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笔下一个充满魅力又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既有着宿命式的服从又有着至死不悔的顽强反抗,对于死亡她有着不同一般的独特意识和态度,她的最终死亡更是带给人们无穷的启示。对苔丝死亡意识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哈代作为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对死亡这个重大的人生问题的深刻而复杂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富有自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最有创新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其爱情诗,从表面上看,对抒发美好爱情理想的常见模式有所颠覆,而其实质,则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呼唤,追求爱情价值与意义的回归。死亡诗则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其独特的死亡观——把死亡视为“永恒的休息”。哈代的死亡观映照出他的存在观,其存在观可以用负重精神来概括.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后半世纪英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传统的农村经济旧秩序开始解体,农民阶层开始瓦解,由农耕者转变为工资劳动者。机器社会替代传统农业社会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嘈杂与纷乱,同时小说中人物在这一社会转变中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哈代将这一时代主题置于他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以人物的死亡,刻画出社会替代的必然性和农民阶层在这一时期的悲剧性。也正是通过对死亡的阐述,哈代揭示了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命运的悲惨性,同时以苔丝肉体的死亡,象征着哈代宗教意义上精神的升华和纯洁。  相似文献   

6.
挖掘哈代系列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死亡”意象,既曲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怀,也反映了在社会大变动时代悲剧过后,哈代所作的具有相当深度与力度的哲学与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8.
郑红 《海外英语》2008,(6):44-45
哈代(1840~1928)只在乡村小学读过几年书,15岁就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做学徒。做了几年学徒以后,他就开始学习写小说、写诗歌,但都未能发表,直到1871年才有第一部小说问世。从1870到1897的近30年中,哈代一共写了14部长篇小说和3个短篇。由于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从1897年开始,倍感孤独、痛苦的他愤而转向诗歌创作,1898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威塞克斯诗集》(Wessex Poems),时年他已58岁。哈代在1897年以后的第二个3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八卷诗歌,还有一部题为《群王》(The Dynasts)的长篇史诗剧。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寥寥可数的几位在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之一。作为作家,哈代完全是以诗人身份出现在20世纪初的文坛上的。其实,哈代自始至终的挚爱都是诗歌。哈代自己也喜欢人家称他为诗人。尽管哈代自己否认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坚称自己是"向善论者(meliorist)",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和他大多数的小说一样,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气息,字里行间常透露出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悲观情绪。本文将要探讨的《啊,是你在我坟头掘土?》就弥漫着这种气息。就文体而言,哈代的诗在某些方面非常传统,但他又决不拘泥于传统,不落窠臼;他也用古朴词语,诗中的韵律节奏也经常变化,但这些都与他的强烈感情形成默契。哈代的许多短诗都脍炙人口,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哈代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跨世纪的文学巨人。虽然他和沙翁相隔两个世纪,但确有评论者把他和沙翁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徐高楠 《考试周刊》2007,(36):99-100
死亡,对每一个生者来说,是神秘而不可知的,但又是必然归宿,它困扰着人们,同时又促使人们不断对生命做出思考,因此,死亡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将死亡作为主题的作品甚多,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也以相同的主题写下了大量的隽永的作品。这些诗歌从不同方面折射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并可由此窥见这位伟大诗人对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死亡意象不仅是海子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也是我们认识诗人、进入其诗歌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其死亡意象进行了阐释,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歌烈士"。  相似文献   

11.
一、哈代其人其作在英国文学史上,象托马斯·哈代这样的巨匠是屈指可数的。哈代于1840年6月2日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多赛特郡首府多尔切斯特附近的一个村子,父亲颇有音乐才能,并传给了这位未来的作家。家庭中对哈代文学方面影响更大的是哈代的母亲,她颇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少年哈代在故乡的普通学校毕业后,因无力进大学深造,便跟随本地一建筑师当学徒。在文学和哲学上,他受到当地著名语言文学家威廉·巴恩斯的熏陶,开始创作  相似文献   

12.
张娟并 《考试周刊》2012,(26):32-33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采用生态批评视角,分析英国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哈代的一生横跨了两个世纪,因此他亲身经历了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对原始手工作业的冲击,以及工业化进程对自然和人性的摧残。哈代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大自然曾经的和谐被破坏,手工劳动也逐步被机器取代,对于这些现象的关注和忧虑体现了哈代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白雪覆盖下的幽暗和壮丽--渡边淳一小说的死亡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文学巨匠,开启了英国20世纪小说创作的先河。哈代的经典之作《德伯家的苔丝》,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本文通过分析苔丝的悲惨命运,探究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从而看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思想,更是对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文学巨匠,开启了英国20世纪小说创作的先河。哈代的经典之作《德伯家的苔丝》,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本文通过分析苔丝的悲惨命运,探究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从而看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思想,更是对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16.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对于死亡的书写占了很大的比重,主要体现在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及理查德死亡的细腻描写和对深水长眠、孤寂凄凉死亡意境的呈现。而作者之所以进行死亡书写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因,即阐释死亡带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在死亡书写中,寄予着作者对女性精神困境的关注以及战胜苦难、超越生死的积极意义,在这一层面上《时时刻刻》具有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温暖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这位处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期交界线上的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从年轻时就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从哈代创作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也就是古希腊神话原型。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将哈代的代表作《苔丝》的主人公苔丝与其古希腊原型美狄亚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探讨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之源,揭示哈代小说中人物虽被毁灭但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命力。这些人物悲剧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其小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中的一些死亡描写,具有明显的道德评判意义,既表现出传统儒家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托马斯·哈代杰出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然而根据伍尔夫的生活决定论,在维多利亚父权家长制的影响下,哈代已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男权意识的影响,并在作品中无意识地表达出来。在《卡斯特桥市长》中,主人公亨查德作为父权家长制的代表,操控着其他人物的命运,体现了哈代的男权意识,并说明了哈代女权主义的矛盾和分裂。  相似文献   

20.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充斥着泛斗争意识的"文革"文学中,死亡叙事体现为:追忆苦难之死既激发着人们的斗争意识,也表达了对救世的感恩;对人物死亡焦虑的叙写,不仅体现了当时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偶像崇拜的时代风尚,也导致了那段历史时期整体民族精神的滑坡;对死亡姿态的审美展示,则力图表现人物死亡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些共同构成了泛斗争语境中死亡政治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