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国寺是唐朝中后期京城级别最高的皇家寺院。西京安国寺早已废圮.而咸阳安国寺却依旧存在。本文对咸阳安国寺的现状及由来作了较深入地探赜。否定了咸阳安国寺“创建于唐代”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一结下不解之缘黄州安国寺座落在古黄州城南长江之滨。始建于唐代,名护国寺。“唐显庆三年,郡人张大用始舍基,僧惠立创建”。①北宋嘉祐八年,改名安国寺。僧继连“易新”。②明洪武七年,僧云亭重修,名安国泰平讲寺。从此以后,当地群众习惯称为“安国寺”.黄州安国寺究竟始建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与定惠院、天庆观、承天寺、禅智寺、乾明寺等寺院齐名的安国寺,于后世影响最大。它是一座佛教净土宗派的古寺。宋元丰三年,  相似文献   

3.
安国寺,古名安吉寺,位于吕梁市离石城区西10公里的乌岩山麓,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宋嘉佑三年(1058年),有镇西人王公佐在安国寺山顶筑寨,称安国王,遂改名安国寺。金兴定三年(1219年)重建寺观。  相似文献   

4.
游安国寺     
“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好风光,这儿也歌唱,那儿也歌唱,花儿唱呀鸟儿也歌唱……”今天我们乘着快车来到安国寺的山脚,来看望安国寺那闲闲的、远远的、可望不可即的秋。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献中五代宋初戒牒研究王书庆敦煌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授戒的记载,传戒的地点有灵图寺、安国寺、乾元寺、普光寺、龙兴寺、报恩寺、三界寺诸寺。目前存在的戒牒有三十几份,授戒的时间主要在五代末至宋初(公元961年—公元987年)这一时期,受戒的地点在三界寺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洛阳邙山、偃师平原、龙门西山出土的六件中、晚唐石刻,对其中的佛教信息进行了梳理.作者通过归纳认为这些石刻记事的内容表明:中、晚唐时代的洛阳,妇女多有在家信佛的习尚;受到家庭信仰习尚的影响,唐代妇女无论老幼每有出家从缁的;唐人倾信佛法的群体,多以寺院为思想寄托;中原地区在会昌法难之后,仍有东都安国寺、宁刹寺、敬爱寺、嵩山会善寺、般若寺、龙门奉先寺、河阳万岁律院等佛教寺院香火有绪,传灯不辍;唐末、五代之动乱后,封建政府对佛教寺院一仍行使着地政税收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杨森 《家教指南》2006,(5):107-109
唐代敦煌寺院中的僧人为僧、尼等赠送物品所用词汇多用"助供"、"助"(吐蕃占领时期);而五代、宋时期不见用或少用,但这类形式依然存在于寺院和民间,形成一种民俗活动,展现了唐宋时期敦煌寺院内外的一些赠纳习俗和互助活动.  相似文献   

8.
说"寺"     
方地喜 《现代语文》2006,(1):127-127
"寺"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庙宇",它的含义几经演变,才最后沉淀为这个常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秦时期关中地方的开发获得突出成就.考察关中经济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发现关中西部地区得到早期开发,而后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中部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发展趋势.秦定都咸阳,开始了新的农业跃进的高潮.而这一历史变化的策划和指挥中心,就设在咸阳.咸阳附近也自此成为关中经济的重心地带.秦人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祭祀格局中对河川的崇拜特别突出,也值得我们重视.咸阳形胜,因生态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形势的优越,有力地促成了秦始皇的帝业.回顾秦人由雍城到咸阳的历程,可以与"鸡峰"到"凤台"神话传说情节的演变对应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罗愿<新安志>"岐山"条涉及唐元和四年歙州刺史韦绶感梦而在休宁石桥岩置精舍之事.明弘治<休宁县志>之后的几乎所有徽州府志、休宁县志、齐云山志,直到现代新修相关志书,均认为韦绶感梦所置之精舍叫"石门寺",以至此说广为流布.经对休宁"石门寺"说法来源的细致考查和对罗愿<新安志>、<弘治·休宁县志>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休宁没有"石门寺",所谓休宁的"石门寺"应为"石桥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