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法化向来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指的是实词虚化的过程,动词介词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搁"字本义是动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介词化的现象,本文试从句法位置、语境影响和类推三个方面分析"搁"字介词化现象,并将该现象在徐淮片区方言与在普通话中的不同进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从字诞生的初级阶段到“语言本身就是思想思维”这样一个字、语言、思维三关系的推理过程中,将翻译的跨化交流性凸现出来,并且提出在翻译中应如何对待各民族语言的差异——在交流中,翻译不仅应注意到化的差异,而且应尊重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英汉取名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区别与他人的特定标志,是民族化的镜像。章通过对英汉取名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由于根植的化背景不同,英汉取名模式存在着显差异,集中体现在:语言字、价值观与宗教信仰、地理化及历史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名词化是人类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由于各个民族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方式特点及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不同,会导致名词化现象产生差异。本文将基于红楼梦平行语料库考察,从零派生论元名称和后缀派生题元角色名词化来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动词名词化现象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5.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5,22(1):16-19
本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化规约在中西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化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军 《巢湖学院学报》2003,5(2):101-104
英汉两种语言中包合着大量的习语。在中西方化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深受各自化的影响,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只有对中西方化之间的差异深入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弥补这种词汇空缺现象,达到跨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应龙 《都江学刊》2002,14(1):23-23
本从社会上屡见不鲜的成语误用现象入手,讨论了正确使用语言,清除语言垃圾,规范祖国语言字对传承民族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共列出达拉特旗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72个,并将这些字的中古音和今音作了排列对比。然后对舒声促化字进行了分类。最后简要地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的成因。通过探讨,期望对晋语舒声促化现象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并且为晋语具体方言点舒声促化现象提供一份翔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9.
语言习得中的范畴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孝煜 《文教资料》2008,(15):46-49
语言习得中的范畴化和作为历史现象的范畴化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现象.语言习得中的范畴化可分为一语习得中的范畴化和二语习得中的范畴化.一语习得中的范畴化和二语习得中的范畴化既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以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为载体,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即时网络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化、情景化。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是课堂构建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角度,探讨新媒体在各科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莫言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大胆的语言活用,形成了大量的语言前景化现象。通过举例分析其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词汇前景化、语义前景化、语域前景化和方言前景化现象以及葛浩文先生如何再现莫言的前景化语言的,并认为对于前景化语言,译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切地传达其意义,并尽量保留原文中的前景化语言特色和风格,让异域读者能体会到其中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校园言语社区校园文化语言符号建设是一大课题。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言语社区语言符号变异现象,探究该变异展现出的新现象,可以促使高职校园文化之语言符号建设归正复位,并且适时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学习不仅要求语音清晰、准确,而且要求发音者语言流畅自然,从而达到高层次的交际效果.但是,一些普通话学习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学习环境,自身心理因素、教育背景等的影响,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字化"现象.本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测试者中作了一个抽样调查,试图分析这种"字化"现象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想和化的直接体现。一定的民族语言与一定的民族性和化特征相联系。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化倾身构成不同的思维定势,在各自民族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中反映出来。本从字、词语、句法等层面,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表现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舒声促化是存在于有入声方言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呼和浩特市区方言为晋语,入声保留较为完整,又有一定数量的舒声字促化现象。本文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共列出呼和浩特市区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60个,并用量化的方式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在音韵上的特点,最后简要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的成因。通过探讨,期望为晋语具体方言点舒声促化现象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6.
语言前景化(foregrounding)是诸多语言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在日常翻译教学时发现,学生的汉语译文不够规范是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语言前景化现象,对从一次英汉翻译测试抽检出来的学生译文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译文中出现语言前景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一些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造成的。如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解决汉语译文的规范性问题是英汉翻译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存在"声符形化"字,也存在"形符声化"字,这些现象反映了古文字由表意字到形声字的转变。"形符声化"是造字者掌握了声符的功能之后,有意将表意字的形符用形似音近的声符代替,这是形声字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武安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主要是由轻声字的弱化引起的,表现出超音段特征的音变对音段特征音变的影响.另一部分"疑似舒声促化字"是上古入声读法在武安话中的遗留,还有一些字的促化原因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非范畴化与范畴化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是语言变化与创新的重要途径。非范畴化以现有的语言资源表达说、写者想要表达的特定的思想内容,突显了原有概念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试从隐喻的角度阐释语义的多义性现象、非范畴化的连续体性质以及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从而揭示隐喻机制在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9,(1):49-52
新媒体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为防止泛娱乐化现象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运用涵化理论,对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进行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涵化模型,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对助力社会正能量环境形成,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