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的。清末湖北革命党人的两大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都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联系,都很重视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工程第八营,为湖北新军最先成立的部队,其中革命党人也最多(主要是共进会员)。1911年9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关于注重内地暴动的方针推动下,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举行起义。工八营的革命党人,被责成于起义时首先占领本营驻守的楚望台军械所,以便供应起义各营所需弹药。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年十二月四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在湘赣边爆发了在同盟会影响下的以农民和矿工为主体、以会党为中心的萍浏醴反清起义。这次起义震动了全国,而震波对湖北的冲击所引起的反响,尤为强烈。它一方面给湖北革命党人以极大的鼓舞,推动了革命团体日知会亟谋响应,虽事功未济,而党人之壮志弥坚;另一方面,则引起了清湖厂总督张之洞的极度惊恐,先后派湖北新军约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充当各省围剿部队的主力,对起义进行了血腥镇压。萍浏醴义师所焕发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巨大潜力,不仅推动了同盟会总部积极在南疆省份多次发动起义,更直接促进了东京同盟会员组建共进会和共进会鄂省总部的设立及文学社的组建,加强湖北的经营,从而加快了武昌首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武昌起义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开端,文学社是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组织。为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武昌起义,就必须对文学社这个革命组织进行探讨。本文拟就文学社的组织源流,组织成分,以及它的政治纲领等作些初步考察。 (一) 文学社的源流。文学社是由湖北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群治学社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演变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团体,自科学补习所,日知  相似文献   

4.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为什么只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和绍兴起义仍打出光复会的旗号呢? 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一些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1906年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拉开这场革命序幕的是武昌首义。近三十年来史学界对此研究成果颇多:在成功原因的研究方面,笔者和主流观点一致,认为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应居首位;在首义的领导问题上,史学界主要存在四种观点,近年持同盟会领导说的论者减少,而持共进会和文学社共同领导说的论者增多,笔者也认同此说;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方面,学者多集中于对其原因和影响的分析,笔者则认为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革命党人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参考书》(上册 )第 1 62页 :“奉同盟会总部之命 ,回到四川家乡荣县的吴永珊 (即吴玉章 ) ,首先推动了荣县宣布独立 ,建立了革命政府 ,这是当时全国的第一个革命政权。”而第 1 63页又有“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一贯仇视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当上了这个第一个革命政权的都督”。这里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显然指的是湖北军政府。这不是互相矛盾了吗 ?从《教学参考书》第 1 68~ 1 69页对“保路同志军发动起义”的介绍可知 :1 91 1年 9月 2 5日同盟会会员呈玉珊和王天杰等在荣县宣布起义 ,建立革命政权。安作璋主编的…  相似文献   

7.
春蕊文学社简介春蕊文学社隶属于湖北沙市南桥中学,成立于1993年,社长叶志平,常务副社长刘永官,主编潘文平,共有社员两千余人。社刊《春蕊》五次荣获全国优秀文学社团刊报一等奖,春蕊文学社跻身全国百佳文学社团,成为盛开在荆楚大地的一朵奇葩。社员先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少年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几百篇,多人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文学社主要负责老师:潘文平通讯地址:湖北沙市南桥中学春蕊文学社邮编:434010  相似文献   

8.
黄兴作为革命党的军事领袖,曾参与指挥多次武装起义,然而他却未亲历最具历史意义的武昌首义。但在首义前夕湖北革命党人通过中部同盟会与黄兴保持着联系,因而黄兴对武昌的革命形势也是有一定了解的。至于他终与武昌首义失之交臂,首义之后又姗姗来迟,这其中有着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夕,浙江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宣统元年,怪事连篇, 宣统二年,造反明年。”“穷人望反来,革命换朝代。”一九一一年(旧历辛亥年)十月十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终于爆发了,领导这次起义的是接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文学社”和“共进会”。随着武昌起义的胜利,全国各地革命党人奋起,不到两个月,就有包括浙江在内的十四个省正式宣布脱离清朝政府,响应革命。几经曲折,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这就是近代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0.
本节内容是“辛亥革命”一章中的重点知识,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定是:(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这个子目的内容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表述是这样的: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很显然,除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个子目被删掉以外,其他的子目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高考复习时要注意从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98~ 99页选择题 :“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A 兴中会  B 华兴会C 光复会D 同盟会”正确答案是“D 同盟会”。但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这样问题和答案前后矛盾。为避免矛盾 ,问题应为 :“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或政党是……“团体”还是“政党”?$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12.
一位川籍同盟会员在回顾四川辛亥革命时,曾不无感慨地说:“四川辛亥革命告成,基于同盟会人之艰难缔造,与夫群众之同心努力。”考诸史实,应是不移之言。 群众之能“同心努力”,是与“同盟会人之艰难缔造”分不开的。同盟会人在四川之“艰难缔造”,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革命党人发动的此伏彼起的武装起义;革命党人长期  相似文献   

13.
1911年的武昌首义,是由湖北的两大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领导的。共进会在武昌首义酝酿、筹备、发动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起义成功后,自身的缺点开始暴露,其领导人孙武为了争夺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开始了分裂活动,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寒人家。1904年5月,14岁的李四光赴日本留学。他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职,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大同盟”思想与同盟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一般认为,1903年后孙中山即开始从事组建革命政党的工作,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国同盟会则是他组党思想和行动的最终结果,本则认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存在着建党的“大同盟”思想,这与最初的东京同盟会并不完全等同。两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前的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一、不应有的逻辑错误《改造我们的学习》课后“思考和练习”四,“下面四组语句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哪一种是课文中的说法?课文中如果换用另一种说法好不好?为什么?”四组语句中的第二组是:(?)1.只要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就会抬头,党性就会巩固,革命就会胜利。2.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辛亥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小团体联合而成的,但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郭汉民先生在《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上发表《同盟会非“团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19.
创立于1994年,现拥有社员近500人,与全国近百家报刊和一百多家文学社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该社不仅被评为全省十佳,更被誉为全国百家示范文学社,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全国十佳文学社等。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中学腾龙文学社  相似文献   

20.
中部同盟会,亦名同盟会中部总会。它以宋教仁、谭人风等人为首,于一九一○年筹划于日本东京,次年六月正式悬帜于申上。对于中部同盟会的成立,过去曾经有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它是一种分裂行为,二是认为它出于革命的需要,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应该肯定和赞尝,从而否定它属于分裂行为.本文特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