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10月,2004年度诺贝尔奖先后揭晓。 两位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 琳达·巴克因发现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而 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 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J Gross)、戴维· 波利策(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维尔切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对泛素调节蛋白质的功能的发现,使人们能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和理解细胞中如何控制许多非常重要的化学过程,比如细胞周期、DNA修复、基因转录,以及新生蛋白质的质量控制。这种对蛋白质控制死亡的新知识对阐明免疫防御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缺欠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某些癌症的发生。特颁以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于挪威当地时间10月4日开始宣布,目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都已“名花有主”。其中,“诺贝尔和平奖”是惟一不在斯德哥尔摩而在奥斯陆颁发的奖项。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评审委员会说,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却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降解感兴趣。但今年获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辟蹊径,发现了被调节的蛋白质降…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的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的欧文·罗斯,因为他们发现了泛素对蛋白质降解(死亡)的调节。独辟蹊径的研究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  相似文献   

5.
材料一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 生物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 赫什科和美国生物人学家欧文·罗斯。三 位科学家研究发现,身体内的细胞起着 高效检查站的作用。构成所有生物的蛋 白质在细胞里以疯狂的速度构成和分 解,作为身体免疫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有 些蛋白质需要被消灭,这一过程称作降 解,如果降解出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得 病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因发现“泛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每合成1个“泛素”分子至少需要生成水分子( )个.  相似文献   

7.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细胞的分裂期和分裂间期。那么 ,细胞何时分裂 ,有无什么物质在控制细胞分裂的进程呢 ?今天 ,人们已从实验中找到了答案。2 0 0 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便授于了从事“细胞周期”研究的 3位科学工作者 ,即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 ,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和保罗·纳斯。早在1 970年 ,美国科学家哈特韦尔利用遗传学的方法首次在啤酒酵母细胞内发现了一种推动细胞周期运动的蛋白激酶 ,他发现这种蛋白激酶的奇妙作用是把磷酸基团连接到其他参与细胞周期活动的蛋白质上 ,这些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前科学家不断找到生命源于外太空的最新证据·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星际分子也正是高考命题的素材·如2004年上海市高考化学第12题就取材于星际分子氰基辛炔等·现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星际分子并编写成相关化学题,供参考·1.2004年6月,从事格林银行望远镜项目(Green Bank Telescope)的美国科学家在无线电望远镜的帮助下,在银河星系中央的星云中发现了2种以前尚未被发现的星际分子结构,它们是丙烯醛和丙醛分子(如下图)·科学家认为这类复杂星际分子将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形成初期的物质构成,甚至可以从这些分子中发现生命起源的过程·题:下…  相似文献   

9.
2004科学之星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的美国科学家波利泽、格罗斯、维尔泽克(从左至右)。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西查诺瓦、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罗斯(从左至右),表彰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人体细胞通过给无用蛋白质“贴标签”的方法,帮助人体将那些被贴上标记的蛋白质进行“废物处理”, 使它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  相似文献   

10.
生物志     
1973年·美国科学家科恩和博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完成基因重组实验。基因重组技术为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重组人胰岛素首次研制成功。1980年·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编码蛋白质干扰素的一个人体基因导入细菌体内。·美国科学家伯格等人因为创造出首个重组DNA分子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81年·俄亥俄大学的科学家将取自其他动物的基因植入老鼠体内,创造出世界上首个转基因动物。·中国科学家首次克隆出鲫鱼。1982年·首个用于家畜的重组DNA疫苗问世。·首个生物技术药品——人胰岛素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C.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德·曼斯菲尔德(SirPeterMansfield),以表彰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简称MRI)。该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清楚地看清自己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器官,为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 (LelandH .Hartwell)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 (R .TimithyHunt)及保罗·纳斯 (SirPaulM .Nurse) 3人 ,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控子”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他们的发现“有可能开辟肿瘤治疗的新途径”。1 细胞周期除病毒外 ,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产生新细胞 ,称为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得以生长、繁衍的基础。以人体为例 ,所含有的约 10 0万亿个细胞 ,均起源于一个受精卵。受精卵…  相似文献   

13.
题目(2005年泰州市)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于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只填两种):;·(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缩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30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特化的细胞能够被重编程为可发育成身体组织的非成熟细胞"。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 ]美英科学家共同获得 2 0 0 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中华网 2 0 0 1年 10月 9日消息 ,美国科学家雷兰德·哈特韦尔 (LelandHar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 (Timo fhyHunt)及保罗·诺斯 (PaulNurse)共同获得了 2 0 0 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先后在有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 ,即确认了控制从酵母一直到人类的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的主要分子。哈特韦尔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就开始对酵母菌细胞周期的调控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发现控制细胞周期的“St…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2003,(1)
美国的约翰·芬恩、日本的田中耕—和瑞士的库尔特·维特里希今天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们推动了对生命发展进程的了解。 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委员会主席本特·诺登说:“他们的成果为未来探索癌症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 瑞典皇家科学院解释说,他们发明的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绘制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从而“看清”蛋白质,并且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该院称这项成果为“革命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嗅觉是人类五种官能中最高深莫测的一环。没有人理解为何人类能够辨别并记忆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原理。美国科学家琳达·巴克和理查德·阿克塞尔经过一系列关于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阐明了人类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特授予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师》2004,25(12):46-46
据新华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11月5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在人类的各种感觉中,嗅觉产生的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终于找到了答案,清楚地阐述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的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阿克…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现     
意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可被“压”成“玻璃”欧洲非线性光谱实验室的意大利科学家费代里科·戈雷利和马里奥·桑托罗研究发现,在50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二氧化碳能可以变成玻璃状的固体。这种高压下得到的二氧化碳玻璃称非结晶二氧化碳。如果解除高压,它就会恢复为通常的二氧化碳。他们认为,发现这种现象有助于人类深入了解太阳系中一些巨大气体星球的内部结构。该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杂志上。日美科学家发现使大肠癌恶化蛋白质日本和美国3所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发现,蛋白质“CRD-BP在大肠癌恶化的过程中起着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