人笑称为“大舞台”的孩子,她叫蓓蓓。同学们叫她“大舞台”,是因为她曾自诩自己是上过“大舞台”的人。刚一接触这个孩子,我就能感觉到她的机灵、热情、聪明……但是她又是一个过分张扬、不能自律的孩子。又一次,学生又在向我诉说蓓蓓如何如何,我几乎是忍无可忍地大喊了一声:“蓓蓓!”听见喊声,她不太情愿地转过头,  相似文献   

12.
“徐福记,徐福记!”我回头生气地说:“谁呀,敢这么叫我?”只见杨佳欣笑嘻嘻向我走来。我也还了她一句:“羊肉串,羊肉串,一元一只,快来买呦!”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2,(4):18-18
先叫妈,还是先叫爸 芹宝妈:芹宝决6个月的肘候,有一天突然时着她爸叫了一声“爸爸”,当时我和芹爸鄯以为是听错了,没当回事。因为小家伙还从来没叫过我“妈妈”呢!可之后的几天里,她看到芹爸就会很大声地叫,直到芹爸答应了才停。有时芹爸一边答应一边停下手边的活儿看她一下,她就会非常得兴奋,然后就会不停地叫爸爸。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小弟弟:你好吗?我是你的一个远在北方偏僻小镇的大哥哥,对于你的事情,忍不住想多说几句。现在,我的手在禁不住地颤抖。我知道你不想离开你的养母,对吗?你黑黑的大眼睛忽闪着,你一定相信:只有在具有广博爱心的黄妈妈身边才能生活得快乐。下面让我给你讲一件事情吧。在我的身边,有一个叫王志刚的男孩,他是我的知心朋友。十年前,他被生母抚养到两岁时,被发现患有疾病,于是便被父母“判处死刑”。一位好心人将他带回了家,含辛茹苦地将之养育。就在三年前,他和养母一家还快乐地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亲…  相似文献   

15.
她叫小莉,同学暗地里叫她“丑小鸭”。她是班里最孤独的一个,其他同学下了课都出去玩,而她却孤零零地倚在窗口;课堂上她很少举手发言,只是木讷而又机械地听课、做笔记,而且我还发现她特别讨厌课文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从她那孤独而又自卑的眼神里我读懂了这个女孩子的苦恼和忧虑:她是因为自己并不出众的相貌而自惭形秽,将自己锁在一个没有欢乐的世界里呀!怎样解冻“丑小鸭”冰冷的心呢!有一天,上活动课。由于外面下着雨不能出去,我们就在教室里做“密令传递”的游戏:我把“密令”说给第一个学生,第一个同学又悄悄地把“密令”…  相似文献   

16.
家有小女怡然,近日才满四岁,伶俐可爱,时出令人啼笑之言,零拾一二,以示怀爱。离婚吾女睡前有吸吮手指习惯。一夏日,我在床边看护她入睡,旨在监督她改掉“恶习”,女儿深知我意,出语:“老爸,我们俩离○王艳明婚吧!”我愕然,问何缘故。女儿答日:“离婚就是分床睡。不要你在我旁边。”我转而明白,原为要支开我。改称呼为鼓励女儿有上好表现,妻和我不时夸她“然然长大了”。一日,我故技重演地夸耀她时,女儿认真地对我说:“我长大了就不叫你老爸了。”我问为何,女儿答:“我长大了,就叫你哥哥了。”我急忙拒绝:“这绝对不行…  相似文献   

17.
杨筱艳 《小火炬》2014,(12):38-41
一次失败的试验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什么叫“纸上谈兵”)艾东西:“你会把我妈妈写得很好吗?”我:“我会实事求是地写,我知道,小读者们很在乎这个,不真实的那叫幻想小说,这个系列的书不是这类书,幻想类的是我明年想写的。”艾东西:“我建议你把我妈妈写得好一些,因为她比她表现出来的要好,因为有些事是不需要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打开办公室的门.我迎面看到一个女孩儿靠在时面墙上。她低着头.双手插在校服兜里。听到我开门的声音.她抬起了头.轻轻叫了声“老师”(声音有些局促),又迅速低下了头。我想她应该是来找我的,于是向前一步.温和地说:“同学。你是来找我的吗?”她点了点头。我说:“进来吧。”  相似文献   

19.
李晨 《家长》2002,(Z1)
在武汉,有一位养母搀扶着收养的盲孩子走过了8年的旅程。这位养母叫黄林清,今年50岁执教于武汉理工大学。盲孩子叫甘惠颜,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今年10岁,就读于武汉市盲校。在他的成长岁月里,养母一点一滴的爱,像永不知疲倦奔流的溪水,汇聚成一曲母爱的歌谣。近日,养母黄林清向笔者讲述了她和盲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1844年,13岁的詹姆斯因贪玩与小伙伴一起下海游泳,差点被鲨鱼吃掉,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养母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顿。詹姆斯的养母骂道:“你这个蠢蛋,怎么能瞒着我干出这种无聊的事情来呢?”他的养母边骂还边伸手打了他一巴掌。詹姆斯只得一边捂住被打疼的脸,一边跪在地上向养母道歉,并保证今后再也不惹养母生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