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韩愈<原道>提出"博爱之谓仁",这个说法在宋代以后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儒家仁学中有代表性的阐释.本文梳理了韩愈以"博爱"论"仁"的思想渊源,认为以"博爱"论"仁"的意见,在汉唐时期逐渐流行,反映了汉唐儒学的理论旨趣.韩愈对这一旨趣的继承,反映了其思想与汉唐儒学的复杂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儒道革新思想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成为一种生活场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吴镝鸣 《青年记者》2008,(12):24-25
超越国界的报道 不夸张地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是跨越国界和超越意识形态的,比如,我们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到“大爱无疆”、“天佑中华”这样的用语,听上去有点像宗教语言。在我们所接受的长期教育中,“博爱”这个概念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博爱”,我们坚信的是阶级的爱,不是无缘无故的爱。但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相似文献   

3.
“惜书如命、爱馆如家、敬人如己”,这是图书馆人职业生涯的三种境界.而要达到这三种境界的要求,需要图书馆人终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刘纲纪在《国内哲学动态》第七期撰文认为,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是统一的。没有充分分化,所以,中国艺术的本质特征是“艺”与“道”的统一。道需要艺赋于形式,艺以道作为灵魂。因此,中国人在艺术创造中渗透着一种通过对有限事物的描绘去表达无限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形成了中国艺术文化特有的六种境界。儒家境界。儒家把艺术美看作是善的最完满的体现,美也就是最高的善。这种境界讲究风骨,可概括为一个“神”字,很有气势,倾注着对人的感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术,其看重人的品行操守,讲究人道德水平修养,为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辞源》释义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即是在个人独处时能够保持自身的操守,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之“礼”的演变过程中,有着从宗教心理层面到社会意识层面再到社会无意识层面的过渡。作为“社会无意识”的一部分,这种超越了最初宗教意义上对心理威慑力及后来社会法制意义上对人的肉体行为强制力的“礼”才是儒家之“礼”的最高级形态,真正做到了使人“徒善远罪而不自知”,发挥出“礼”对人心统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标题,从讲爱情的“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一词中化出,窃以为用来作谈论作者与编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不牵强。以爱情论编著者之间的关系,大概起之唐代:唐之前的《列子·汤问》的“高山流水”则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典故,衍化为“知音”的美谈,而泛化的“知音”在现代又融入了“爱”的内容,表现蔡锷将军与小风仙的情感、理性共鸣的电影《知音》即是一例。其实,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开两者于一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也就是"圣王之道"."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王道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相似文献   

9.
选题立意与出版境界王亚民大学者王国维在其探讨诗词集大成之作《人间词话》首标“境界”,认为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然不同凡响,独绝于世。我把王氏“境界”说引进出版领域,认为应该倡导出版境界。出版境界是一种理念精神,是出版者孜孜以求的最高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们觉得军报的编辑、记者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士兵,因为从(记吉卜连当兵)这个专栏刊登的近3()篇稿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广记者到基层、懂基层、为基已、爱基层的实实在在行动,更触摸到了扩版后的军报面向幕层、关心基层的时代脉搏、殊深感受到厂十兵与记会问那战友之爱和同志之情让我们说一声:“感谢记者下连当兵!欢迎记者下连当兵!”平凡的行动,沟通了记者与士兵的四倍职业的差别,阅历的深浅,使记者与士兵容易缺少沟通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论文,很讲究是否有意境。什么是意境?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新闻写作也应该注重意境的体现。新闻写作中讲的意境是指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一基本前提下,把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和谐  相似文献   

12.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其巨大的渗透力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的灵魂。“格物”是为了“致知”,其最终目的乃是“治国平天下”,可见,定国安邦的学问在儒家看来方是最大的学问。湘南名师王船山曾把辅佐国君,造福天下苍生的“帝王之学”视为学问的最高境界,使儒家精髓得到较清楚的诠释。这事实上也是历代文人虽远离朝政,却始终“未敢忘忧  相似文献   

13.
灵莉  章洋 《中国广播》2005,(3):74-75,77
意境是播音员二度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方面的一个范畴,体现了艺术美。因此,在播音创作、文学欣赏中,我们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播音质量的一个标准。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明代朱承爵认为“境界应包括情感与景物两方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他把境界看作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本源,有境界,本也。其他末也。  相似文献   

14.
张澜 《大观周刊》2012,(41):26-26
儒家哲学则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仅仅靠人们自身的内在道德修养是很难达到完满的超越境界。 以“内在超越”为基础的“天道性命”之学说基本上是一种泛道德主义,它把道德性的“善”作为“天道性命”的根本内容,过分地强调人自身的觉悟的功能和人的主观精神和人的内在善性,要求人由其内在的自觉性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5.
纵观小小县台,普遍存在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节目质量上不去,精品出不了等现象。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县台采编人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加上资金不足,条件有限,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就勿忙“上阵”了,故业务起点低;从主观上讲,县台采编人员总认为自己不过是小记者、小编辑,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小小天地飞不了多高,故忽视了自身的提高,业务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如何有的放矢,提高县台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呢?可从四个方面狠抓落实。一是认真开展“三爱”教育活动。爱是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大体而言是穷人胖,富人瘦,和狄更斯时代已经大相径庭。美国的食文化实际上最高的目标是让你忘了吃,达到孔子所谓“三月不知肉味”之境界:吃之外的东西比吃本身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7.
詔策·檄移     
《诏策》《檄移》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九、二十篇。这两篇讲的诏策和檄移,都是古代的应用文。这种应用文从体例上和报纸上发表的政府文告、宣言、条例、命令等相仿佛。这两篇里所讲的,就是怎样才能写好这种应用文。这里对这两篇作了节选,只选了其中说明诏策、檄移的体例和写作的部分。先看《诏策》,刘勰认为诏策应用在不同场合,它的语气就不同。比方策封有功人士,就“气台风雨之润”,语气显得温润;出兵讨伐时,”声有洊雷之威”,语气显得威严;颁布赦令,“文有春露之滋”,是温和的;颁布法令,“辞有秋霜之烈”,是严厉  相似文献   

18.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闻编辑工作是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对稿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工作。在新闻传播的链条上,它是承上(采)启下(发)的关键环节;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过程中,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编辑工作的职责,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把关、发现、创造”。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六个字包含了编辑工作的三个层次,也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三重境界。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20.
杂文的尖·热·雅·短上海元三《文汇报》的《笔会》对1998年杂文写作的要求是:尖、热、雅、短。我觉得这颇有针对性,对时下重温杂文使命,重振杂文雄风,不无益处。我对此四者有如下的理解。“尖”者,尖锐之谓也。就是要触及时事,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