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欣  王悦 《当代传播》2014,(2):51-52
本文对农民工如何使用新媒体获取就业信息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扩大和延伸了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部分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就业压力和城市生活带来的挑战,农民工利用新媒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赋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农民工法律素质教育效果,应从法律传播渠道的视角构建以下农民工法律传播网络:从组织传播渠道上农民工开展的法律传播应侧重法治观念、法律原则、媒介信息辨析方法,以及获取法律信息的方法的传播;从人际传播渠道上通过调控农民工"意见领袖"的人际传播行为来强化对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原则的传播;从大众传播渠道上对农民工开展的法律传播应侧重法治文化活动的传播,法律图书出版单位应侧重具体法律知识及其利用方法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当前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文章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常见的信息需求与获取渠道,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公共图书馆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作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弱势群体的成因,可将其分为农民工、下岗工人、空巢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五种类型。在对这五类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文章从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信息获取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信息获取障碍五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弱势群体在信息意识、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障碍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在信息获取渠道上则主要表现为共性。文章还探讨了导致不同类型弱势群体信息获取现状的原因,并针对比较结果及原因就保障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使用访谈、抽样调查、Likert量表调查的方法,调查陕西省各地965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内容、获取渠道、信息消费能力、生理卫生信息的需求现状;从“身体政治”引发的信息歧视,信息需求内圈化,实践意识引发的信息需求差异,公益性信息服务效率调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信息获取障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反对“身体政治”形成信息霸权;尊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价值取向和实践意识;建立以政府为导向的信息援助机制;发挥公益性信息机构的资源优势,消除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信息需求内圈化趋势;提供生理卫生信息指导等合理化建议,改善陕西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情况直接反映了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从农民工获取文化信息的时间、途径、内容三个角度调查了解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湘鄂渝黔边界欠发达地区601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均收入对信息获取渠道的倾向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电视、报纸、网络成为现阶段本地区农户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等是影响农户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获取途径、信息购买能力、生理卫生信息需求五个方面调查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现状;从信息歧视、信息障碍引发的“鱼贯效应”、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效率三个方面调查其信息获取障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实行信息正义;以“平等”的视角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以政府为导向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援助体制;实现信息均衡,避免“新生代”农民工逆向信息选择等合理化建议.表10.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借鉴国外的公众公共服务渠道选择模型,结合我国政府信息获取渠道的特点,分别构建公众选择政府网站、电子邮箱等网络渠道与政府接待厅、电话等传统渠道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选择模型,最后采用Logisic非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公众政府信息获取渠道选择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渠道的政府接待厅和网络渠道的政府网站是我国公众选择的获取政府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每天上网的人更偏向于选择网络渠道。  相似文献   

10.
在对湛江市农民工的信息需求状况和信息获取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借助J2EE手机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的策略:应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农民工群体读者信息库;开展手机图书馆教育指导新模式;加强宣传让农民工群体了解手机图书馆;以便民为宗旨提升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何晶 《现代传播》2015,37(2):129-134
基于对农民工1在信息社会这一宏观背景下的生存逻辑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新媒体在农民工信息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并尝试探讨了借助新媒体服务农民工社会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基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从信息的供方和需方两方入手,利用新媒体增加信息供给、优化信息接收渠道、增强农民工的数字素养;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工利用新媒体服务个人发展等,是推进农民工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手段。构建以新媒体运用为核心的农民工信息化指标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农民工已达1.6亿,但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融入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信息问题。对天津市和重庆市566名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城市农民工是信息弱势群体,缺乏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能力,信息缺失是其融入城市的巨大障碍;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信息渠道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从服务、信息检索培训和提供公共信息设施等方面对其开展信息援助,促进其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3.
青年农民工普遍面临求职难和就业差的问题。青年农民工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信息问题。调查分析表明,青年农民工对现代信息交流手段有较好掌握,现代公共信息服务在其就业信息获取中占重要地位。现代公共信息服务对青年农民工的求职和就业质量有重要影响。政府和公益性信息机构应推动公共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和社会化,帮助青年农民工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4.
陶颖  邹纯龙  周莉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7):110-115
[目的/意义] 建立农民工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帮助农民工提升信息能力,加快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进程。[方法/过程] 通过对30位农民工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农民工信息寻求影响因素,认为农民工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分为农民工本身原因和信息寻求渠道;客体因素体现为信息源;环境因素为信息寻求保障体系。[结果/结论] 个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彼此会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农民工的信息寻求,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积极的变化都会相应推动另外两个因素随之产生积极改变,当三者之间出现良性互动时,农民工的信息寻求能力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民工返乡潮的背景,梳理了关于返乡农民工的研究现状,对目标样本的基本情况、图书馆服务满意度,以及返乡农民工最需要的信息种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基层图书馆在返乡农民工服务缺乏需求调查,服务错位;信息传播辐射范围窄,信息获取不畅;服务模式单一,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进而提出了采用综合性调查手段,准确感知返乡农民工信息需求;加强服务网点、信息化集成、信息素养水平和专家库资源的顶层设计,缩小信息距离;围绕返乡农民工需求,打造常态服务品牌;立足创业信息需求,提供智能移动服务路径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黎  郭敏 《图书馆学研究》2011,(20):84-86,89
论文以10所大学的80名女研究生为样本,从她们获取服饰信息的渠道、每种渠道的情况、近年来渠道是否发生变化以及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出当代女研究生获取服饰信息的信息行为现状及近年来信息行为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黎  郭敏 《图书馆学研究》2011,(10):84-86,89
论文以10所大学的80名女研究生为样本,从她们获取服饰信息的渠道、每种渠道的情况、近年来渠道是否发生变化以及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出当代女研究生获取服饰信息的信息行为现状及近年来信息行为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扫描     
电视是农村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马九杰、赵永华、徐雪高在《农户传媒使用与信息获取渠道选择倾向研究》一文中指出,电视、朋友和村领导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农户信息获取是选择大众传媒还是人际传播渠道,在大众传媒的使用中倾于电视媒体还是其它,与农户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向农民工提供有效知识援助,图书馆需了解他们的知识素养与知识需求。2006年夏调查组对武汉市495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信息知识能力在整体上依然比较低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传统。虽然他们对信息知识作用的感知是良好的,求知欲望也很强,但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是农民工阅读难的主要原因,而地理位置远等则是图书馆利用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州和番禺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掌握他们就业信息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和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论述了社区图书馆应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和队伍建设,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这些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掌握劳动技能和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