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庆幸自己到了现场,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不然一条假新闻就会在我的手中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本好书一位新人──为《节目主持人通论》作序(节录)白谦诚我怀着七分喜悦、三分激动的心情,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推荐一本好书,这就是《节目主持人通论》。我以同样的心情,向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界,特别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学研究者引荐一位新人...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人人都有两个世界──客观的生存世界和生观的自我世界;而人的这两个世界里还分两个世界──无论客观也罢,主观也罢,又都分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如果说在我的无声世界里书海艺林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的源泉的话,那么在有声世界里音乐则是我精神生活里最美的享受.自己曾记下过对音乐的感语:我每每聆听贝多芬的小命运交响曲》时,都愈发惊异音乐的奇特神力,她是最能直接调动人的情感,是最具魅力、晨撼力和感召力的.值得欣慰的是自己酷爱的广播文艺就是一个集语言、音乐和音响为一体的有声世界.音乐在听觉艺术的天…  相似文献   

4.
勤跑腿     
一年多来,我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悟出一点新道道:新闻,是靠跑出来的。不是么,当初,我刚坐机关办公室时,曾暗自庆幸自己的消息来源会更加广泛,肯定大有新闻可写。然而,当我搞起新闻报道时,却常常为自己抓不住新闻而苦恼。有一次,我翻阅  相似文献   

5.
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白岩松一、引言在一个俊男靓女加美声构成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主体的时候,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以,当我以一个主持人身分开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当初预测中国电视改革进程的时候,自己...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我完成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实用传播学专业三年的硕士课程,结束论文答辩,静等毕业的临近。在将近一个月的等待中,自己也一直比较徘徊犹豫,毕业后何去何从,是回老家嘉兴还是留在上海,是呆在上海财经类媒体中静等机会,还是回到基层报纸从头锻炼。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段日子,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为在《嘉兴日报》工作近一年后,我发现这里能提供给我的平台远远大于我自己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广西日报编著的<我们错了>一书出版后,在业界引起反响.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阅读的,可见这本书对"自己人"的震撼.我主动对号入座,很庆幸没有找到自己的例子,但我仍然看得汗流浃背.不仅为同行的错感到痛心,更为自己以前的作为感到羞愧.  相似文献   

8.
我抱儿子     
在生孩子这事上,我一直都以自己是个具备常识的女人而庆幸。这让我免受丈夫的歧视:你给我Y染色体我就生儿子,给X就生女儿;这同时也让我正视孩子的性别,不会因为喜欢女儿而给男孩子穿裙子,也不会生儿未遂望着女儿胯下空空摇头叹息。  相似文献   

9.
李军 《军事记者》2012,(1):69-69
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发觉自己的报道理念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总以为自己既要搞文字报道。又要搞摄影报道.还要为电视台搞摄像报道.抱怨工作中不能术有专攻。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为自己的“一专多能”而感到庆幸。因为做一名全媒体的报道员.正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10.
我多么庆幸自己是一个懂得向后看的人。当别人异常奋发积极地喊着“要把握现在”努力冲刺的时候,我依然,会微笑着向后看,回忆起从前。  相似文献   

11.
谈起“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作为一个生长在广袤黄土地上的龙的传人,自幼耳濡目染,在意识和行为上自然会打上许许多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然而较起真来,面对发展了数千年的博大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能领略其几分真谛?值得庆幸的是,我生活工作在高等学府之内.时常会有造诣不凡的朋友为我系统地或片段地释疑解惑,历史文化学者董广杰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拿书当饭吃     
蔡闯 《图书馆》2000,(1):79
新世纪的清晨,我一如寻常地拿起一本书。我庆幸自己可以坐享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成果,而不必费力地猜测一个绳扣或一个石刻符号的诸多意义。在我早已习惯的自如中,我送旧迎新。但是,新的世纪也带给我新的不安,我不知道以后的书籍是否还会以我早已熟悉的那种面目出现并延续...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夕元 《出版参考》2007,(9):41-41
1,暗自庆幸型:大哥,不好意思,我的钱在另一个钱包里,这个是专门为忽悠你准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走访百国的过程中,我也大胆借用了“指数”概念,选了15个国家,打了自己的主观印象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以比较中国与世界一些典型国家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庆幸生活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我更庆幸选择了以责任和创新为内核的新闻工作。新闻,是这个世界给我的最好礼物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疆经济报第二编辑部主任冯永芳如是说。选择新闻,是她在人生路上做的最坚决的一件事。那时,她在单位的子弟学校上高中,学校规模很小,没有条件做到文理分班,可她还是固执地选择了文科,这就意味着,没有老师教,得靠自学。现在回忆起来,她也仍为自己当初的"一意孤行"而感到惊讶,这完全是在用青春和前途做赌注呀,但她竟然成功了,考上了兰州  相似文献   

16.
静心识康提     
我静静地看着康提在黄昏中抖开大幕,把这个城市最美丽的姿容给予我。我真切感受到,在斯里兰卡行走,视觉所及并不一定有绚丽的表象,它在挑战我们的旅行智慧,恰如康提,我庆幸自己不曾错过  相似文献   

17.
倾诉     
拨开远古厚重的尘埃,穿越世纪难舍的情怀,我带着朝圣者的虔诚和恭敬者的忐忑,走到你的身旁。你的庄严让我忘记呼吸,你的沉稳让我失去从容,你的优雅让我无法淡定,你的博大让我不禁汗颜。尽管如此,我还是万分庆幸。庆幸与你今生有缘,庆幸我们在最美的时节相遇,庆幸我的人生还没有叶落花凋。是的,虽然晚了,好在来了。  相似文献   

18.
类别:写作态度编号──坚持“两确”陕西《当代青年》杂志社的编辑曾问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有人讲,传记文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您是怎样认为的?”叶永烈回答说:《三国演义》也许是七真三假,但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100%的真实。我写文章坚持“两确”:史实准确,立论准确。事实是最高的法庭。历史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比如我写《江音传》时,遇到她的生辰问题。她讲1914年出生,但许多人认为是1912年。我查阅许多报纸,发现1935年上海一家报纸刊登一篇《蓝革访问记入其中采访者问“篮小姐,你芳龄几何?”蓝苹答道:“本来…  相似文献   

19.
记者魂──记报道锦州抗洪的献身者、幸存者……段心强记者──职业“歌手”,一生中要唱好多的歌,传播着美好,埋葬着丑恶,可却很少谱写自己的歌。现在我为锦州抗洪中的记者唱一支歌,是颂歌,也是挽歌,献给死者、幸存者特殊的“业务心态”“上游凌源、朝阳地区连降暴...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大雪纷飞的季节,我拎着一大包酷爱的书籍走进了军营。忙里偷闲,我就喜欢读书。读到精彩之处,还情不自禁地掏出笔写几句,发发感慨。于是,我这个新兵连的“书痴”很快就出了名。新兵连长、指导员委我以“重任”,让我担任黑板报“主编”。 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省军区宣传处当打字员。从那时起,我开始写新闻报道。没有人分配我这么做,我就是喜欢干新闻报道这一行。我经常把自己关在微机室里“闭门造文”。结果上百篇稿子全进了编辑的废纸篓。但即便是这样,我那股爱写作的热情劲儿一点也没减。特别庆幸的是,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